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12年 第14卷 第6期

全球页岩气发展启示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2.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资助项目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2011-ZD-19-2); 国家大型气田与煤层气开发项目(2011ZX05018-001) 收稿日期: 2012-04-06 发布日期: 2012-06-13 12:04:24.00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开展了大量露头地质调研、前期研究与勘探开发先导试验等工作,尤其是在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区,完钻了页岩气井40余口,获气10余口,多口井经压裂初期日产量超过了1万m3。实践表明,中国页岩气资源发展前景较好,但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许多地质与开发难题亟待解决,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突破、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未来中国页岩气资源发展前景广阔。

图片

图1

图2

图3

图4

参考文献

[ 1 ] John B Curtis.Fractured Shale-Gas systems[J].AAPG Bulletin,2002,86(11):1921-1938. 链接1

[ 2 ] ElA.Shale Gas and the Outlook for U.S.Natural Gas Markets and Global Gas Resources[EB/OL].[2011-05-10].http://www.eia.gov/reports. 链接1

[ 3 ] EIA.World Shale Gas Resources:An Initial Assessment of 14 Re-gion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EB/OL].2011,April.http://www.eia.doe.gov/dnav/ng/ng_prod_shalegas_sl_a.htm.

[ 4 ] 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实践丛书编委会.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 5 ] 邹才能.非常规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 6 ] 孙赞东,贾承造,李相方,等.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 7 ] ElA.Shale Gas in the United State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Out-look[EB/OL].[2011-03-02].htp://www.eia.go/reports. 链接1

[ 8 ] Hart Energy.North American Shale Quarterly[R].2011:1-4.

[ 9 ] 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实践丛书编委会.中国页岩气地质研究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10] 董大忠,邹才能,李建忠,等.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前景[J].地质通报,2011,31(2):324-336. 链接1

[11] 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6):641-653. 链接1

[12] 董大忠,程克明,王世谦,等.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四川盆地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9,29(5):33-39. 链接1

[13] 李玉喜,聂海,龙鹏宇,等.我国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特点与页岩气战略选区[J].天然气工业,2010,29(12):115-118. 链接1

[14] 张金川,姜生玲,唐玄,等.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J].天然气工业,2010,29(12):109-114. 链接1

[17] 董大忠,程克明,王玉满,等.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及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3):288-299. 链接1

[15] 王世谦,陈更生,董大忠,等.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2009,29(5):51-58. 链接1

[16] 张大伟.加快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J].天然气工业,2011,31(1):1-5. 链接1

[17] 童亨茂,曹代勇,秦红.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剖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4,10(2):147-154. 链接1

[18] 腾格尔,蒋启贵,陶成,等.中国烃源岩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J].中外能源,2010,15(12):37-51. 链接1

[19] 曾庆辉,钱玲,刘德汉,等.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J].沉积学报,2006,24(1):113-122. 链接1

[20] 秦建中.中国烃源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 刘长江,蒋维平,桑树勋,等.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沉积控制[J].中国煤田地质,2007,19(1):4-8. 链接1

[22] 梁狄刚,郭彤楼,陈建平,等.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一):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分布[J].海相油气地质,2008,13(2):1-16. 链接1

[23] 张林晔,李政,朱日房,页岩气的形成与开发[J].天然气工业,2009,29(1):124-128. 链接1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