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20

年份

2024 1

2023 14

2022 12

2021 22

2020 14

2019 17

2018 4

2017 9

2016 2

2015 10

2014 1

2012 3

2009 3

2007 2

2004 2

2001 1

2000 3

展开 ︾

关键词

3D打印 13

增材制造 10

4D打印 4

临床试验 3

干细胞 3

调节性T细胞 3

3D生物打印 2

COVID-19 2

免疫疗法 2

力学性能 2

即时医疗 2

喷墨打印 2

器官芯片 2

外泌体 2

支架 2

生物打印 2

生物材料 2

癌症 2

组织工程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基于脱细胞后鱼皮细胞外基质的生物打印水凝胶纺织品用于创面修复 Article

林祥, 张涵, 张慧, 张倬豪, 陈国璞, 赵远锦​​​​​​​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5卷 第6期   页码 120-127 doi: 10.1016/j.eng.2022.05.022

摘要: 在这方面,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皮脱细胞细胞外基质(dECM)水凝胶纺织品用于创面修复。鱼源的dECM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并且通过生物打印技术制备的纺织品在细胞黏附和增殖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此外,基于dECM的水凝胶纺织品采用生物打印技术生成,因此具有可调节的多孔结构,使整个纺织品具备良好的透气性。而且,水凝胶骨架上的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使其能够负载多种活性分子,从而提高创面愈合效果。通过体内研究结果,我们证明了这种制备的纺织品负载活性药物分子姜黄素(Cur)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够显著加速慢性创面的修复过程。

关键词: 生物打印     鱼皮     细胞外基质     水凝胶     创面修复    

基于细胞打印的三维MCF-7乳腺癌细胞球高通量构建研究 Article

凌楷,黄国友,刘俊聪,张晓慧,马玉菲,卢天健,徐峰

《工程(英文)》 2015年 第1卷 第2期   页码 269-274 doi: 10.15302/J-ENG-2015062

摘要:

基于细胞球的体外组织模型在生理病理机理和药物筛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微纳生物制造技术可控构建细胞球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微孔板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细胞球构建方法经常被研究者采用,但目前的微孔板法存在结构制备和可控性不足、细胞种植不均匀以及细胞容易流失等问题。本文利用自行搭建的细胞打印技术制备载细胞的明胶微凝胶作为模板,构建了带有凹面微孔阵列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水凝胶微孔板芯片并原位形成了乳腺癌细胞球。本方法操作灵活、可控性好,避免了细胞种植不均匀和细胞流失等问题,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以及药物筛选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MCF-7细胞    细胞打印     水凝胶     微孔板芯片    

3D 打印细胞容器样支架在多细胞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Article

王晓亚, 张猛, 马景阁, 徐梦驰, 常江, Michael Gelinsky, 吴成铁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1期   页码 1276-1284 doi: 10.1016/j.eng.2020.08.001

摘要: 本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得了一种含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β-TCP/HA)的细胞容器样支架,该支架设计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微孔结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微孔结构。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由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S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组成的3D共培养模型,用以研究这些细胞在促进骨生成和血管生成过程中细胞的个体效应与协同效应结果表明,相较于在3D细胞容器中仅培养一种细胞,共培养三种或四种细胞展现出了更高的细胞增殖率。HBMSC与HUVEC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含有四种独立空间结构的3D细胞容器可以通过放大共培养细胞的旁分泌效应促进细胞的骨生成和血管生成能力。此外,在3D细胞容器中建立多细胞非接触体系,特别是含有三种或四种细胞的共培养体系,相对于单细胞培养模式与两种细胞共培养模式来说,在促进细胞成骨分化和成血管分化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3D细胞容器     非接触式多细胞共培养     相互作用     血管生成     骨生成    

募集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3D打印支架促进血管化 Article

李翠笛, 马振江, 李文韬, 颉天阳, 钟丽萍, 陈宏方, 王文豪, 王金武, 崔文国, 赵永祥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7卷 第10期   页码 183-195 doi: 10.1016/j.eng.2021.05.018

摘要:

3D打印支架植入后激起的免疫反应是组织修复效果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因此,巧妙调控免疫反应的支架材料具有高效修复组织的潜能。本研究受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对血管新生促进作用的启发,通过动态共价键将介孔二氧化硅微棒(MSR)/聚乙烯亚胺(PEI)/卵清蛋白(OVA)自组装疫苗与3D打印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基支架结合,构建了一种具有调控局部体液免疫反应功能的组织修复支架在室温下稳定成型的自固化磷酸钙基打印浆料能够促进功能性氧化透明质酸在材料中的均匀分布和结构保持,并构建具有均匀连通孔道的支架。在体外实验中,该疫苗负载支架有效募集并激活了树突细胞使树突细胞呈递抗原,还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在皮下包埋实验中,疫苗负载支架增加了Th2 细胞在脾脏中的比例,局部募集了抗原特异性T细胞并促进了支架内的血管新生。此外,原位颅骨缺损修复模型结果表明,负载疫苗的支架可促进血管化骨组织再生。

关键词: 3D打印     免疫微环境调控     血管新生     骨再生    

陶瓷喷墨打印增材制造技术 Review

Brian Derby

《工程(英文)》 2015年 第1卷 第1期   页码 113-123 doi: 10.15302/J-ENG-2015014

摘要:

陶瓷喷墨打印是一种基于微滴累加的成形技术,典型的微滴体积为10~100 pL。实现微滴累加成形的关键是开发稳定的陶瓷墨水,合适的墨水需要满足由雷诺数和韦伯数定义的流变特性参数空间。已经可以确定的是打印过程中微滴相互作用并形成一维线性特征的机理,但是对二维和三维结构成形机理的认识还处于较低水平,成形二维面的稳定性低于成形一维线性结构。已经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使用喷墨打印技术成形各种类型小型陶瓷零件的成功案例。作为一种未来的制造技术,陶瓷喷墨打印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综述的目的是探索陶瓷喷墨打印技术未来潜在的研究领域,加强对这种制造方法的理解。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D打印     喷墨打印     陶瓷零件    

对双层组件4D打印可逆性的初步研究 Article

Amelia Yilin Lee, Jia An, Chee Kai Chu, Yi Zhang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6期   页码 1159-1170 doi: 10.1016/j.eng.2019.09.007

摘要:

增材制造的快速发展和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的进步推动了四维(4D)打印技术的进展。随着设计方面的不断改进,逐渐证明有可能实现可逆4D打印或双向4D打印。这项技术将完全消除对人为干预的需要,因为编程完全由外部刺激驱动,这使得4D打印部件可以在多个周期内启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逆4D打印驱动方法,其中弹性体的溶胀和热量用于编程阶段,以及热量用于恢复阶段。本研究的主要重点在于自驱动设计这一步骤。采用这种方式理解曲率可以提供对可逆4D打印结构的高度控制。

关键词: 4D打印     增材制造     形状记忆聚合物     可逆4D打印     双向4D打印     溶胀弹性体    

支架与组织的设计及3D打印 Review

安佳, Joanne Ee Mei Teoh, Ratima Suntornnond, Chee Kai Chua

《工程(英文)》 2015年 第1卷 第2期   页码 261-268 doi: 10.15302/J-ENG-2015061

摘要:

目前,组织工程学中应用3D打印工艺的情况越来越多。本文介绍3D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学应用领域的最前沿研究,尤其侧重于计算机辅助支架设计系统的开发、功能梯度支架的直接3D打印、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和熔融沉积成型 (FDM) 工艺建模、利用微观和宏观特征进行支架间接增材制造、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以及3D/4D生物打印。本文还讨论3D打印的技术限制,进而突出新3D打印方法在组织工程学领域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

关键词: 快速原型制造     3D打印     增材制造     组织工程     生物打印    

关于3D打印技术在医学模具以及再生组织和器官方面的应用综述

Kan Wang, Chia-Che Ho, Chuck Zhang, Ben Wang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5期   页码 653-662 doi: 10.1016/J.ENG.2017.05.013

摘要: 随着三维(3D)打印和3D 生物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来生产具有多种功能的医学模具。本文综述了3D 打印和3D 生物打印技术在制作功能性医学模具和生物结构方面的应用。特别讨论了3D 打印功能性医学模具(即组织模拟医学模具、放射性医学模具和生理医学模具)及被用于再生组织和器官的3D 生物打印模具的制备(即混合模式支架材料、可转换支架和集成传感器)工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3D打印     3D生物打印     医学模具     再生组织/器官     支架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在按需喷墨生物打印中的应用 Article

时佳, 宋锦春, Bin Song, Wen F. Lu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3期   页码 586-593 doi: 10.1016/j.eng.2018.12.009

摘要:

按需滴化微喷射(DOD)生物打印技术以其高通量效率和高成本效益在组织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种类型的生物打印技术面临诸如星形液滴产生、过大的液滴生成和过低的液滴速度等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DOD打印技术的稳定性和精度,打乱了细胞排列,进一步产生结构误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FCNN)的DOD打印参数多目标优化(MOO)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优化可得到稳定的单滴打印过程,液滴速度由0.88 m·s–1 提高到2.08 m·s–1打印精度和稳定性,对实现精密细胞阵列和复杂的生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细胞打印实验平台的搭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按需滴化微喷射生物打印     喷墨打印     按需滴化微喷射生物打印     全连接神经网络    

4D打印定律 Article

Farhang Momeni, Jun Ni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9期   页码 1035-1055 doi: 10.1016/j.eng.2020.01.015

摘要:

三维(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工艺。相应地,四维(4D)打印是一个涉及多个研究领域的制造工艺。4D打印保留了3D打印的一般属性(如减少材料浪费、消除注射模具、冲压模具和机械加工过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实现产品第四维度的智能行为。在打印过程中,这种智能行为(通常由逆数学问题)编码进刺激响应多材料中,并在打印后通过刺激该材料来实现。3D和4D打印结构的主要区别是4D打印存在一个附加的维度,这个维度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智能进化。本文的结果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并以控制方程结束,可以作为未来4D打印领域研究的一般设计原则,其中时间相关性行为应该被正确地理解、建模和预测。

关键词: 制造业     刺激响应材料     材料力学     时间常数     4D打印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研究:现状与展望

韩为东,赵亚力,付小兵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5期   页码 81-87

摘要:

通过特定的基因组合与转染可以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iPS),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项新的干细胞制造技术。与胚胎干细胞(ES)不同,iPS细胞的制造不需要毁损胚胎,因而不会涉及更多的伦理学问题。iPS的出现不仅为体细胞重编程去分化机制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机制研究与特异的细胞治疗,特别是再生医学带来新的曙光。

关键词: 细胞     重编程     iPS细胞    

未来在社会中用作普适电子产品生产工具的个人桌面液态金属打印 Artical

Jun Yang,Yang Yang,Zhizhu He,Bowei Chen,Jing Liu

《工程(英文)》 2015年 第1卷 第4期   页码 506-512 doi: 10.15302/J-ENG-2015042

摘要:

就像简单地用办公打印机在纸上打印图片一样直接写出 电子产品是电子产品行业长久以来的梦想。笔者实验室已发明和论证了首台液态金属打印机的原型,为该目标的实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作为在不久的将来为社会制造非常实用的桌面液态金属打印机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本项工作旨在将此技术向消费者层面推进。通过一系列针对关键技术问题的工业设计和技术优化,如工作可靠性、打印分辨率、自动控制、人机界面设计、软件、硬件和软硬件之间的整合,可制造出一台高品质的个人桌面液态金属打印机(为进行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做准备)此液态金属打印机是一种自动的个人电子产 品生产工具,其使用简单,成本低,并具有许多潜在用途。本文论证了这种新设备对一些新兴需求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概述了这项尖端技术的远景,并与几种传统打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液态金属打印    打印电子产品     增材制造     创客     自己动手做(DIY) 电子产品     普适技术    

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稳定生产的最新进展 Review

Ikki Horiguchi, Masahiro Kino-oka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2期   页码 144-152 doi: 10.1016/j.eng.2021.01.001

摘要: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在许多方面,如再生医学和药物筛选方面,是理想的细胞来源,其开发前景广阔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大规模生产系统来确保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稳定供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为了实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稳定生产所采取的方法。本文首先讨论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因素,如养分供应、废物清除和氧气供应。然后,介绍了基于黏附、悬浮和支架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养系统的最新研究。本文还讨论了细胞培养阶段之后进行的过程,如灌装和冻存过程,由于细胞悬浮液在超低温保存培养基中存活率降低,所以其生产规模受到了限制。本文表明为了获得最佳且稳定的大规模生产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统,运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对研究影响细胞生长和质量的复杂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细胞生产     扩增     灌装     冻存    

小口径血管的生物打印进展 Review

曹霞, Sushila Maharjan, Ramla Ashfaq, Jane Shin, Yu Shrike Zhang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6期   页码 832-844 doi: 10.1016/j.eng.2020.03.019

摘要: 三维(3D)生物打印技术为移植和再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血管或血管化组织结构的制备方法。本文总结了不同血管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用于制备血管和血管化组织结构的3D生物打印方法和生物墨水设计,重点探讨了小口径血管。

关键词: 生物打印     小口径血管     生物墨水     血管生物工程    

增材制造(3D打印)发展趋势 Perspective

卢秉恒, 李涤尘, 田小永

《工程(英文)》 2015年 第1卷 第1期   页码 85-89 doi: 10.15302/J-ENG-2015012

摘要:

增材制造又称为3D打印,在过去30年间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同时,这项发展潜力巨大的技术对传统工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3D打印技术将会推动生产模式的变革,通过实现5个“任意”的工艺发展,将会为制造行业带来一个以定制化制造为特征的新时代。3D打印的技术进步及其与传统制造工艺的融合,将推动制造业在材料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展。最终,3D打印技术将与等材制造、减材制造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共同分享整个社会的制造业价值。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D打印     制造模式     定制化制造     创新设计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基于脱细胞后鱼皮细胞外基质的生物打印水凝胶纺织品用于创面修复

林祥, 张涵, 张慧, 张倬豪, 陈国璞, 赵远锦​​​​​​​

期刊论文

基于细胞打印的三维MCF-7乳腺癌细胞球高通量构建研究

凌楷,黄国友,刘俊聪,张晓慧,马玉菲,卢天健,徐峰

期刊论文

3D 打印细胞容器样支架在多细胞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晓亚, 张猛, 马景阁, 徐梦驰, 常江, Michael Gelinsky, 吴成铁

期刊论文

募集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3D打印支架促进血管化

李翠笛, 马振江, 李文韬, 颉天阳, 钟丽萍, 陈宏方, 王文豪, 王金武, 崔文国, 赵永祥

期刊论文

陶瓷喷墨打印增材制造技术

Brian Derby

期刊论文

对双层组件4D打印可逆性的初步研究

Amelia Yilin Lee, Jia An, Chee Kai Chu, Yi Zhang

期刊论文

支架与组织的设计及3D打印

安佳, Joanne Ee Mei Teoh, Ratima Suntornnond, Chee Kai Chua

期刊论文

关于3D打印技术在医学模具以及再生组织和器官方面的应用综述

Kan Wang, Chia-Che Ho, Chuck Zhang, Ben Wang

期刊论文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在按需喷墨生物打印中的应用

时佳, 宋锦春, Bin Song, Wen F. Lu

期刊论文

4D打印定律

Farhang Momeni, Jun Ni

期刊论文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研究:现状与展望

韩为东,赵亚力,付小兵

期刊论文

未来在社会中用作普适电子产品生产工具的个人桌面液态金属打印

Jun Yang,Yang Yang,Zhizhu He,Bowei Chen,Jing Liu

期刊论文

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稳定生产的最新进展

Ikki Horiguchi, Masahiro Kino-oka

期刊论文

小口径血管的生物打印进展

曹霞, Sushila Maharjan, Ramla Ashfaq, Jane Shin, Yu Shrike Zhang

期刊论文

增材制造(3D打印)发展趋势

卢秉恒, 李涤尘, 田小永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