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 前言

地震能否预测预报,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简言之也就是两种:一为“不可预测预报”者,其代表性观点是,引发地震的机制太复杂,人们尚不能侵入地球深部获取,观测相关信息,从而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三要素,是“世界科学难题”;二为“可预测预报”者,其代表性观点是: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凡非“神”造的自然现象就必有些规律可循,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并非了无痕迹,来去无踪,而是有诸多微观和宏观现象相伴发生发展,呈现出或隐或显的前兆,及时获取,捕捉这些现象和前兆,筛除干扰信息,去伪存真,就能在时间,空前和强度上对将要来临的地震做出预报。当然,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科学难题”,苛求其必须同时具备何时何日,何州何县,震级几何的三要素,才是对地震灾害不负责任的疯子与骗子。

正因为地震是世界科学难题,正因为它给人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惨剧和灾难,就必须知难而上,去面对、去探索,这才是科技工作者的本色;因为太难而绕开它,不碰它,像某些国家那样侧重于抗震研究和设防,当然也是一种认识和可行的方法,但就人类探索和追求未知的本性而言,这种聪明过人的取巧之道实则不可取,如果不幸以此作为地震科学技术规则和发展的准绳,其结果就必然会导致对预测预报的漠视、排斥和诘难,那么我们就会永远永远停留在“地震是太复杂的世界科学难题”这条崎岖道路的起点上。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尚不能做到上述“三要素”同时具备的地震预报,但我国许许多多敢于冒险犯难的科技工作者契而不舍地探索、追求,近 30 多年来取得了 70 多次成功的地震预报是有案例可查的事实。由于我国地震部门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即每次较大地震后,均将这次地震作为案例,整理成文发表。现根据所收集到的地震案例,笔者整理出一份我国已预测到的目录(见表 1)供读者参考。

《表1》

表1 中国已预测到的地震目录

Table1 Earthquake catalogue of successful prediction in China

注:本统计不包括天灾预测委员会成员的成果

《2 中国 1974—2009 年 3 月的地震预报统计》

2 中国 1974—2009 年 3 月的地震预报统计

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分强烈地震和中强、有感地震两类。各类地震中又分中短(期)和短临(期)两类。其中“ ● ”表示有的意思。来源均来自案例。

强烈地震类被预测的次数为 31 次,中强、有感地震 46 次。合计 77 次。

在第一次地震(1971 年 6 月 28 日),至最后一次地震(2009 年 3 月 23 日),时间相隔 13783 天,平均 179 天预测过一次。强烈地震平均 444.6 天预测过一次。

其中,被称为偶然预报的海城地震,分别在 1970 年、1974 年和 1975 年被各种文件预测,是典型的长、中、短临期都有预测的地震。称其为偶然一次预测,实属谎言。

请关注第 75 号预测“ 2006 年 6 月 21 日甘肃文县 5.0 级地震”,文县是汶川地震重灾县,可以称是汶川地震的前震,被短临预测到。如果将表 1 中的强烈地震中的中短(期)预测有“ ● ”者记为 3 分,短临(期)预测记为 9 分;中强、有感地震中的中短(期)预测有“ ● ”者记为 1 分,短临(期)预测记为 3 分,则能画出地震积分统计图(见图 1)。

《图1》

图1 我国已预测的地震积分统计图

Fig.1 Integral statistical data in successful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China

由图 1 中可以看出,近 40 年来,有两次事件影响了中国地震预测事业,一次是 1982—1983 年期间国家地震局以“科学化、正规化”撤销群测群防事业,将方兴未艾的中国地震预报事业明显压抑了十多年;另一次是盖乐的“地震预测不可预测”论 1997 年发表以后,影响了我国部分地震工作事业,汶川地震发生前积分始终是减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