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 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知识产权的战略意义极为突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性质。知识产权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生产要素和技术创新竞争优势的基础, 而且这种无形的智慧创造活动, 在国际经济、科技、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 必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财产形式。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已成为衡量国家、企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

中国加入WTO后, 关税壁垒和行政壁垒的影响将逐步减少, 知识产权壁垒对于企业占领国际市场和保护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正在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导形式之一。当今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JVC公司的视频、机电一体化技术;NEC公司的数字集成技术;而微软公司在计算机世界控制了一个操作平台, 几乎没有人与之竞争。

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要重视技术创新, 重视专利, 重视知识产权战略优势的创造与应用。如果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得不到知识产权保护, 或者缺乏原始性创新技术, 将难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 难以进行自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并且有可能在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陷入被动。因此, 企业为应对挑战, 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 强化知识产权的利润转化模式, 自主知识产权一定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当前企业面临的形势严峻, 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核心竞争力》

1 当前企业面临的形势严峻, 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外跨国公司在高技术领域占据知识产权优势, 并通过“专利壁垒”来保护其利益, 通过知识产权的发明、占有、许可和转让, 在全球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将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 在经济和贸易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 跨国公司正以大量的发明专利作为抢占中国市场的先导, 这将使中国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制约。

近15年来, 国外在中国的发明专利已占“半壁江山”, 而且以高技术为主。在高技术领域, 外国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高达90%, 其中信息技术占90 %, 计算机占70 %, 移动通讯占92.2 %, 集成电路占90%, 生物技术占87.3 %。相形之下, 我国注册专利的比例太低, 只占世界总量的1%~2 %, 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只占10 %。中国的发明专利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30, 是韩国1/4。

今天, 知识产权竞争主要集中在发展前景看好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 而在这些战略性产业前沿和可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领域, 美国、欧洲和日本占有绝对优势。以生物技术为例, 美国拥有世界专利的59 %, 欧洲为19 %, 日本为17 %, 其他国家为5%。2000年, IBM公司的利润是81亿美元, 它注册的专利为2 881件, 专利转让的许可费就达17亿美元, 占总利润的21 %。壳牌石油公司掌握着全球90%的石油专利, 技术转让成为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必须指出, 不是任何一项专利都能称为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是指高技术的基础专利, 是真正的高技术的制高点, 我国现有的高技术专利, 大部分是从属专利, 是要依附基础专利的, 最终的发言权还在人家手里。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 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核心内容, 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全球市场、形成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外国跨国公司在全球化市场上不断运用知识产权策略, 反映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模式变化的趋势, 跨国公司通过收取高额专利费用, 榨取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大部分利润, 最终迫使这些企业挂上跨国公司的商标, 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

中国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我们决不能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工厂”。因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战略设计的作用, 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为适应全球化市场的需要, 企业应按WTO和WTP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的规则,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企业必须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 提高核心竞争力。

《2 当前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当前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低下的根源是体制障碍, 导致企业专利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

《2.1 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落后》

2.1 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落后

很多企业和技术人员到现在仍然是重论文和成果鉴定, 轻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 表现为不重视自己知识产权和他人的知识产权。一些企业明知侵权, 却仍然心存侥幸, 甚至明目张胆地无偿使用别人的专利技术。不重视市场, 而且终究不能形成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这绝对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误。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突破高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这个关键环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一定要重视自己知识产权的直接后果, 要紧紧抓住技术发明完成后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取得科技成果2万件, 获得的国内外专利1 300件 (其中还包含外观设计和新型实用专利)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完成成果的发明专利授权仅为462件。十几年来, “863”计划总投资110亿元, 研究课题超过6 900项, 论文总数超过50 000篇, 申请的专利至今只有1 600余件, 取得的发明专利仅200余件, 令人瞠目结舌。“863”计划仅在1997年就在生物、信息、能源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1 250项, 申请的专利只有242件[1] , 而日本松下公司仅2002年, 就在中国申请专利1 821件[2]

重成果, 轻专利, 主要源于我国对科学研究实行非市场化的成果驱动机制, 因为90%的科研经费由国家提供, 不需要市场回报。现在搞一次科研成果鉴定的经费绝对超过申请专利的经费, 而且得不到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目前国内对成果鉴定的评价, 最低也是国内先进水平, 再就是国际先进水平、国际领先水平, 几乎没有哪一个项目不被通过, 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技术探索的客观规律。

《2.2 知识产权严重流失》

2.2 知识产权严重流失

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由中国发明的一种治疗痢疾的新药, 在东南亚和非洲有很大的市场, 但没有申请专利。现在, 这种技术被美国申请了专利, 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最近, 媒体披露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当年袁隆平发明的50项杂交水稻技术全部在文献中公开, 由于没有申请专利, 导致世界第一的发明技术产生以下后果:一是无法排他地使用杂交水稻技术;二是难以独享杂交水稻技术产业化带来的收益, 使得中国农业丧失一次独享杂交水稻技术而获得飞跃发展的机会[3]

近10年来, 我国每年产生重大科技成果3万件, 但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却少得可怜, 这些科技成果的绝大部分以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学术讨论的形式公之于众, 慷慨地让全世界共享。福建农业大学十多年来开展对菌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先后形成“菌草代木代粮食用菌”、“香菇、木耳菌草发酵法栽培”等近20项科技成果, 然而, 只申请了3项中国专利, 1项外国专利, 其余绝大多数的技术都通过会议、论文等方式传遍五大洲的16个国家。现在全世界每年仅无偿使用我国“花菇”技术一项的产值就达100亿美元[4]

专利有地域性, 在中国注册的专利, 在其他国家不受法律保护。有关资料显示, 1984年颁布专利法以来, 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突破100万件, 国内企业约18万件, 在国外注册的专利仅为3000多件, 却将13万件发明无偿地“贡献”给了世界各国。发明专利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和对专利成果的保护不力, 也是阻碍技术成果的专利化和专利的产业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发明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导致企业知识产权严重流失。

《2.3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视不够》

2.3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视不够

企业技术的获得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技术许可和购买专利;二是自己研发。在短时期内, 企业可以在合法引进技术的基础上, 消化吸收, 然后再研发和创新, 但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多年来, 一些企业在技术上一直依赖进口, 实施“买进”战略, 结果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有的大型企业多年来甚至一项专利都没有申请, 国内大中型企业平均专利的拥有量不足1.5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T&T公司拥有的有效专利高达3万件, 突出反映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软腹部——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匮乏。

原创性专利与核心技术的缺乏, 以跟踪和模仿为主的研究发展思路是重要原因。我们以往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跟踪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 习惯作外国人已经做过的工作, 因为这样成功的把握性大。由于不重视知识产权战略设计的研究策划和市场运用, 造成在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项目的选择上失当, 低水平重复的研究过多。以计算机和通讯产业为例,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致使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只能徘徊在产业利润的低端, 甚至长期为外国公司贴牌生产, 严重影响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

《2.4原创性专利太少, 专利利用率和产业化程度不高》

2.4原创性专利太少, 专利利用率和产业化程度不高

从2001年我国专利申请的构成来看, 结构不尽合理。国外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 占87.7%, 国内申请以外观设计和新型实用为主, 占81.9%。即使在国内发明专利中, 能够占据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也是凤毛麟角。说明我国在专利转化政策环境和转化机制上, 还存在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太少, 我国R&D经费支出不及美国的1/30, 是日本的1/18, 韩国1/2。

《3 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战略迫在眉睫》

3 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战略迫在眉睫

专利制度自诞生之日起, 就把保护和鼓励技术发明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按照专利法的规定, 对技术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 重点不是在技术发明完成后, 而是在技术发明的产业化之后, 从其创造的效益中提成。这是专利制度区别于现行科技奖励政策的一大特点。专利制度的实质, 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的基础上, 对技术创新有偿扩散。没有发明专利, 就没有核心技术。

企业一定要彻底改变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有技术不一定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重要, 专利重要, 但是利用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商业化的模式更为重要。核心竞争力就是持续创造利润的能力, 知识产权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很多专利, 但没有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仍然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战略设计是将知识产权变成利润最重要的核心, 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是盈利模式。围绕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设计是中国企业最缺乏的。如果说比尔·盖茨是一个技术天才, 不如说它是战略家, 中国企业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的战略家。因此, 特别要强调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强调知识产权利润转化模式。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少的原因, 一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差;二是缺乏鼓励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知识产权通过社会强制对一种特有的产品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因此, 知识产权过渡到核心竞争力, 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包括:产权界定, 即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关系。对于产权的主体, 无论是个人或企业, 财产权界定若不清楚, 必然导致知识产权创造劳动弱化;要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只有给予知识产权主体足够的保护, 使他们获得稳定的收益, 才有可能积极地进行创造。

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核心技术上要有所创新,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从宏观的科技政策上考虑, R&D经费投放的重点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重点是工程化和产业化。高等院校申请的专利少, 说明它没有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能力, 它的知识产权不能转化为技术。所以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企业的决策层要放眼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市场, 评估高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的知识产权价值变迁。规避风险, 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手段, 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 从而确定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 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

企业获得知识产权, 就有可能通过业务流程重组, 实现大规模经营。当然, 任何技术创新过程, 都要有一个很高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规模报酬在一段时期内会是很低的。

强化原始性创新能力, 强化核心技术的开发, 这是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 也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提高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知识产权应作为源头, 从源头到市场, 打造一个产业链, 通过自主创新和专利战略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 这个核心技术应当包括对市场的垄断性、有自己的价值链 (研发、生产、营销、服务) 体系、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持久竞争优势。当企业的价值链体系不能保障核心竞争力时, 就需要与别人搞战略联盟。

《4 对策与建议》

4 对策与建议

4.1企业要从组织和制度上来保证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研究内容, 把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要充分利用WTO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 强化知识产权意识, 提高应用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把人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 最关键的是强化研发能力和原始性创新, 改变核心技术的空白状态。要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自由创新和创业制度环境, 形成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良性循环, 体现出“制度重于技术”的内涵。要在经营和外贸管理中增加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中强化技术体系对知识产权的支持, 防止产业空芯化。

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大企业要搞一些超前的研发项目, 中小企业可以和研究院所、高等学校进行技术交流、技术转让, 也可以和已经转制的国家级研究中心,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 共同开发, 共同进行技术创新, 然后在行业推广。强化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和专利的产业化, 对增强核心竞争力, 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至关重要。

4.2实施专利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的协调运作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是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和经营专利权, 把经营专利权作为企业实现盈利的途径。要把专利与商标保护结合起来, 以专利技术为依托, 建立一批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通过完善的专利经营制度, 刺激研发成果和核心技术专利化, 从根本上解决自主知识产权薄弱的问题。

二是要把技术创新和专利有机结合,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制定目标时, 要有专利目标, 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在企业研发计划中增加专利战略和策略的内容, 不为研发而研发, 而是一开始就定位于市场需求。

企业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专利信息源和专利战略专家咨询系统。在进行技术开发立项时, 应定出重点, 有所为有所不为。首选具有或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要充分检索专业化的专利信息, 利用强大的知识产权平台, 了解最新专利信息。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工作, 我们再研究已毫无意义。不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已经是社会公共财富的技术, 不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去申请已经被保护的技术。企业是否申请专利, 关键在于技术是否破解, 企业要能够规避对自己发展不利的专利, 在专利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开发“二次技术”和“二次专利”。

三是要把专利与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相结合。利用风险投资基金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 改进技术市场的投资环境, 提高专利资金的效率。制定相应政策, 允许以专利权抵押的形式取得金融贷款。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应尽快设立“企业国外专利申请基金, 扶持企业的全球化知识产权战略。注重在国外申请专利, 构筑国外专利网, 以便在该技术领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4.3实施有效的专利战略、策略和手段, 遏制竞争对手, 保护企业的竞争优势

专利战略包含专利进攻战略和专利防御战略, 但二者并不是割裂的, 攻中有防, 防中有攻。要建立抢注专利的良性激励机制, 实施方法主要包括:及时申请专利, 主动实施专利, 开展专利的有偿转让、许可与出售, 专利的交叉许可、反向许可;也包括引进技术的实施许可, 排除其他企业的专利, 绕过其他企业的专利, 利用其他企业的专利以及专利收买或专利引进等。

一般来说, 产品单一、主导产品所占比重大的企业, 应该选择基本专利战略。即将核心技术申报基本专利, 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 然后以基本专利为基础, 不断研发和创新, 逐步控制该技术所在领域的发展。主导产品为系列产品, 或主导产品可开发应用于其他边缘领域的企业, 应该选择外围专利战略。即在主导产品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原理相同的小专利, 或在别人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自己的专利, 以增强对抗能力[5]

专利经营战略一般应包括:自己的股东企业可以免费使用专利;国内其他生产企业, 交纳低廉专利使用费, 即可使用专利;国外对本企业构成严重威胁的竞争企业, 原则上应实行专利技术封锁;国外其他企业, 支付高额专利使用费才能取得专利许可。

《5 结语》

5 结语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企业只有真正建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成为企业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知识产权工作的着眼点应是那些能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牵动作用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完善他们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健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 才能大幅度提高大企业、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 无论从应对危机管理的策略, 还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 都需要迫切提升对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的判断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企业应该记住:任何为成功设置的障碍都只会更加衬托胜利的光荣。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和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在浑然不觉中, 你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就流失了!企业今天对知识产权的漠视, 将会在明天付出沉重的代价!

企业的核心技术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 因此, 企业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走专利申请的道路。高度重视创造和依法获得原创性技术专利, 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 围绕核心技术专利迅速形成一个专利群, 以此为依托集成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赢利模式, 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