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前言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是制造业强大的主要标 志,没有高水平的质量,不可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制造质量既 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 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 反映。提升制造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国家 发展战略的层面统筹规划、综合实施、标本兼治、 整体推进。

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既是企业和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又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 现阶段,确立并实施制造质量强国战略,对于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转型发展、支撑消费升级、增强 竞争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制造质量状况》

二、我国制造质量状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制造 业整体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 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发 展的重大挑战与机遇。

《(一) 制造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一) 制造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我国经济保持了 30 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 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 提高,中国制造质量的关键指标持续改善,并产 生了一批具有较强质量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 制造企业。

《(二) 制造质量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二) 制造质量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我国制造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表 现在以下方面。

1. 质量水平不高

产品不合格率在高位上徘徊。近些年来,产品 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虽然逐年下降,但总体 仍在 10 % 左右。

关键零部件可靠性低。部分出口产品质量信誉 不佳。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调查,相较美国、日本, 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有较多负面感知,主要包括产品 质量差、安全水平低、不可信赖等(见图 1)。

《图 1》

图 1 世界品牌实验室对中、美、日产品信誉调查

2.质量基础薄弱

国家质量基础建设没有整体规划和投入,尚未 形成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撑质量提升的效能不 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总体水平不高;

(2)计量保障能力不足;

(3)认证认可基础保障作用不强;

(4)检验检测服务支撑力不足;

(5)质量专业技术人才不能满足需求。

3.质量竞争力不强

世界知名品牌匮乏。我国产品处于“贴牌大国, 品牌小国”的尴尬境地,总体仍处在全球产业价值 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上述状况的形成与我 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密切相关。将质量问题置 于发展国情中去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准确地 分析“病因”,有助于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探究解 决问题的办法。

《三、国际制造质量发展经验启迪》

三、国际制造质量发展经验启迪

《(一)更加突出国家战略中的质量地位》

(一)更加突出国家战略中的质量地位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当经济社会发展 到一定时期,政府都以不同方式将质量列为一种国 家战略来实施,以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德国、日 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先后创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质 量发展战略 [1,2]。如德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实施“以 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家 质量政策 [3];日本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质量救国” 战略;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国会出台《质量振兴 法案》,通过立法确立为国家战略。

新兴经济体近年来也提出了国家层面的质量发 展战略。如韩国于 1998 年提出了《21 世纪质量赶超计划》,俄罗斯于 2003 年推出了《国家产品与服 务质量政策构想方案》,提出了国家质量提升的促 进政策 [4]

目前,世界上已有 88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 家质量奖,旨在引导本国企业走质量效益提升之路。

《(二)更加重视国家质量基础建设》

(二)更加重视国家质量基础建设

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于 2005 年联合提出国家质量基础(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NQI)的概念,指出:由计量、标准、合 格评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构成的国家质量基础, 对一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是制造业强大 的显著标志和根本保障 [5,6]。目前,各国更加重视 国家质量基础的建设,在这个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三)更多地应用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质量要素》

(三)更多地应用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质量要素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数量、范 围和贸易总值等方面的影响远超其他非关税措施, 尤其是在外贸不景气的情况下,各国纷纷以健康、 安全、环保等质量问题为由,通过技术性贸易措施 加强监管和限制进口。

《(四)更加重视对质量人才的培养》

(四)更加重视对质量人才的培养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普遍在大学本 科专业和研究生院设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可靠 性等课程,培养高层次的工业质量人才。在职业教 育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专业人员的培 训、考试和注册制度,对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和市场 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企业客观、公正 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质量工作提 供了保障。

《四、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四、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和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第四次全体会议精 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制造业质量整体 升级为目标,以质量技术与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强 化质量基础为支撑,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 府引导、社会共治的原则,加快构建质量治理新体系和质量发展新机制,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 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 国品牌转变。

《(二)主要标志》

(二)主要标志

制造质量强国的主要标志如下。

(1)涌现一大批品种齐全、质量可靠、性能优 良的产品;

(2)创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影响 力大的知名品牌;

(3)拥有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卓越、竞争力 强的企业;

(4)产生一大批结构优化、清洁安全、附加值高、 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

(5)完善一套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质量治理 体制机制;

(6)营造一个法制健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的市场环境;

(7)培育一支精通技术、善于管理、锐意创新 的质量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军;

(8)形成一个人人追求高质量、人人享受高质 量的社会氛围。

《(三)总体目标》

(三)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初步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 服务为核心的制造业质量竞争新优势,质量技术管 理和控制模式不断创新,质量技术基础保障能力明 显增强,产业结构中的质量要素更加突出,产品质 量总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制造业质量整体状况 基本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1)制造业主要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 品质量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涉及安全、 健康的消费品质量全面达到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 准要求;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敏感型产业规 模和占比显著扩大,实现产业间质量升级;在全产 业链中提高质量水平,实现产业内质量升级;

(3)形成一批质量水平一流的世界级制造企业 和产业集群,产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到 2050 年,我国制造业总体质量水平进入世 界前列,质量竞争优势突出,质量效益显著。涌现 一大批质量引领、管理一流的世界级企业、国际知名品牌。

《(四)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标 志和总体目标,在我国现有的质量指标中,梳理出 与制造业相关性强,能实现部分关键指标国际比对 的 12 项指标,从质量安全、质量发展 [7]、质量基 础三个维度建立制造质量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有关制造质量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 作,将在其他论文中详细阐述。

《表 1》

表 1 制造质量强国评价指标体系

《五、提升制造质量战略措施》

五、提升制造质量战略措施

根据我国国情,研究提出推动制造业质量升级 的 6 项战略对策。

1. 战略对策 1 :创新质量技术与管理

(1)提升产品设计质量;

(2)研发先进质量保证技术;

(3)提供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质量管理 技术服务;

(4)实施重点领域质量创新工程;

(5)推进以供应链为纽带的质量共建;

(6)构建质量协同创新体系;

(7)健全质量创新激励机制。

2. 战略对策 2 :强化产业质量技术基础

(1)强化标准引领;

(2)提高计量测试能力与量传溯源体系技术 能力;

(3)提高检验检测认证的支撑作用。

3. 战略对策 3 :提升质量素质

(1)加强企业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2)完善质量学科建设。

4. 战略对策 4 :完善质量治理机制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创新政府质量管理;

(3)发挥社会质量监督与服务的作用。

5. 战略对策 5 :加强知名品牌建设

(1)提升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的能力;

(2)优化品牌建设的政策法治环境;

(3)推动品牌建设制度创新;

(4)积极推进我国品牌价值评价工作。

6. 战略对策 6 :实施质量升级工程

(1)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

(2)实施重点消费品质量保障工程;

(3)实施精益制造推广示范工程;

(4)实施大数据质量监测平台建设工程;

(5)实施制造服务化推进工程。

《六、提升制造质量政策建议》

六、提升制造质量政策建议

为了加快制造质量提升的进程,提出以下建议。

《(一)确立国家“质量强国战略”》

(一)确立国家“质量强国战略”

2012 年 2 月,国务院颁布了《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 年)》,明确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 伟目标。为了更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 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加 快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步伐,建议将“质量强 国”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

《(二)制定制造业质量升级政策措施》

(二)制定制造业质量升级政策措施

国务院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的 指导意见》,构建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加快质量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并完善制造业质 量升级的政策体系 [8]

《(三)实施国家质量基础建设重大专项》

(三)实施国家质量基础建设重大专项

实施国家质量基础建设重大专项,包括技术标 准创新专项、计量基础能力建设专项、检验检测认 证能力提升专项和质量科学研究工程,并整体列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