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与国家重点工程的黄骅港一河之隔, 是一家起步于科研, 腾飞于科技产业化的环保型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创建22年来, 依靠技术进步, 从8名职工、40万元试验经费、两间黄席棚起步, 发展成为拥有22亿元固定资产、52个成员企业、5000名员工、占地40万亩, 横跨化工、建材、轻工、电力、机械等10个行业, “产学研”结合的绿色化工企业。跻身全国化工20强和全国512家重点企业集团行列。公司产值、利税以年均119.24%和113.7%的幅度递增, 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13.07亿元, 利税2.68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0%和41%。成为山东省化工企业利税第一名, 山东省功勋企业。

《一流的绿色产业技术》

一流的绿色产业技术

以高新绿色产业技术推进经济快速发展, 是鲁北企业集团的突出特色。历经22年的拼搏, 先后取得36项重大科技成果和12项国家发明专利。建有世界磷复肥行业第一套“3万t磷铵、4万t硫酸、6万t水泥”磷石膏综合利用环保示范装置, 创造了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等5个“中国第一”, 形成了两条高相关度的绿色产业链。一是利用磷铵生产废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硫酸返回用于生产磷铵, 硫酸尾气回收液体SO2作为海水提溴的原料, 同时将锅炉排放的炉渣作为水泥的混合材。解决了磷肥工业“三废”污染的世界性难题, 又开辟了硫酸工业和水泥生产新的原料路线,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该项技术, 被专家称为零排放、绿色环境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 已列入“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二是综合利用海水资源, 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工艺, 开创出一条海水养殖、提溴、盐碱电联产、提取钾镁盐和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一水多用”模式, 为国内盐业企业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开辟了新路, 国家科委责成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片放映推广。石膏制酸联产水泥的海水“一水多用”两条高科技绿色产业链, 实现了科技创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完成了“夕阳产业”到“绿色产业”的革命性转变, 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样板。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低成本的绿色环保产业技术使鲁北拿到了通往21世纪的通行证。

《优越的产业优势》

优越的产业优势

集团公司以高科技绿色产业技术为依托, 立足国情, 形成了支农、环保、建材、原材料、高新技术开发等国家重点扶持、政策倾斜的优势产业。随着高效优质高产农业、交通及其基础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 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综合开发的产品产业链, 科技含量高, 综合成本低, 市场规模大, 竞争能力强,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度高, 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专家评价鲁北化工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绿色产业榜样。目前, 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纲要》的“15万t磷铵、20万t硫酸、30万t水泥” (即“15.20.30”) 国家放大试点工程已建成投运, 为我国提供了大型磷复肥工业装置国产化样板。

《完善的科技开发体系》

完善的科技开发体系

集团公司科研机制配套, 科技开发形成了网络体系。设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全国第一家绿色化学研究院、化工建材设计院、高新技术攻关部和化工、建材、轻工、电子、水产、食品6个研究所及相配套的6个中试基地。并与中科院、中科大、青岛海洋大学等3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联盟。公司注重科研机制建设, 实行“人才兴企”工程, 推行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经营, 不断增大科技投入, 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00多人, 中高级技术人员826人, 不断引进国内外智力, 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和人才交流。锻炼培养了一支工程设计、项目评价、科技开发与推广的科研队伍, 形成了集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开发体系。

《显著的综合效益》

显著的综合效益

集团公司立足于国情, 大力进行绿色产业开发, 走出了一条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 实现了经济效益的迅猛增长。实施名牌拳头产品战略, 坚持“质量取胜, 成本最佳”的企业宗旨, 以溴素、离子膜烧碱为龙头的盐碱化联产, 把海洋产品与生物工程和工业发展连在一起, 综合效益巨大。磷铵、硫酸、水泥联产装置, 实现了无“三废”排放, 在全国同行业同规模企业中, 产量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环境最佳, 被评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优秀项目”。该项技术在全国推广, 不仅每年可节约废渣堆场占地建设费4000万元, 而且节省生产800万t水泥的石灰石开矿费21亿元, 节省生产600万t硫酸的硫铁矿开矿费30亿元, 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广阔的资本运营空间》

广阔的资本运营空间

集团公司以科技产业作为资本运营的结合点,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靠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从兼并县内五家亏损企业, 走向跨区域租赁组建河北沙河鲁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从国内采用技术入股建立宁夏固原广夏鲁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到实施东欧俄罗斯等五国技术出口到收购哈萨克磷产业集团步入跨国经营轨道;从嫁接融资深化为募股上市, 资产重组带动企业膨胀发展, 显示了集团公司高超的资本运作策略。1996年7月集团公司核心企业重组募股设立了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0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实现了鲁北化工生产经营到资本运营的战略性转变。鲁北化工上市以来, 以全国支农化工第一股和行业属性好、科技含量高、成长速度快、经营业绩好、扩股能力强的良好形象, 成为沪市绩优板块的突出代表, 1998年7月入选上证30指数样本股, 中经100指数样本股, 1998年12月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中国大陆100大上市公司”, 列居第31位。1998年每股收益在全国800多家上市公司中居第8名、山东省第一名。

《优秀的企业带头人》

优秀的企业带头人

集团公司有一个优秀企业家群体, 真正的企业家掌握了鲁北的命运。创立者董事长冯怡生是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金奖获得者, 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中国优秀专利发明家, 他信奉“信念是人生支柱, 责任是人生动力, 奋斗是人生幸福, 奉献是人生价值”, 以“不为利禄、洁以奉公”的形象, 培养了一批敢闯敢干、勇于拼搏的企业家群体。

《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可贵的“鲁北”精神》

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可贵的“鲁北”精神

集团公司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体制, 实施以党委为政治核心、董事会为决策中心, 总经理为产销指挥中心和监事会集体监督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决策、执行机制规范, 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并举。推行“工效挂钩、放开分配”的效益工资制度, 实行岗位聘任、一个帐户、资金集体会签、目标责任极限管理和“事前、事中、事后”动态考核, 实施“核算到岗、考核到岗、分配到岗”的精细管理, 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和运行高效的开放型管理机制。通过不断深化“制度规范年、精细管理年、效益翻番年”的活动, 员工敬业爱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 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 激发了企业活力。

集团公司在创业与发展的历程中, 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 培育了鲁北企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丝不苟的严细精神, 敢于拼搏的金牌精神, 永不停步的攀登精神, 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鲁北精神”凝聚了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塑造了一个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的钢班子, 锤炼了一支科技领先、追求卓越的企业家队伍。艰苦奋斗促使鲁北人勤恳敬业, 务实创新, 敢争金牌, 争创大业。

《宏伟的发展蓝图》

宏伟的发展蓝图

集团公司以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产业开发为主体,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程, 实施“绿色文明”发展战略, 按照“国内膨胀发展、国外合资合作和收购企业, 创建跨国公司”三步走发展构想, 确立了发展大科技、争创大名牌、创建大基地、构建大市场、推进大融资、组建大集团的战略目标。目前, 以国家“九五”重点绿色化学PSC (即“15.20.30”) 放大试点工程、6万t离子膜氯碱工程、15万kW热电厂、亿万m3蓄水量“三河三库”工程、冀鲁大桥等五大工程为主体的鲁北科技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公司始终保持科技领先地位, 不断追求卓越, 依托国内外良好环境条件,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力争至“九五”末, 形成磷复肥100万t、硫酸100万t、水泥90万t、氯碱25万t, 热电15万kW、原盐100万t、溴素1万t、聚氯乙烯40万t、环氧丙烷3万t的生产经营规模, 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 利税30亿元, 创建全国最大的磷复肥基地、石膏制酸基地、海洋化工基地、氯碱化工基地;到21世纪初, 完成垄断性跨国公司创建, 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利税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