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北京邮电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来访的日本东北大学和千叶工业大学在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举行“智能信息网络”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4个主办单位及清华、北大、中科院、中办信息中心、因特尔公司等16个单位共80余位代表。会议由中方主席北邮钟义信教授和哈工大刘文涛教授主持, 教育部科技司张尧学副司长到会祝贺。会议收到交流论文34篇 (印有论文集) , 有包括日方代表团团长、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智能网络研究的著名学术带头人白鸟则郎教授在内的12位中日学者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其中日方3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1人, 北京邮电大学8人。交流的论文集中地反映了当今智能信息网络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最新水平。双方不谋而合地都在“多智能体 (Multi-Agent) 网络”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交流双方都感到, 目前的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而正在走向融合。Internet提供了一种融合的框架, 这就是现在正在大力推进的“宽带IP网络”。著名的案例包括美国的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我国863信息领域的高速IP网络等。但“宽带IP网络”的本质仍然是“通信网”, 它的基本能力仍然是传递信息, 它所提供的功能仍然是“信息共享”的服务。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传递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 而且传递的速度比已有的网络快得多。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把只具有信息传递一种功能的通信网络升级为具有信息获取与识别、信息传递与存储、信息处理与认知、信息再生与决策信息执行与施效全部信息功能的智能信息网络”。这种升级是世纪之交以及新世纪初叶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质变,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革命。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全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如生产领域的全球化、柔性化、智能化;教育科研的网络化、高效化、智能化;国防安全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等。显而易见, 这些要求都不是宽带IP网络能够胜任的。只有具备上述全部信息功能的智能信息网络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就是说, 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呼唤智能信息网络问世。在技术推动力方面, 信息科学技术 (包括传感识别、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 特别是智能理论与技术已经基本具备实现经济全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能力, 已经为智能信息网络的问世准备了基本条件。

通过交流, 双方对这种科技发展态势分析, 获得了全面认同。显然, 无论对于中国和日本, 以至对于整个世界, 上述分析都是同样适用的。因此, “智能信息网络及其应用”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前沿研究, 具有重大的科学技术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日双方基于共同认识到“智能信息网络”将成为21世纪的全球信息基础结构, 从而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全面的巨大推动, 因此, 合作双方非常顺利地签订了新一轮 (2000-2005) 为期5年的“智能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的合作协议。中方确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面向智能信息网络的基础理论研究;智能信息网络的本体研究;智能信息网络的应用研究。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突破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