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16年 第18卷 第1期 doi: 10.15302/J-SSCAE-2016.01.012

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牧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政策建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

2.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20

资助项目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草地生态保障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2013-ZD-19) 收稿日期: 2015-12-30 修回日期: 2016-01-06 发布日期: 2016-02-02 17:03:29.00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发展农区草牧业可促进牧草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在时间、空间上的耦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区草业的资源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其发展仍然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思想的束缚,政策上对其发展的扶持力度也较小。本文分析了农区草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1 ] 任继周, 林慧龙. 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 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J]. 草业学报, 2009, 18(5): 1. 链接1

[ 2 ] 任继周, 南志标, 林慧龙. 以食物系统保证食物( 含粮食) 安全―实行草地农业, 全面发展食物系统生产潜力[J]. 草业学报, 2005, 14(3): 1–10. 链接1

[ 3 ] 李毓堂.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途径——发展牧草绿色蛋白质饲料, 减少饲料用粮[J]. 草业科学, 2009, 26(2): 1–4.

[ 4 ] 高帆. 中国居民粮食消费模式的国际比较[J]. 今日中国论坛, 2009(2): 88–92. 链接1

[ 5 ] 吴乐, 邹文涛. 我国粮食消费的现状和趋势及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2): 129–133. 链接1

[ 6 ] 陈宁玲, 李爱科, 李周权. 我国饲料粮需求预测分析[J]. 中国牧业通讯, 2010, 2: 20–22. 链接1

[ 7 ] 赵亮, 冯中朝, 陶红军. 我国饲用粮的需求分析与预测[J]. 饲料工业, 2006, 27(11): 58–63. 链接1

[ 8 ] 辛贤, 蒋乃华, 周章跃. 畜产品消费增长对我国饲料粮市场的影响[J].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1: 60–64. 链接1

[ 9 ] 邓国取. 我国农区畜牧业产业布局战略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27(2): 109–112. 链接1

[10] 周道玮, 孙海霞. 中国草食牲畜发展战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2): 393–397.

[11] 李向林, 万里强, 何峰. 南方草地农业潜力及其食物安全意义[J].科技导报, 2007, 25(9): 9–15. 链接1

[12] 刘芳, 李向林, 白静仁, 等. 川西南农区高效饲草生产系统研究[J]. 草地学报, 2006, 14(2): 147–151. 链接1

[13] 任继周, 南志标, 林慧龙, 等. 建立新的食物系统观[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 9(4): 17–21. 链接1

[14] 辛国荣, 李雪梅, 杨中艺.“黑麦草– 水稻”草田轮作系统根际效应研究Ⅳ, 黑麦草根际土壤性状及其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43(1): 62–66. 链接1

[15] 王明明, 李峻成, 沈禹颖. 保护性耕作下黄土高原作物轮作系统土壤健康评价[J]. 草业科学, 2011, 28(6): 882. 链接1

[16] 杨新泉, 冯锋, 宋长青, 等. 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9(3): 373–376. 链接1

[17] 杨中艺, 潘哲祥.“黑麦草–水稻” 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 Ⅲ. 意大利黑麦草引进品种在南亚热带地区栽培表现[J]. 草业学报, 1995, 4(4): 52–57.

[18] 石全红, 王宏, 陈阜, 等. 中国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增产潜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9): 369–373. 链接1

[19] 张晓玲, 徐保根, 樊兰瑛, 等. 中低产田成因类型划分方法的研究[J]. 资源科学, 1999, 21(4): 35–38. 链接1

[20] 景国臣, 王亚娟, 王占喜. 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与培肥改良对策[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9(4): 34–36. 链接1

[21] 张琳, 张凤荣, 姜广辉, 等.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粮食增产潜力与食物安全保障[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26(1): 22–25. 链接1

[22] 林鹏生. 我国中低产田分布及增产潜力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8. 链接1

[23] 于格, 鲁春霞, 谢高地.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 2005, 27(6): 172–179. 链接1

[24] 焦菊英, 王万中.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质量及水土保持效果的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1999, 15(2): 59–63. 链接1

[25] 王俊鹏, 蒋骏, 韩清芳, 等. 宁南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17(2) :8–13. 链接1

[26] 刘沛松, 贾志宽, 李军, 等. 不同草粮轮作方式对退化苜蓿草地水分恢复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2): 95–102. 链接1

[27] 王苹, 李建东, 欧勇玲.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星星草的适应性及耐盐生理特性研究[J]. 草地学报, 1997, 5(2): 80–84. 链接1

[28] 黄传伟, 牛德奎, 黄顶, 等. 草篱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6): 40–43. 链接1

[29] 卢喜平, 史东梅, 吕刚, 等. 紫色土坡地果草种植模式的水土流失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2): 21–25. 链接1

[30] 黄东风, 林新坚, 罗涛. 茶园牧草套种技术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 中国茶叶, 2002, 24(6): 16–18. 链接1

[31] 李品武, 彭萍, 侯渝嘉, 等. 不同改植模式更新坡地茶园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19(1): 120–122. 链接1

[32] 杨慧滨, 李林英. 4种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 2010, 16(4): 73–76.

[33] 苏天杨, 李林英, 姚延持. 不同草本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滞留效益及其最佳宽度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0, 16(3): 121–123.

[34] 王义祥, 王峰, 翁伯琦, 等. 果园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潜力——以福建省为例[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 6(3): 189–192. 链接1

[35] 翁伯琦, 王义祥, 黄毅斌, 等. 生草栽培下果园土壤固碳潜力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6): 931–934. 链接1

[36] 夏汉平, 王庆礼, 孔国辉. 垃圾污水的植物毒性和植物净化效果之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l999, 23(4): 289–302. 链接1

[37] 邓素芳, 陈敏, 杨有泉. 红萍净化水产养殖水体的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09, 3(5): 809–812. 链接1

[38] 姜翠玲, 范晓秋, 章亦兵, 等. 非点源污染物在沟渠湿地中的累积和植物吸收净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7): 1351–1354 . 链接1

[39] Schwab A P, AI-Assi A A, Banks M K. Adsorption of naphthalene onto plant roots [J].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8, 27: 220–224.

[40] Ferro A M, Sims R C, Bugbee B. Hycrested wheatgrass accelerates the degrada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 in soil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4, 23: 272–279. 链接1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