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17年 第19卷 第1期 doi: 10.15302/J-SSCAE-2017.01.011

中国土木结构工程科技2035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

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2. 清华大学北京市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3.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 100084

收稿日期 :2016-12-09 修回日期 :2016-12-21 发布日期 :2017-02-23 09:42:52.00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中国城镇化亟须从“高速推进”转向“品质提升”的新阶段,土木结构工程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创造人居环境,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品质提升的核心突破口之一。从现在到2035年将是我国土木结构工程领域的关键转型期和重要机遇期。本文综述了世界上土木结构工程领域科技的先进水平,总结了面向2035年土木结构工程科技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识别了土木结构工程领域我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工程科技的需求,提出了土木结构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路径,指出了面向2035年土木结构工程领域需要国家层面部署的重大工程。

图片

图 1

图 2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土木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研究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

[2]  赵国藩, 金伟良, 贡金鑫. 结构可靠度理论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  李继华. 可靠性数学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4]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NEHRP Guidelines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 [R]. FEMA Publication 273, Washington, D.C.: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1997.

[5]  汪梦甫, 周锡元.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J]. 建筑结构, 2003, 33 (3): 59–61. 链接1

[6]  Pan P, Wang T, Nakashima M. Development of online hybrid test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structural engineer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15, 56 (7): 116–121.

[7]  聂建国. 我国结构工程的未来——高性能结构工程 [J].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 (9): 1–8.

[8]  钟万勰, 陆仲绩. CAE: 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技术——关于发展我国CAE 软件产业的思考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 22 (2): 115–119.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