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前言

稻渔综合种养是以产业化生产方式在稻田中开 展水产养殖的方式 [1]。稻渔产业化水产养殖以“以渔促稻、稳粮增效”为指导原则,是一种具有稳粮、 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发展可持续等多种 生态系统功能的稻、渔结合的种养模式 [2~4]。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稻田养鱼技术不断成熟 [5]。2007 年以来,一批 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不断 涌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效, 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种稻农民的积极响 应 [4],有力地促进了新一轮稻田养鱼模式的拓展和 技术的升级,即“稻渔综合种养”。

《二、稻渔综合种养概况》

二、稻渔综合种养概况

为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在国家农 业部科技教育司和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2010 2012 年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织有 关高校及研究院所实施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集成 与示范项目。该项目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的需求 和 特 点, 集 成、 创 新、 示 范 和 推 广 了“ 稻 – 蟹 共 作 ”“ 稻 – 鳖共作 + 轮 作 ”“ 稻 – 虾连作 + 共 作 ”“ 稻 – 鳅 共 作 ”“ 稻 – 鱼共作”5 类 19 个 典 型模式,并集成创新了 20 多项配套关键技术。截 至 2012 年年底,在湖北、辽宁、吉林、浙江、福 建、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宁夏 10 省(自治 区)共建核心示范区 44 个、面积 89 659 亩(1 亩≈ 666.67 m2 );培育核心示范户 1 379 户、合作经济组 织 227 个;创建稻米品牌 27 个、水产品牌 13 个; 技术培训 510 班次、36 294 人次;辐射示范带动 4.893 6×106 亩。多地示范区在水稻稳产的同时,增 收水产品,亩均增效 50 % 以上;稻田农药使用量 平均减少 51.7 %,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 50 % 以上 [6]

《三、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案例》

三、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案例

湖北省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的“虾 – 稻共 作”“鳖 – 虾 – 鱼 – 稻共作”等模式成功打造出湖 北稻田综合种养升级版。2015 年,湖北省稻渔综合 种养面积突破 3×106 亩。典型案例实地测产验收表 明,“虾 – 稻共作”模式亩均产值达 5 408 元,每亩 平均纯收入 3 107 元 [7]。2015 年 5 月,笔者采取抽 样调查的方式,在“虾 – 稻共作”模式主要产区对 4 户养殖个体进行“虾 – 稻共作”模式收入情况的 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被调查对象为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万亩湖小龙 虾(克氏原螯虾)合作社成员余国清(“虾 – 稻共作” 面积 120 亩),高彭保(“虾 – 稻共作”面积 110 亩), 泽林镇兴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张育平(“虾 – 稻共作”面积 230 亩),王守全(单纯稻谷种养面积 120 亩,对照田)。调查结果见表 1 和表 2。

《表 1》

表 1 “虾 - 稻共作”与单纯种稻亩成本对比表 (单位:元)

 

《表 2》

表 2 “虾 - 稻共作”与单纯种稻亩效益对比表

 

结果表明:“虾 – 稻共作”与单纯种粮两组模 式效益差别较大。虽然“虾 – 稻共作”每亩成本大 于单纯种粮,最高达到 2.6 倍,但每亩纯收入则是 单纯种粮的 3~4 倍,而田间管理强度及劳力投入 几乎没有差别。

“鳖 – 虾 – 鱼 – 稻”模式每亩平均产值达 14 766 元,每亩平均纯收入 9 931 元,是单一种植水稻亩均 效益的 12.8 倍 [7]。2012―2013 年在湖北省赤壁市的 试验情况如下。

试验地点位于赤壁市芙蓉镇廖家村十组,稻田面积 48 亩。2012 年鳖(中华鳖)、虾(克氏原螯虾) 和鱼(鲫)的苗种分别来源于咸宁温室、洪湖小港 镇和本地,鳖种下田前用高锰酸钾消毒。饲料为小杂 鱼,来源于赤壁市陆水水库。投喂方法:鳖 6 月 18 日入田后开始投喂,每天下午 5:00 投喂 1 次,投喂 量为 50~150 kg·d –1,其中:50~75 kg·d –1 投喂 20 天,75~125 kg·d–1 投喂 30 天,150 kg·d–1 投喂至 10 月 2 日,随后投喂量逐渐减少,直至 10 月中旬后停止 投喂。2013 年鳖、虾和鱼苗种分别来源于洪湖外塘、 稻田自繁和本地。鳖种 4 月 15 日入田,6 月 10 日 起开始投喂,饲料种类、投喂方法、投喂量以及种 养管理基本同 2012 年。两年试验结果见表 3~表 8

《表 3》

表 3 “鳖 - 虾 - 鱼 - 稻”综合种养水生动物放养情况

 

《表 4》

表 4 “鳖 - 虾 - 鱼 - 稻”综合种养生产支出情况

 

注:基建费用按三年折旧计算。

 

《表 5》

表 5 “鳖 - 虾 - 鱼 - 稻”综合种养产品收获情况

 

《表 6》

表 6 “鳖 - 虾 - 鱼 - 稻”综合种养产品收入情况

 

《表 7》

表 7 普通田块中亩水稻成本、收益、利润表 (单位:元)

 

《表 8》

表 8 “鳖 - 虾 - 鱼 - 稻”综合种养综合经济效益 (单位:元)

 

注:田租为租用稻田费用。

2012―2013 年,48 亩稻田两年共收获水产品 16 689 kg,其中,鳖为 8 903 kg、小龙虾为 3 296 kg, 鱼为 4 490 kg,水产品销售收入 1 494 625 元;每亩年平均水产品产量为 173.8 kg、产值为 15 569 元; 共产水稻为 43 090 kg,水稻销售收入 122 718 元, 每亩年平均为 448.9 kg、产值为 1 278 元。两项合计每亩年平均产值为 16 847 元、综合效益为 11 207 元。 其中:2012 年,48 亩稻田共收获水产品 9 121 kg, 其中,鳖为 4 185 kg、小龙虾为 2 296 kg,鱼为 2 640 kg,每亩平均水产品为 190 kg,水产品销售 收入共 775 605 元,亩产值 16 158.4 元;共产水稻 21 840 kg,每亩平均产值为 455 kg,水稻销售收入 为 46 250 元,每亩平均产值为 963.5 元,两项合计 每亩平均综合效益为 10 927.4 元。2013 年,48 亩 稻田共收获水产品 7 568 kg,其中,鳖为 4 718 kg、 小龙虾为 1 000 kg,鱼为 1 850 kg,每亩平均水产 品为 157.7 kg,水产品销售收入共 730 120 元,亩 产值为 15 210.8 元;共产水稻 21 250 kg,每亩平均 产值为 442.7 kg,水稻销售收入 48 875 元,每亩平 均产值为 1 018.2 元,两项合计每亩平均综合效益 为 11 486 元。

结果表明:2012―2013 年,实施鳖 – 虾 – 鱼 – 稻 生态种养稻田年平均综合效益 11 206.7 元,与单一种 植水稻稻田比较(两年每亩平均效益为 812 元)提高 了 12.8 倍,与虾 – 稻连作稻田比较(每亩平均效益为 1 500 元)提高了 6.4 倍,2013 年比 2012 年每亩平均 综合效益提高了 558.6 元。投入产出比达到了 1:2.99。

《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建议》

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建议

近 10 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得到快速、健 康发展,拓展了水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大农业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 和生态安全。特别是近 3 年,各地把稻渔综合种 养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 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2015 年,湖北 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 3×106 亩,产优质稻谷 1.5×107 t,有机水产品 3×105 t,为农民创收近百 亿元 [7],成为一项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业态。为加快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拓展种、养殖空间,激发种粮积极性》

(一)进一步拓展种、养殖空间,激发种粮积极性

稻渔综合种养不与粮争地,稳定甚至提高了粮 食单产。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许多种粮效益不好的 低湖田,应进一步拓展种、养殖空间,激发种粮积极性,开辟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同 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 发展》

(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 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项新的经营主体,未来应在 精品名牌打造上下功夫,强力推进产业融合,加快 实现“一鱼(品)一产业”的发展战略,推进农业 现代化的进程。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与 推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其列入国土整治、土壤 修复、高标准农田以及有机稻基地等国家重点扶持 项目内给予重点支持。在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 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同时,逐步制定不同模式的综合 种养技术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