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 引言

偏振模色散 (PMD) 是发展下一代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1,2], 随着WDM系统单信道速率达40 Gb/s以上, PMD的影响日益突出。对于受PMD限制的高速系统而言, 传输性能的好坏与所采用的数据格式有密切的关系 [3,4,5], 文献[3]实验比较了10 Gb/s系统中非归零码 (NRZ) 和归零码 (RZ) 受PMD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RZ码更好, 但在理论上未加以解释。文献[5]用分步傅立叶方法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比较了各种码形格式下的系统Q值和功率代价, 但也仅限于10 Gb/s系统并且计算复杂。笔者基于基本偏振态 (PSP) [6]理论, 以输入高斯啁啾RZ脉冲和超高斯啁啾NRZ脉冲为例, 对10 Gb/s和40 Gb/s系统中一阶、二阶PMD产生的光脉冲畸变及Q值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2 理论模型》

2 理论模型

按照三维邦加球 (Poincare sphere) 表示法, PMD可描述为Ωτs, 式中Δτ的值为偏振模色散的群时延差 (DGD) , s为指向光纤基本偏振态快轴方向的单位矢量。在一阶近似时, Δτs是与频率无关的, PMD可表示为Ω (ω0) =Δτ0s0, 式中Δτ0=Δτ|ω=ω0, s0=s|ω=ω0 , ω0为中心光频率。在二阶近似下, PMD可表示为 [2]

Ω(ω)=Ω(ω0)+Ωω(ω-ω0)=Δτ0s0+(Δτs0+2kΔτ0)(ω-ω0)(1)

式中Ωω表示二阶PMD效应, 包括互相垂直的两项Δτs0, 2kΔτ0, 其中Δτ′导致脉冲的展宽或压缩, 而2k代表去极化 [2], Δτ′=∂Δτ/∂ω|ω=ω0, 2k=∂s/∂ω|ω=ω0

假设输入光脉冲为线性啁啾脉冲

Ea(t)=Ea(t)ea=eaA0exp[-12(t/Τ0)2m-j(bt2-ω0t)](2)

式中A0为峰值振幅, b表征线性啁啾的系数, ea表征输入偏振状态, 光脉冲瞬时频率为ω0-2bt

式 (2) 中T0为脉宽的参数:T0T/[2 (ln2) 1/2m], 对于NRZ码, ΔT为一个比特周期, m=1.436;而对于RZ码, ΔT为脉冲的半高全宽 (FWHM) , m=1。为能公平比较NRZ码和RZ码受PMD影响后的传输性能, 应使它们发送的平均光功率相等。

由文献[7,8,9]知, PMD影响后的光脉冲输出光场时域表达式可写为

Eb(t)=122{(a1u*+a2u)(E+(t+Δτ0/2)+E-(t-Δτ0/2))+a1u(E+(t-4k+Δτ0/2)-E-(t-4k-Δτ0/2))+a2u*(E+(t+4k+Δτ0/2)-E-(t+4k-Δτ0/2))}(3)

式中a1, a2为输入PSP相关系数:a1=ejθcos (ε+π/4) , a2=e-jθcos (ε-π/4) , θε分别代表输入PSP的方位角和椭圆度 [7];u为一单位向量:u=[1, j], u*u的共轭;

E±(t)=12π-E˜a(ω)exp[αL+jωt±jΔτ(ω-ω0)2/4]dω(4)

式中E˜a (ω) 为输入脉冲光场的Fourier变换, αL分别表示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将式 (2) 代入式 (3) 和式 (4) , 则可得出输出光脉冲形状。

PMD影响后的系统Q值可利用下式计算:

Q=U1-U0Ν1+Ν0(5)

式中N1, N0分别代表发送1和0时的噪声, 包括热噪声Nth、散弹噪声Nshot, 1/0、信号-ASE拍频噪声Ns-sp和ASE-ASE拍频噪声Nsp-sp的总和 (平均功率参见文献[10]的式 (8) 至式 (11) ) 。假设以上噪声分量均为高斯分布, 则总噪声平均功率为:N1/0=Nth+Nshot, 1/0+Ns-sp, 1/0+Nsp-sp;U1 , U0分别代表发送1和0时的平均接收光功率, 考虑码间干扰, 不难发现010和101这两种比特形式最易产生误码, 因此考虑最差情况, U1, U0

U1=td-Τ2td+Τ2|Eb(t)|2dt,(6)U0=td-Τ2td+Τ2(|Eb(t-Τ)|2+|Eb(t+Τ)|2)dt,(7)

式中td为接收机的判决时刻, 取在比特周期的中间位置。由于PMD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 因此导致的Q值也会具有一定的统计特性, 根据文献[11]推导出的一阶、二阶PMD统计规律, 对式 (5) 进行数值模拟, 得出Q值的统计规律。

定义PMD导致的Q值代价为pQ=20 lg (Q/Q0) , Q0代表光纤中PMD为零时的系统Q值。若系统平均PMD与传输距离的关系为τt=DΡΜDL,DΡΜD(ps/km1/2) 为光纤的PMD系数, 则根据上述模型可计算出Q值代价与传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 模拟结果及分析

1) PMD导致的码形变化

40 Gb/s系统中一阶、二阶PMD及频率啁啾对脉冲形状的影响见图1, NRZ码在一阶PMD作用下产生很明显的码间干扰, RZ码的顶端发生分裂并且码间也有重叠现象;若同时考虑二阶PMD, NRZ码形会进一步变差, 同时频率啁啾对其性能没有改善作用, 而RZ码形变得有些接近NRZ码形状, 并且当输入脉冲带有正啁啾C=-bT02=1时, 输出码形会有一定改善。由于图1中假设NRZ和RZ两种码形的峰值均为1 W, 为公平比较, 应使两种码的平均光功率相等, 即RZ码的峰值应比NRZ码大, 从图1中可看出RZ码性能明显优于NRZ码。此结论与文献[5,12]用分步傅立叶法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2) PMD对系统Q值的影响

NRZ码和RZ码分别在10 Gb/s, 40 Gb/s系统中受PMD影响后的系统Q值分布情况见图2。当传输速率为10 Gb/s时, 假设系统平均PMD为40 ps, 二阶PMD和频率啁啾对RZ码的传输性能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而对于NRZ码, 二阶PMD使Q值分布曲线有比较明显的展宽且左移了约1 dB。当传输速率为40 Gb/s时, 假设系统平均PMD为10 ps, 对于RZ码, 二阶PMD使系统Q值减小了约2 dB, 如果输入高斯脉冲带有一定的频率啁啾, 则会适当地提高系统性能;对于NRZ码, 二阶PMD会使系统Q值降低约3 dB, 而频率啁啾对其影响较小。不论是NRZ码或RZ码, PMD对速率越高的系统影响越大, 并且NRZ码受PMD的影响更大。

3) PMD产生的系统代价与传输距离的关系

图3描述了 一阶、二阶PMD对系统Q值代价的影响, 这里DPMD取1 ps/km1/2。在10 Gb/s系统中, RZ码性能明显优于NRZ码, 这与文献[3]实验结论一致;二阶PMD对NRZ码的性能的影响更大, 并且当输入脉冲具有正的频率啁啾时RZ码性能会有较大的改善, 该现象与图1结论一致。若系统传输速率为40 Gb/s, 在传输距离相等的情况下, 系统Q值代价比10 Gb/s系统大得多, 并且二阶PMD的影响更加显著。

《图1》

图1 40 Gb/s系统中一阶、二阶PMD产生的码形变化

图1 40 Gb/s系统中一阶、二阶PMD产生的码形变化  

Fig.1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PMD on the pulses in 40 Gb/s systems

《图2》

图2 一阶、二阶PMD对系统Q值分布的影响

图2 一阶、二阶PMD对系统Q值分布的影响  

Fig.2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PMD on the Q-factor distribution

《图3》

图3 一阶、二阶PMD对系统Q值代价的影响

图3 一阶、二阶PMD对系统Q值代价的影响  

Fig.3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PMD on the Q-factor

《4 结论》

4 结论

笔者利用PSP理论数值模拟了10 Gb/s和40 Gb/s传输系统中一阶、二阶PMD导致的光脉冲畸变以及Q值统计特性和Q值代价的变化, 其中10 Gb/s系统的结果与文献中结果相一致。

1) 传输速率越高PMD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越显著, 二阶PMD亦不可忽略;

2) 在保证平均发送光功率相等的条件下, RZ码性能明显优于NRZ码;

3) 当二阶PMD作用较明显时, 若在输入脉冲上加适当的频率啁啾会对RZ码的传输性能有所改善。上述结论可为下一代高速光网络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