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夏粮作物。在我国北方, 小麦更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首位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加入世贸组织, 使得我国小麦生产与国外小麦生产联系更加密切, 也使得国外小麦生产对我国小麦生产影响更加强烈。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小麦生产在经营规模、技术水平、生产效益、财政支持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但是, 我国小麦生产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品种类型、生态条件和栽培规程等方面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小麦生产与国外相比的优势与劣势, 根据未来国际小麦生产形势的变化, 根据世贸组织的农业规则,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小麦生产的需求, 科学制定我国小麦生产应对入世的策略。

《1 我国小麦生产优劣势分析》

1 我国小麦生产优劣势分析

《1.1小麦产量优劣势分析》

1.1小麦产量优劣势分析

“九五”期间我国小麦单产和总产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1]

表1表明, “九五”期间我国小麦生产形势非常不稳定。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单产年际差别大。1997年最高, 平均达到4 102 kg/hm2, 但1998年则大幅度下降, 仅有3 685 kg/hm2, 是1997年的89.83 %, 其余3年比1997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其二, 总产年际差别大。1997年达到12 329×104 t, 但2000年则只有9 964×104 t, 仅为1997年的80.82 %, 其余3年也均比最高年份低10 %以上[1]。说明我国小麦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 这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一大劣势。

表1 我国小麦产量形势[1] Table 1 The circumstances of China's wheat production

《表1》

年份面积
/104 hm2
单 产总 产
/t·hm-2占高产
年份/%
/104 t占高产
年份/%
19962 961.1 3 734 91.03 11 057 89.68
19973 005.74 102100.0012 329100.00
19982 977.43 68589.8310 97389.00
19992 885.53 94796.2211 38889.00
20002 665.33 73891.139 96480.82

《1.2对外贸易优劣势分析》

1.2对外贸易优劣势分析

表2表明, “九五”期间我国小麦进口量占小麦总产量的比重最高年份为7.5 %, 最低年份只有0.8 %。同期, 小麦出口量占小麦总产量的比重最高年份为0.002 5 %, 最少年份仅有0.000 17 %[1]。这充分说明, 我国小麦无论是进口量还是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都非常低, 小麦生产是一种高度自给自足型的生产。

表2 我国小麦进出口形势[1] Table 2 The circumstances of China's wheat inports and exports

《表2》

年份总产量
/104 t
进口量出口量
/104 t占总产量/%/104 t占总产量/%
199611 0578317.500
199712 3291861.50.070.000 56
199810 9731491.40.140.001 30
199911 388450.40.020.000 17
20009 964870.80.250.002 50

《1.3国内市场优劣势分析》

1.3国内市场优劣势分析

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 2001年10月份, 国际市场小麦销售价格是1 015 元/t, 同期我国国内市场的小麦销售价格比国际小麦价格高3.4 %左右, 达1 050 元/t[1]。这一价格差别意味着, 加入WTO之后, 国内小麦在我国沿海地区的销售将受到国外进口小麦的挑战。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把运输费用计算在内, 国外小麦则不比本地所产的小麦具有价格优势。尤其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产自于我国中部及西部本地区的小麦将比国外进口的小麦具有价格优势。目前, 我国西部有424.7×104 hm2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须要退耕还林或退耕还草。这必然加大这些地区对小麦的需求, 给我国中西部地区所产的小麦在西部市场销售提供了大好的机遇。

《1.4经济效益优劣势分析》

1.4经济效益优劣势分析

与美国相比, 我国小麦生产效益有两方面的劣势[3]。其一, 生产成本较高, 我国每公顷小麦的生产平均用工成本是1 801.5元, 美国是100.1元, 比美国高17倍。我国每百元小麦产值的平均用工成本是38元, 美国是7.9元, 比美国高3.8倍。我国小麦平均成本产值比是1.347, 美国是0.627, 比美国高1倍多。其二, 生产效益低。2001年, 我国每公顷小麦的总收入是3 697.05元, 综合成本是4 979.92元, 每公顷亏损1 228.88元, 每公斤小麦亏损0.36元。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成本较高, 经济效益较低。

《1.5国内支持优劣势分析》

1.5国内支持优劣势分析

根据WTO农业协议, 作为发展中国家, 2005年以前, 我国每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可以达到1986—1988年平均农业总产值的8.5 %, 即我国每年可以提供420亿元来支持农业。而实际上我国近些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仅有270亿元左右, 低于WTO农业协议允许的水平[3]。从河南省的情况看, 1991年全省财政的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12.5 %, 到了2000年则下降到了7.7 %。“八五”期间河南省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用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68 %, 而“九五"期间则下降到了6.52 %[4]。这表明, 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讲, 还是从地方角度讲, 我国小麦生产获得的农业支持的力度是较小的。加入WTO之后, 我国要加大对包括小麦生产在内的农业生产的支持, 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的竞争力。

《2 我国小麦生产应对入世之策略思考》

2 我国小麦生产应对入世之策略思考

《2.1依靠先进栽培技术 提高小麦生产效益》

2.1依靠先进栽培技术 提高小麦生产效益

小麦产品市场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小麦生产效益的竞争。提高小麦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是增加产量, 二是降低成本。“九五”期间, 我国小麦单产水平只有1997年达到4 102 kg/hm2, 其他年份均在4 000 kg/hm2以下[1]。根据我国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 小麦单产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完全可以通过普及先进的小麦栽培技术来提高其产量。在当前情况下, 应重点推广普及以下几项先进的小麦栽培技术, 以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的竞争力。其一, 规模化栽培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 我国农户经营种植的小麦田块明显偏小, 这种规模非常不利于机械化操作, 增加了劳动成本。应该在不改变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 采取适当的方式, 扩大小麦生产的规模, 实现规模化栽培, 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其二, 机械化栽培技术。机械化程度低是我国小麦生产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在扩大小麦生产规模的同时, 继续搞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 提高小麦栽培的机械化水平。实践证明, 农机跨区作业是提高我国小麦栽培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同时, 还应努力提高小麦栽培过程中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的机械化水平。其三, 良种化栽培技术。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非常明显, 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培育出更加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同时, 加快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 并采用良种良法配套的先进栽培技术。其四, 平衡施肥技术。肥料成本投入是小麦栽培中的重要成本投入, 平衡施肥技术是一项科学的施肥技术, 推广使用这项施肥技术, 既可以实现小麦高产, 又可以降低施肥成本[2]

《2.2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2.2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已接近国外进口的同类型小麦, 有些品种的这两项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进口的同类型小麦。另一方面, 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价格与国外同类型的小麦相比差距已经很小, 再加上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已经在国内形成了较好的销售网络, 故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从总体上讲与国外同类型小麦已无大的劣势。因此, 加入WTO之后, 我国应把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放在小麦生产的重要地位。扩大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应做好的主要工作是:其一, 培育和引进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的品种。其二, 加大现有的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推广力度。其三, 推广与优质专用小麦配套的栽培技术, 尤其要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浇水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其四, 加大销售宣传工作, 让更多的食品加工企业了解和喜欢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并不逊于国外进口产品的我国优质专用小麦。其五, 通过优惠政策和组织协调等措施搞好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产销衔接工作。其六, 搞好区域规划, 实行区域种植[5,6]

《2.3积极发展商品生产 认真搞好深层加工》

2.3积极发展商品生产 认真搞好深层加工

搞好小麦的商品生产和深层加工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益, 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根据生产目的, 小麦商品生产又可分为粮食型商品生产和良种型商品生产。对于粮食型商品生产来说, 一定要根据各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搞好区域规划。对于良种型商品生产不仅要搞好区域化生产, 同时还要按照优良品种的要求, 搞好专业化生产。对于小麦的深层加工来说, 应从三个环节努力做好工作。其一, 做好面粉加工工作。面粉加工厂应根据食品生产的要求, 加工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面粉。其二, 做好食品加工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的需要, 人们对饼干、方便面、糕点等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给小麦的食品加工带来更大的市场,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 用小麦面粉加工出更多人们喜爱的食品, 以提高小麦的深层利用价值。其三, 做好提炼利用工作, 小麦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物质, 对小麦进行加工提炼, 可以生产出味精等多种产品。我们应做好对小麦的提炼加工工作, 生产出人们需要的产品。

《2.4搞好产销衔接工作 扩大小麦市场销售》

2.4搞好产销衔接工作 扩大小麦市场销售

如前所述, 我国不少地方的小麦生产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自给自足型的生产, 而是一种商品型的生产。对商品型的小麦生产而言, 不仅要做好生产阶段的工作, 同时还要求做好销售阶段的工作, 即做好产销衔接工作。只有实现了优质优价的市场销售, 才能实现小麦商品生产的高效益。当前, 我国小麦产销衔接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须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 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其一, 建立协调机构, 具体协调小麦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有关工作。其二, 政府部门出面组织产销洽谈会, 由政府搭台, 让农业部门和粮食经销部门唱戏, 解决小麦商品生产的产销衔接问题。其三, 农业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具体要求是:农业生产部门搞好种子供应和技术指导工作, 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水利部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适时灌溉问题;农机部门组织跨区农业机械作业会战, 解决适时播种和收获问题;粮食部门落实订单, 解决优质优价问题;农业金融部门积极配合, 积极支持商品小麦的资金需求问题等[7,8]

《2.5科研推广通力合作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2.5科研推广通力合作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从总体上讲, 小麦生产和其他农业生产一样是一种行业经济效益很低的生产, 要想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的竞争力, 必须继续坚持对小麦生产的政策性支持。这种支持首先表现在政府从宏观上对农业科研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政策性支持, 然后鼓励、引导农业科研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农业生产进行支持。具体体现在:其一, 农业科研部门在向广大农民转让小麦生产科研成果时, 既要按照市场机制, 充分考虑本单位的经济收益, 更要体现服务农民、支持农民的精神, 低价转让, 甚或无偿转让农业科技成果, 把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向农民宣传普及农业技术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 把推广先进的小麦生产技术看作是对小麦生产的一种支持, 虽然这种支持也要讲究投入产出效果, 但讲究的效果首先是服务效果和社会效果, 其次才是农业技术服务单位本身的经济效果。值得指出的是, 即使是搞小麦生产技术承包, 技术服务部门所提取的技术服务费用也应是很低的。技术费用的提取办法应与纯粹的经济技术投资有所区别, 因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本身就具有服务农民、支持农民的性质。同时, 这样做也符合WTO农业规则的要求[7,8]

《2.6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6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WTO“绿箱”农业政策, 加大对我国小麦生产的支持力度, 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小麦科研、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控制、小麦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小麦生产的培训服务、小麦产品的标准和检测服务、小麦产品营销和促销服务、小麦生产的基础建设服务、以粮食安全为目的的小麦公共储备等。除可以充分利用WTO农业“绿箱”政策支持小麦生产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WTO允许利用的有关“黄箱”政策对小麦生产给以支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