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05年 第7卷 第8期

水稻eui种质的遗传评价和育种利用

福建农林大学,福州 350002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070470),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资助项目(96-002-02-03B),国家“八六三”计划资助项目(Z16-03-12) 收稿日期: 2004-11-03 发布日期: 2005-08-2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发现水稻节间伸长的eui新基因及其高秆隐性种质的多型性,育成长穗颈的雄性不育系,组配成e(eui)-杂交稻,并已进入生产应用。e-杂交稻研究和发展的目标是:减少杂交稻种子生产中50%~90%的赤霉素用量,并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杂交稻增产,同时减少杂交稻种植的氮肥用量。已克隆分离出EUI1,EUI2基因,并获得该突变基因碱基缺失多样性的材料,将为植物生长发育,GA代谢激素与杂种优势,以及基因突变的分子机理和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材料和机遇。

参考文献

[ 1 ] RutgerJN, Inheritanceofsemidwarfandotheruseful mutantgenesinrice[A].RiceGenetics[C].IRRI.Manila, 1986.261~271

[ 2 ] 吴世弼, 张琦华.水稻诱变获得隐性高秆基因[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88, 3 (1) :41~45 链接1

[ 3 ] 廖昌礼, 倪克鱼, 刘远坤, 等.高秆隐性水稻Grlc的遗传与利用研究:I.Grlc及其测交F1的株高特征和秆型[J].西南农业学报, 1988, 1 (1) :43~46 链接1

[ 4 ] 孙立华, 王月芳, 蒋 宁, 等.具广亲和性的的水稻隐性高秆细胞突变体[J].遗传学报, 1994, 21 (1) :67~73 链接1

[ 5 ] 申宗坦, 杨长登, 何祖华.消除籼型野败不育系包颈现象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 1987, 1 (2) :95~99 链接1

[ 6 ] 何祖华, 申宗坦.水稻长节间基因对GA3敏感性和不育系改良[J].作物学报, 1994, 20 (2) :161~167 链接1

[ 7 ] VirmaniSS, DalmacioRD, LopezMT.euigenefor elongateduppermostinternodetransferredtoindicarice[J].IRRN, 1988, 13 (6) :6

[ 8 ] 梁康迳, 王乃元, 杨仁崔.水稻穗伸出度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福建农学院学报, 1992, 21 (4) :380~385 链接1

[ 9 ] YangRencui, YangShulan, HuangHonghua, etal.Anewgeneforelongateduppermostinternode[J].RGN, 1999, 16:41~43

[10] 杨蜀岚, 杨仁崔, 曲雪萍, 等.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遗传及其微卫星分析[J].植物学报, 2001, 43 (1) :67~71 链接1

[11] 朱宏波.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I2的精细定位与克隆[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链接1

[12] 马洪丽.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i1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的克隆[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链接1

[13] 黄荣华, 章清杞, 张书标, 等.辐射诱变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30 (2) :133~137. 链接1

[14] 杨仁崔, 张书标, 黄荣华, 等.高秆隐性杂交稻 (e-杂交稻) 的育种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 (3) :233~237 链接1

[15] 张书标, 杨仁崔, 黄荣华, 等.水稻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eS (1) 的选育[J].核农学报, 2001, 15 (4) :193~198 链接1

[16] OkunoK, KawaiT.Geneticanalysisofinducelong internodemutantsinrice[J].JapanJBreed, 1978, 28 (4) :336~342

[17] OkunoK, KawaiT.Variationofinternodeandother charactersininducedlong internodemutantsofrice[J], JapanJBreed, 1978, 28 (3) :243~250

[18] 张 毅, 何光华, 杨光伟, 等.水稻长穗颈性状的一种新遗传行为的发现和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8 (3) :213~217 链接1

[18] 朱旭东, 张晓惠, 钱 前, 等.高秆隐性突变体Mh-1的株高遗传研究[J].遗传学报, 2000, 27 (4) :311~316 链接1

[20] 马洪丽, 张书标, 卢 勤, 等.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突变体协青早eB1的遗传分析及其eui1 (t) 定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4, 12 (1) :43~47 链接1

[21] 吴玉良, 何祖华, 董继新, 等.水稻株高基因eui的初步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 (2) :119~120 链接1

[22] 杨蜀岚.水稻eui2基因的发现、遗传及其分子标记和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0 链接1

[23] 季 兰.水稻长穗颈基因eui的作用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1 链接1

[24] 周广洽, 陈良碧, 梁满中, 等.长穗颈双低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选育[J].生命科学研究, 2000, 4 (4) :290~294 链接1

[25] 张瑞祥, 李土明, 张红林, 等.高秆隐性杂交稻制种技术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0, 12 (3) :11~14 链接1

[26] 张书标, 杨仁崔.e-杂交稻株形及产量构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31 (3) :273~278 链接1

[27] 张书标, 杨仁崔.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3, 29 (6) :919~924 链接1

[28] 章清杞, 杨仁崔.水稻eui基因对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 (7) :735~739 链接1

[29] 张书标.高秆隐性杂交稻的遗传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1 链接1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