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工程设计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资助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2007BAC29B02);公益性行业专项资助(200801001和201206024) 收稿日期: 2012-06-25 发布日期: 2012-09-25 09:17:42.00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最近半个世纪,青藏高原地面气候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地面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冬季、夜间和城镇区域气温上升尤其显著,多数地区降水量呈现不同程度增加。气候变暖对高原地区自然和人类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预计未来青藏高原气候总体将继续趋向变暖,这可能对冰冻圈、河湖系统、陆地植被、农业自然条件、能源气候资源、交通和水利设施、城镇人居环境等产生明显影响。与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各类大型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维护,需要考虑今后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早制定可行的适应性措施。

图片

图1

图2

图3

参考文献

[ 1 ] 孙鸿烈,郑 度,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 2 ] 郑度,林振耀,张雪芹,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2002(1):95-102. 链接1

[ 3 ] 刘晓东,侯 萍,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近30年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J].高原气象,1998,17(3):24-28. 链接1

[ 4 ] 姚莉,吴庆梅,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技,2002,30(3):163—164. 链接1

[ 5 ] 李跃清,近40年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日照、温度及日较差的分析[J].高原气象,2002,21(3):327-332. 链接1

[ 6 ] 李林,朱西德,秦宁生,等,青藏高原气温变化及其异常类型的研究[J].高原气象,2003,22(5):524-530. 链接1

[ 7 ] 韦志刚,黄荣辉,董文杰,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J].大气科学,2003,27(2):157-170. 链接1

[ 8 ] You Q,Kang S,Flügel W A,et al.Decreasing wind speed and weakeni ng latit udinal surface pressure gradients in the Tibetan Plateau[J].Clim Res,2010,42:57-64. 链接1

[ 9 ] Liu XD,Chen B D.Climatic warming in the Ti be tan Plate au dur-ing the recent decades[J].International Joumal of Clima tology,2000,20(14):1729-1742. 链接1

[10] 姚檀栋,刘晓东,王宁练,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J].科学通报,2000,45(1):98-106. 链接1

[11] 杜 军,马玉才,西藏高原降水变化趋势的气候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3):375-382. 链接1

[12] 冯 松,汤懋苍,王冬梅,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J].科学通报,1998,43(6):633-636. 链接1

[13] 赵宗慈,丁一汇,徐 影,等,人类活动对2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检测和21世纪预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8(1):26-34. 链接1

[14] 徐影,丁一汇,李栋梁,青藏地区未来百年气候变化[J].高原气象,2003,22(5):451-457. 链接1

[15] 段安民,吴国雄,张 琼,等,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结果的新证据[J].科学通报,2006,51(8):989-991. 链接1

[16]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北7:出版社,2007:167.

[17] 任国玉,吴 虹,陈正洪,我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322-330. 链接1

[18] 任国玉,郭 军,徐铭志,等,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气,2005,63(6):942-956. 链接1

[19] 杜军,西藏高原近40年的气温变化[J].地理学报,2001,56(6):682-690. 链接1

[20] 秦大河,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综合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1] 施雅风.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2]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等,我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J].气象报,2010,68(6):957-966. 链接1

[23] 王楠,李栋梁,张 杰,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进展[J].干旱气象,2010,25(3):265-269. 链接1

[24] 王少鹏,王志恒,朴世龙,我国40年来增温时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J].科学通报,2010,55(16):1538-1543. 链接1

[25] 丁一汇,张 莉,青藏高原与中国其他地区气候突变时间的比较[J].大气科学,2008,32(4):794-805. 链接1

[26] You Q,Kang S,Pepin N,et al.Relationshi p between trends intem perature ext remes and elevation in the eastem and cent ral Ti-betan Plateau,1961-2005[J].Geophys Res Lett,2008,35:L04704,doi:10.1029/2007GL032669. 链接1

[27] 任雨,张雪芹,彭莉莉,青藏高原1951-2006年气温距平序列的建立与分析[J].高原气象,2010,29(3):572-578. 链接1

[28] 周雅清,任国玉,城市化对华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变化趋势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9,28(5):1158-1166. 链接1

[29] 李林,陈晓光,王振字,等,青藏高原区域气候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3):181-186. 链接1

[30] 徐祥德,陶诗言,王继志,等,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影响域特征与中国区域早涝异常的关系[J].气象学报,2002,60(3):257-266. 链接1

[31] 程国栋,赵 林,青藏高原开发中的冻土问题[J].第四纪研究,2000,0(6);521-531. 链接1

[32] 赵林,程国栋,俞祁浩,等,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公路重点路段的冻土危害及其治理对策[J].自然杂志,2010(1):9-12. 链接1

[33] 南卓铜,程国栋,未来50-10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情景预测[J].中国科学(E辑),2004,34(6):528-534. 链接1

[34] 刘时银,丁永建,李 晶,等,中国西部冰川对近期气候变暖的响应[J].第四纪研究,2006,26(5):762-771. 链接1

[35] 杨 威,姚檀栋,徐柏青,等,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地区冰川严重损耗与退缩[J].科学通报,2008,53(17):2091-2095. 链接1

[36] 林而达,许吟隆,蒋金荷,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11):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2):51-56 链接1

[37] IPCC.Climate Change 2007:Impacts,A daptation and V ul ne ra-bility[M]//Parry M L,Canziani O F,Palutikof J P,et al.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 port of the Inte rgove 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8] 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9] 陈宇,姜 彤,黄志全,等,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0,31(7):2192-2196. 链接1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