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13年 第15卷 第5期

钻地武器的毁伤效应及深地下防护工程关键科学问题

1. 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7;

2.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 210094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510210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资助(2010CB732003);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0825403) 发布日期: 2013-05-13 14:05:50.00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防护工程是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俄等军事大国大力发展的深钻地(核)武器已经对我国重要防护工程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总结了外军现役钻地(核)武器的性能指标与发展前景,对钻地武器的毁伤效应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综述了侵彻效应、爆炸成坑效应、爆炸地冲击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新时期的主要威胁,简述了提高防护工程防护能力的主要措施和技术途径,提出了主被动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深部非线性岩体力学、摆型波与超低摩擦现象、多弹聚集打击效应等目前亟需开展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图片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参考文献

[ 1 ] 赵 杰,余松林. 防护工程:打造未来战争的智能堡垒[N]. 解放 军报,2012-11-15.

[ 2 ] 赵 剑. 美国核战略的“变”与“不变”——对奥巴马政府《核态 势评估报告》的分析[J]. 和平与发展,2010(4):46-50. 链接1

[ 3 ] 陈 黎. 美国空军寻求新一代钻地炸弹[J]. 飞航导弹,2011 (6):82-85. 链接1

[ 4 ] 何唐甫,赵琼华,相 阳. 国外钻地武器发展动态[J]. 中国人民 防空,2008(3):60-62.

[ 5 ] 邓春涛,窦万和,何唐甫.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防护工程发展状 况研究[R].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洛阳,2005.

[ 6 ] 何唐甫,卢晓江,刘 恒,等. 美国坚实型钻地核弹的发展前景 [J]. 中国人民防空,2006(9):61-62.

[ 7 ] 刘华秋. 美国核钻地弹计划的来龙去脉[J]. 现代军事,2006 (1):26-28. 链接1

[ 8 ] 朱国强. 评布什政府的全面威慑战略[J]. 国防,2002(4):23-24. 链接1

[ 9 ]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 美国军事基本情况[M]. 北京:军 事科学出版社,1997.

[10] 庞 立. 美国研制低当量钻地核武器剖析[J]. 现代军事,2002 (7):56-57. 链接1

[11] Bishop R F,Hill R,Mott N F. The theory of indentation and hardness tests [J]. Proc Phys Soc,1945,57:147-159. 链接1

[12] Forrestal M J,Tzou D Y. A spherical cavity-expansion penetration model for concrete targets [J]. Int J Solids Struct,1997,34: 4127-4146. 链接1

[13] Bernard R S,Creighton D. Projectile penetration in soil and rock:Analysis for non-normal impact [R]. AD-A081044,1979.

[14] 钱七虎,王明洋. 岩土中的冲击爆炸效应 [M]. 南京:江苏科技 出版社,2010.

[15] 钱七虎,王明洋. 高等防护结构计算原理[M]. 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2010.

[16] 王明洋,邓宏见,钱七虎. 岩石中侵彻与爆炸作用的近区问题 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6):2859-2863. 链接1

[17] 王明洋,谭可可,吴华杰,等. 钻地弹侵彻岩石深度计算新原理 与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9):1863-1869. 链接1

[18] 尹放林,王明洋,钱七虎. 弹体垂直侵彻深度工程计算模型[J]. 爆炸与冲击,1997,17(4):333-339. 链接1

[19] 金丰年,刘 黎,张丽萍,等. 深钻地武器的发展及其侵彻[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4-40. 链接1

[20] 郝保田. 地下核爆炸及其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21] Nordyke M D. The soviet program for peaceful uses of nuclear explosions [R]. PB97-174429,1996.

[22] 乔登江,韩学安,李如松. 地下核爆炸现象学概论(上册)[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3] 岳松林,王德荣,范鹏贤. 岩土中不同规模爆炸的抛掷成坑效 应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34(增刊),94-99.

[24] Kocharyan G G,Spivak A A,Bodkov A M. Movement of rock blocks during large-scale underground explosions. Part II:estimates by analytical models,numerical calculations,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J].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2001,37(2):149-168.

[25] Kocharyan G G,Spivak A A. Movement of rock blocks during large- scale underground explosions. Part I:experimental data [J].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2001,37(1):64-76. 链接1

[26] Fokin V A. Estimates of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s in a longitudinal loading wave during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s [J]. Atomic Energy,2001,91(1):223-240. 链接1

[27] Melosh H J. Shock viscosity and rise time of explosion waves in geologic media [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03,94(7): 4320-4325. 链接1

[28] 钱七虎. 岩石爆炸动力学的若干进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09,28(10):1945-1968. 链接1

[29] 钱七虎,戚承志,王明洋. 岩石爆炸动力学[M]. 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6.

[30] 范鹏贤,王明洋. 钻地核武器毁伤效应论证报告[R]. 中国国防 科学技术报告. 南京,2012.

[31] 何江华,王 浩,桑宝岩,等. 防护工程遮弹层研究综述[C]// 第 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06,445-448. 链接1

[32] 唐德高,贺虎成,陈向欣. 刚玉石固结体遮弹特性的试验等[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3):258-261. 链接1

[33] 郭志昆,陈万祥,袁正如,等. 新型偏航遮弹层选型分析与试验 [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5):505- 512. 链接1

[34] 严少华,李志成,王明洋,等. 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冲击压缩特性 试验研究[J]. 爆炸与冲击,2002,22(3):237-241. 链接1

[35] 王明洋,张胜民,国胜兵. 接触爆炸作用下钢板钢纤维钢筋混 凝土遮弹层设计方法(I)[J]. 爆炸与冲击,2002,22(1):40-45. 链接1

[36] 王明洋,钱七虎,赵跃堂. 接触爆炸作用下钢板钢纤维钢筋混 凝土遮弹层设计方法(II)[J]. 爆炸与冲击,2002,22(2):163- 168. 链接1

[37] 王明洋,刘小斌,赵跃堂. 弹体在含钢球的钢纤维混凝土介质 中侵彻深度工程计算模型[J]. 兵工学报,2002,23(1):14-18. 链接1

[38] 王明洋,王德荣,葛 涛. 钢纤维RPC抗局部破坏作用实用设 计方法研究[R].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 南京,2006.

[39] 沈 俊,李永池,庞伟宾. 化爆冲击波在90°拐角通道内的到时 规律[J]. 中国工程科学,2006,8(3):53-57. 链接1

[40] 庞伟宾,李永池,何 翔. 化爆冲击波在T型通道内到时规律 的实验研究[J]. 爆炸与冲击,2007,27(1):63-67. 链接1

[41] 何 翔,庞伟宾,曲建波,等. 防护门在空气冲击波和破片作用 下的破坏[J]. 爆炸与冲击,2004,24(5):475-479. 链接1

[42] 李晓军,李殿臣,李清献. 国外常规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 技术研究[R]. 中国防护工程科技报告. 洛阳,2000.

[43] 严东晋,钱七虎,唐德高. 爆炸冲击震动下隔震系统设计的可 靠性[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3):23-28. 链接1

[44] 周锡元,阎维明,杨润林.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 [J]. 建筑结构学报,2002,23(2):1-12. 链接1

[45] 杨迪雄,李 刚,程耿东. 隔震结构的研究概况和主要问题[J]. 力学进展,2003,33(3):301-311. 链接1

[46] 周璧华,陈 彬,高 成. 现代战争面临的高功率电磁环境分 析[J]. 微波学报,2002,18(1):88-92. 链接1

[47] 王 鹏,李万玉. 高功率电磁效应及防护技术研究概述[J]. 火 控雷达技术,2012,41(1):81-83. 链接1

[48] 朱万红,王凤山,王可定. 军事工程综合防护模型研究[J]. 系统 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27(1):81-83. 链接1

[49] 钱七虎,任辉启. 深地下防护工程中的科学问题[C]// 钱七虎院 士论文选集,2007:635-643. 链接1

[50] 王明洋,周泽平,钱七虎. 深部岩体的构造和变形与破坏问题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3):448-455. 链接1

[51] 钱七虎. 战略防护工程面临的核钻地弹威胁及连续介质力学 模型的不适用性[C]// 第五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 议,南京:2005.

[52] 王明洋,戚承志,钱七虎. 深部岩体块系介质变形与运动特性 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6):2825-2830. 链接1

[53] 吴 昊,方 秦,王洪亮. 深部块系岩体超低摩擦现象的机理 分析[J]. 岩土力学,2008,30(5):769-775.

[54] 邓国强,周早生,郑全平. 钻地弹爆炸聚集效应研究现状及展 望[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45-49. 链接1

[55] 陈安敏,冯进技,张向阳,等. 深地下防护工程面临的问题与实 验研究对策初探[J]. 防护工程,2010,32(5):66-69.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