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15年 第17卷 第1期

霾的预测与预防问题

成都市气象局, 成都 610071

资助项目 :四川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专项(2013HBzx01) 收稿日期: 2013-12-13 发布日期: 2015-01-13 10:41:57.00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针对低能见度天气的危害性,运用信息数字方法发现了霾的发生、发展与地热的联系和大气结构特征的改变。霾的预测、预防,需要正确把握近地低空大气的滚流状态和热结构特征。霾的形成既有人为排放也有自然界地热引发地下污染物和污浊气体的释放问题,地热可作为霾天气预报的先兆信息。大气环境的改善,需要人们改进排放技术,也需要研究自然污染源问题。

图片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参考文献

[ 1 ] 吴 兑,吴小京,朱小祥. 雾和霾[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 2 ] 邵 敏.灰霾与PM2.5 [J].世界环境,2012(1):12-13. 链接1

[ 3 ] 安 娜.PM2.5 究竞从哪里来[J].探索,2012 June :38-39.

[ 4 ] 于 娜,魏永杰,胡 敏,等. 北京城区和郊区大气细粒子有机物 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29):243- 251. 链接1

[ 5 ] 徐 敬,丁国安,颜 鹏,等.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 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5):645-654. 链接1

[ 6 ] 于 扬,岑 况,Norra S,等. 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 成分和来源[J].地质通报,2012,31(1):156-163. 链接1

[ 7 ] 朱先磊,张远航,曾立民,等.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 来源研究[J].环境科研究,2005,18(5):1-5. 链接1

[ 8 ] 宋 宇,唐孝炎,张远航,等.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2002,23(6):11-16. 链接1

[ 9 ] 邹长武,印红玲,刘盛余,等. 大气颗粒物混合尘溯源解析方法 [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 (6):881-885. 链接1

[10] 吴 俊. 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J]. 区域经济,2013 (7):12-13.

[11] 欧阳首承,陈刚毅,林 益. 信息数字化与预测[M] . 北京:气 象出版社,2009.

[12] 易仕明. 略谈轻雾、霾、浮尘、烟幕[J]. 气象,1982 ,8(11) :25- 28. 链接1

[13] 杨 宁. 识别视程障碍现象中的几个问题[J].气象,1982 ,8 (11) :28-29. 链接1

[14] 杨兆明. 福建三都的霾[J].气象,1981 ,7 (4):35. 链接1

[15] 阎海庆,王新斌,吴子玉,等. 关于几种视程障碍现象的讨论 [J].气象,1982 ,8 (10) :18-21. 链接1

[16] 吴 兑.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J].气象,2006 ,32(4) :10- 15. 链接1

[17] 欧阳首承,张 葵,郝丽萍,等.非规则“时序”信息的结构转换 及演化的细化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5,7(4):36-41. 链接1

[18] 陈会芝,欧阳首承,郑丽英.雾过程的数字化动态细化分析与 预测[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20(6):24-27. 链接1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