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评价指标历史发展趋势及特征分析
1.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2.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 100044
3.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 100040
收稿日期 :2015-05-26 修回日期 :2015-06-30 发布日期 :2015-09-02 11:04:21.000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本文主要对“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8个二级指标的历史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各国在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及后工业化时期的变动特点,同时也对指标特征进行了汇总,包括指标的上下限、独立性、关联性等,并对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
图片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图 17
图 18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院.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 综合卷 [M]. 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 2015.
[2] 世界银行. 1991―2013 年世界发展报告 [M]. 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 2013.
[3] 德勤有限公司,美国竞争力委员会. 2013 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 数[R]. SH-003-13. 北京: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 2013.
[4] 西蒙 • 库兹涅茨. 现代经济增长 [M]. 常勋译. 北京:北京经济 学院出版社, 1989.
[5] 安格斯•麦迪森(英).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M]. 伍晓鹰,马德斌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6] 安格斯 • 麦迪森(英). 世界经济千年史 [M]. 伍晓鹰,施发启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