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果树业生产现状》

1 我国果树业生产现状

《1.1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丰富》

1.1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丰富

我国果树栽培历史悠久, 是世界上果树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 为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全世界果树资源有2 792种, 134科, 659属, 主要栽培的有300多个种 [1]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2001年统计的50个树种果品, 其中主要用于生产的27种, 年产2 000×104 t以上的有6种 (柑桔、香蕉、葡萄、苹果、椰子、芒果) , (1 000~2 000) ×104 t以上的有3种 (梨、桃、菠萝) , (500~1 000) ×104 t有2种 (李、番木瓜) , (100~500) ×104 t的有11种 (草莓、杏、油梨、柿、樱桃、腰果、核桃、无花果、猕猴桃、扁桃、栗) , 100×104 t以下的有5种 (榛、醋梨、树莓、阿月浑子、越桔) 。中国栽培的有23个树种, 资源有396个种3 500多品种 [1] 。苹果作为第一大栽培树种, 原产中国的种质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5 [2] 。现在世界上著名的栽培品种不少是来源于中国资源。我国有很多世界知名品种, 如梨、杏、枣、柿、柑桔、荔枝、龙眼等果树的某些品种, 加强对资源的研究发展潜力极大。

《1.2果业生产在种植业中仍具竞争力》

1.2果业生产在种植业中仍具竞争力

果树业是当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发展成分, 是高效种植业, 年产值可达1 000亿元, 其效益在种植业中居第三位。

据2000年统计, 我国果树种植面积843.18×104 hm2, 占世界种植面积的18.48 %, 产量8 695.1×104 t, 占世界产量的17.6 %, 皆居首位。是近20年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3]

入世后, 果树业在种植业中较有竞争力, 对农民增收有利的树种种类有苹果、梨、枣、柿、核果类、柑桔、荔枝、龙眼等大量水果。目前, 苹果已具数量优势, 占世界产量的1/3, 占国内果品总量的24.6 %, 年产量2 043×104 t, 年产值346亿元, 栽培区域已向三大最适优势区集中, 优良品种率占73 %。目前我国果品出口量较小, 鲜果占3%, 果汁占15 %, 2000年出口量仅160×104 t (高档果占25×104 t, 边贸135×104 t) , 加工品出口14.2×104 t (合鲜果150×104 t) 。经过5年努力, 提高质量, 实现产业现代化、实施标准化, 争取占世界出口量的30 % (鲜果200×104 t) , 和50% (加工) 是可能的。一旦新的渠道形成, 必将带动一大批我国特产果品如梨、杏、枣、柿、桃、板栗等大量出口。

在发达国家, 果品加工量占果品量的40 %, 贮藏量在40 %以上。中国仅占14 %和12 %。

《1.3果树科研工作滞后》

1.3果树科研工作滞后

总的说我国育种工作落后, 主要果树主栽品种近年主要是引进品种 (苹果、柑桔、核果类、香蕉、葡萄等) 。但栽植品种结构不落后 (如苹果中红富士49.62 %、元帅9.72 %、金冠6.19 %、乔纳金3.00 %、嘎啦2.83 %、其他1.91 %、国光13.99 %, 其他老品种为11.31 %) , 生产技术工艺不落后 (高产量、高质量典型水平都高) 。产品质量、产后设备以及果品的商品化、标准化程度差距大。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资源研究已经发现一批特殊有价值的基因。如抗缺铁、抗线虫、矮化、柱型、观赏、抗盐、抗旱、特殊品质等资源, 选出一批优质果树品种。在营养生理、碳水化合物卸载、次生代谢、信号生理、激素调控、根系生物学、生长发育络网、花器形成、节水技术、基质肥、设施果树、脱毒快繁、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以及多倍体育种、果品贮藏技术创新等方面已经获得具先进水平的局部成果, 前沿学科的各个方面都有零星的工作。但多数未在生产上形成新品种、新产业和完整的新技术、新理论体系。

在总体发展现状和科研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 譬如生产过程的工程化水平、标准化水平以及市场、育种、贮藏、加工技术及设备等方面还比较落后。

《2 品种结构调整中的历史经验》

2 品种结构调整中的历史经验

品种是质量的基础, 影响果品商品价值的主要原因是质量。我国果品的质量差距主要表现在果品不整齐、品种特性不标准、贮藏性能不一致。在以往的结构调整中, 一个高价格品种的出现, 就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 致使单一品种过度集中, 良莠不齐, 市场容量小, 高档果少, 一般果多, 产生卖果难的状况, 直接的后果——伐树, 从而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 形成恶性循环。现在这种趋势仍在继续, 这其中包括品种区域化、苗木纯度、苗木质量以及人为炒作等。今后, 在果树的发展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品种组群化及特色化。从我国果树栽培历史看, 不同树种都有不同的地方名特品种, 并且形成了地方的品种组群。这些品种组群特色突出, 有稳定的市场氛围和不同季节供应特色, 具有品种授粉的科学组合, 整齐的直感效应。如原产我国的梨, 在山东省有莱阳慈梨、栖霞香水梨、黄县长把梨、青岛恩梨、阳信鸭梨、滕州槎子梨、长清小白梨等都是出口创汇的名特品种。每个地方都有7~30个品种的组合, 桃、枣、柿亦属如此。经过长期演化过程形成了具有不同成熟期、开花期、合理授粉组合和各种优质基因型以及继代的优良品种。这种长期演化所形成的组群有其历史原因。现代栽培提倡专业化, 集约化。不少地区表现品种单一、供应期过分集中, 出现授粉直感差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栽培上应接受历史经验, 注意地域优势、特色主栽品种、相应品种组合和继代优势品种。并要保护一些特异种质。如不及时引导纠正, 将产生不良后果, 必然造成一些宝贵资源的流失。

2) Dr.Norton在21世纪苹果新品种展望一文中提出, 从历史上看, 每引入一个优良新品种, 都会有一定时期的价格优势, 新品种价格往往高于常规品种16 %~25 %, 一般可持续10~15年。育成一个稳定的苹果优势品种用常规的方法通常要20年。20世纪后半期世界上仅有日本、新西兰两个国家育种成效显著, 受到广泛欢迎 [4]

现在我国栽培地域广而且较成功的品种如:红富士、新红星、嘎啦、金帅、国光和新发展的新世界 (Shinsekai) 、珊夏等, 以及中国王宇霖教授育成的华帅、华冠已在美国、新西兰试栽成功, 均属“世界性品种”。

现在我国果树引种广泛而且引种数量很大, 引进来就炒作, 造成不少损失和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主栽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适应性广、抗性好、市场欢迎的“世界性品种”, 一定要经过区域试栽, 适地适树, 防止盲目炒作。在发展“世界性品种”的同时要配备地方特色品种。现在欧洲各国都有自己育成的地方良种, 如Arlet (瑞典) , Elster (荷兰) , Fiesta (英国) , Florina (法国) , Aroma (北欧) 和Pinova (德国) 。

3) 名、特、优品种是重要的种质资源。但一个好的品种要不断选择优系、改良发展, 才可以长期发挥效益。如红富士、新红星、嘎啦、金帅、布瑞本都选出了一批优系, 红星苹果经过不断选优在生产上已经形成第五代, 梨中廿世纪近百年从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 如新廿世纪、王子廿世纪、金廿世纪等。

4) 我国原产的果树资源很多, 仅苹果属资源原产我国的就有22种, 11个变种, 占世界资源的3/5。现在发达国家育成的高价值观赏苹果属植物亲本多来自中国。苹果资源中有很多具有特殊价值的加工性状、抗逆性、品质风味和矮化等种质。因此, 加强资源的研究开发, 对育成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新资源极有意义。果树这方面工作还远不及水稻、玉米、棉花、花生。利用生物技术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是当前条件下可行的首要工作。

《3 果树发展与环境生态建设》

3 果树发展与环境生态建设

目前, 我国将果树业单纯看作是经济高效作物, 当做经济产业进行经营。为追求产量, 大量施用化肥, 扩大开垦, 造成土壤沙化, 干旱加剧, 尤其是山岭薄地。单一种植、清耕致使连作障碍, 加重土壤病害。在一些国家将种植业主要当作环境生态业发展, 十分重视环境优化。如将果树生产结合生态业的发展, 研究种植结构, 改善土壤微生物体系, 可以减少污染, 避免重作障碍和土壤病害, 也可扩大果树资源开发面积。建议:

1) 在造林中发展砧木资源, 解决一些重要砧木资源的短缺和优良种质的濒临灭绝。利用野生种与栽培品种杂交, 培育大果、加工用、适应性强的资源进入林网和造林系统。

2) 对山地果园开发要区划好, 山上部要封山造林, 注意果树种植结构研究, 开展山区开发的生态优化为主的综合规划。

3) 现在果业大部在山丘地区, 水源、土壤、空气多无明显污染, 有利于开展无公害有机化生产, 要认真保护生态资源。

《4 建议重视果树根系研究》

4 建议重视果树根系研究

由于根系生长在土壤中, 过去研究工作历史虽久, 但进展很慢, 从近期工作, 证明根系是未来持续发展、提高产量、质量潜力的主要所在。中国的果园地多在山丘地区, 土壤瘠薄, 在此基础上创造优质丰产的土壤基础, 研究根系就更加重要, 研究重点是根系生物学、根际环境、根系生物工程。

1) 果树根系是“生态变异大, 对环境反应敏感, 非完整的功能补偿结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通过根系旱性驯化、以贮水为主的节水旱栽;利用环境诱导改善根效益, 建立丰产结构;利用局部优化开展限根生产, 适应逆境栽培;利用部位功能期效应解决灌水性衰老;利用局部稳定优化空间保证丰产优质;利用介质变化起界面效应改善功能和提高逆境适应性。例如, 采用“地膜覆盖, 穴贮肥水”、“沟草起垅”技术、“育苗更换介质”等研究成果的推广, 解决瘠薄地生产, 平原夏涝地早衰落叶和培养壮苗等问题。

2) 地上地下新生器官发生的节奏协调, 所建立起的稳定的节奏模式, 对优质丰产起决定作用。根环境变化、地上回流受限和根系激素发生失调都是造成根节奏紊乱、年周期发生制约和补偿发生等不稳定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 问题多起自根系。

3) 过量施氮素等化学肥料, 是造成营养元素吸收失衡、微量元素根部沉积、生理缺素、氮过剩早衰及末端生理病害的主要原因。为改变此状况, 现提倡大量施用有机肥, 以建立营养稳定、缓冲效果和激素调节效果, 怎样与根结构结合起来, 探讨不同营养途径的根际环境微生物体系变化十分重要。

4) 有不少植物生根困难, 新生根量少, 深入研究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机理和技术, 还可以利用有抗逆、激素合成和营养基因型的砧木种质和已发现的生根基因、抗性基因和营养型基因, 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创造新根资源, 对植株生长发育必有良好前景。

《5 加强果品加工研究 实施产品安全标准》

5 加强果品加工研究 实施产品安全标准

随着果业的大量发展, 为解决卖果难和实现加工增值的问题, 必须加速安全食品现代加工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设备, 加速发展以苹果浓缩果汁为主的加工业, 现已具有300×104 t苹果的加工能力。目前加工业主要消耗的是残次果, 缺乏固定品牌的高档加工产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加工品种资源, 另外, 加工技术和设备研究落后, 产品单一, 综合利用率低, 成本高而收购原料价过低, 果农不予生产, 国际市场不稳定等。建成高效稳定的产业要有一个资源发展、品牌形成、降低成本、设备国产化的进程。从市场需要出发, 着眼多种果品加工业, 注意发展特色产品 (例如果实白酒, 果醋和无糖果脯) , 注意大中小企业结合。

《6 建立果品优质工程技术体系》

6 建立果品优质工程技术体系

要进入国际市场, 国内鲜果与加工产品都存在质量差距, 在生产上虽有样品, 但形不成规模商品。质量概念是商品化全程的提高技术的集成, 不单指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而是产前、产中、产后及商品化处理的全过程。当前, 提高果品质量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有:

1) 由数量为主的技术体系向质量为主的体系转变。过去30年是高产为主的生产体系, 提高质量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生产体系。包括了品种、苗木的标准化, 栽植品种组群, 土壤有机质+限额氮素配肥和调整节水灌溉, 地上结构调整, 减少负荷, 调整叶果关系, 优化果实管理和生产技术标准化以及产后处理、贮藏和运销的现代化。

2) 国际商品质量评价主要是整齐度, 品种固有特性表达, 耐贮状况和食品安全。

3) 应从基础、经营、技术三个方面努力。

4) 经营体制要改变, 实施大型龙头企业带动, 标准化生产, 企业化经营, 发展产业化基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