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研究分析我国能源现状和形势,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科学制定“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对适应世界能源变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实现能源科学发展,十分重要。

《1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1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能源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经过长期努力,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改革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能源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1.1 能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2009 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 27.5 亿 t 标准煤[1],比 1949 年增长了 117 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2]。原煤产量达到 30.5 亿 t,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原油产量达到 1.89 亿 t,居世界第五。天然气产量达到 852 亿 m3,居世界第七。能源供给基本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2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1.2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近年来,优质能源、清洁能源发展迅速。水电装机突破 2 亿 kW,居世界第一。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到 3100 万 kW,连续 5 年翻番增长。核电机组投运 13 台、装机 1080 万 m3,在建 26 台,在建机组数占世界的 40 % 。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887 亿 m3,已连续 5 年每年增加约 100 亿 m3

传统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年产千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达到 36 个,13 个大型煤炭基地年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 80 % 以上。电力行业“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截至 2010 年 11 月, “ 十一 五” 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 7210 万 m3 。全国 30 万 m3 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的比重达到 67.1 % 。

《1.3 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1.3 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复杂断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80 % 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高效机组成为新一代火电主力机型。以三峡工程建设为标志,水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力设备出口到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多个地区。能源装备发展以项目为依托,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和市场化,走出了一条新路,从整机到零配件,国产化、自动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性能价格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1.4 节能环保取得成效》

1.4 节能环保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9.8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 5.6 %,基本实现了以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持 GDP 翻两番的目标。“十一五”前 4 年,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 15.61 %,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累计下降 8.9 % 。能源工业在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1.5 能源国际合作成就斐然》

1.5 能源国际合作成就斐然

能源国际合作与外交、高访、双边、多边活动紧密结合,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务实推进的原则,取得了很大成效,使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凭借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和基础。

能源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陆上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中俄原油管道经过一年建设,现已投入试运行。中亚天然气管道今年实现双线通气。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已经投运,二期正在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也已开工。

我国与世界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项目合作,重点合作地区遍及中亚、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能源合作已从传统的油气领域扩大到电力、煤炭和新能源等领域。

《1.6 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1.6 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能源工业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公司化、市场化运作,市场机制已经在我国能源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煤炭交易基本实现市场化。石油行业适度竞争、上下游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形成;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了厂网分开,发电企业充分竞争,带来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促进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国务院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非公经济 36 条”,为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能源产业呈现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独资、合资多种形式共同参与的局面。上市公司、海外投资成为新的选择。 能源价格基本市场化,在能源价格调整和改革中更加注重资源稀缺、市场供求、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

《1.7 形成了一系列能源发展新思路、新理念》

1.7 形成了一系列能源发展新思路、新理念

一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在能源发展上要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四是把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了总量目标和约束性指标及责任制和公布制度;五是积极迎接能源变革,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积极推动低碳技术和倡导绿色增长;六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思路决定出路,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这些是能源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要倍加珍惜、不断创新完善。

《1.8 农村能源有了较大的发展》

1.8 农村能源有了较大的发展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增加农村能源供应水平,提高清洁优质能源结构比重,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造农村电网。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煤气、天然气下乡进村,城乡用电同价。注重解决水电移民发展致富问题。这些对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建设城乡一体化能源供应体系起到很好的作用,也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2 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2 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虽然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要看到,未来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1) 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且日渐突出,保障能源供给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资源尤显不足。与资源约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00 — 2009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 9.4 %,约为世界同期平均增速的 3.7 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在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总量还将继续增长。

2) 煤炭仍将长期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我国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40 % 。2009 年煤炭消费量已达到 30.2 亿 t,占世界煤炭消费的 42 %[4]。铁路运力的一半以上是运输煤炭,局部地区公路汽车运煤比重较大。煤炭生产安全、运输、环保都面临很大压力。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下,到 2020 年要实现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 ~ 45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15 % 左右的目标,需要做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3) 国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利用境外能源资源面临巨大挑战。 各国围绕能源资源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角力和争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复苏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迅猛增长,发达经济体对国际能源市场主导权不减,局部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复杂,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利用境外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加大。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能源科技革命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围绕资源、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4) 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能源应急保障能力亟待提高。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2010 年,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死亡 37 人,河南平煤神马平禹四矿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又有 37 人遇难。每当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电网受损首当其冲。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安全运行隐患不容忽视。天然气消费不断增长,储备和调峰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基地刚刚投运,收储水平离国际公认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5) 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很小,调整能源结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仅为 3.9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20 % 。核电在电力装机中所占比重仅为 1 %,远低于 9 % 的国际平均水平。风电、太阳能刚刚起步,所占比重很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水电建设面临移民、环保等诸多问题。2009 年,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 7.8 % 。要实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 15 % 的目标,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近一倍,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必须在 2015 年之前开工建设,这样2020 年才能建成投产,发挥作用。时间短,难度大。

6) 能源价格机制尚需完善,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我国虽然是能源资源进口大国,但对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电力体制改革停滞,煤电矛盾时有发生。能源资源管理还较混乱,煤矿小、散、乱、差的情况依然存在,矿业权分配不规范,资源浪费严重,存在事故隐患。能源法规不健全,《电力法》、《煤炭法》亟需修订出台。 《能源法》正在修改之中,核电、水电、风电等也需相应制定专门的法规或规章。

《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务》

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十二五”能源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领会贯彻建议精神、理清发展思路对做好今后的能源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初步考虑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任务。

《3.1 大力节约能源》

3.1 大力节约能源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节约能源理念,努力提高能源效率,科学制定节能规划,明确节能目标,落实节能责任制和公告制度。大力做好各项节能工作,保障基本用能,限制过度用能,鼓励节约用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节能管理,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动循环经济,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节能。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推广节能知识,倡导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能活动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其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

《3.2 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3.2 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保证能源安全供应是能源战线的一项首要任务、基本任务和长期任务,是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高度重视。

1)  以煤为基础,重点建设好国家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煤矿,形成几个亿吨级的大型现代化煤炭基地,使大型现代化煤矿的产量达到总产量的 85 % 以上。继续坚持“北煤南运”、“西煤东运”战略布局,走清洁化、高效化和循环利用之路。

2) 在煤炭资源富集的地区,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群,加强电网建设,继续实施“西电东送”,提高“西电东送”三大通道输电能力。

3) 加快石油的勘探开发工作,重点抓好东部老油田稳产工作,加快西部油气区勘探开发步伐,加强东海、南海等海上油气开发,加强石油管网建设。

4) 稳步推进石油储备建设,不断扩大石油储备规模,建设好国家石油储备二期项目。

5) 积极开发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加快天然气储气库建设,完善天然气管网体系,不断满足天然气快速增长的需要。

6) 建立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的能源供应紧张和能源中断。

《3.3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3.3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1) 积极推进水电开发。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不到 40 % 。当前制约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瓶颈是移民和环保问题。推进水电开发,必须要转变工作思路,更加重视移民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把水电开发与帮助移民脱贫致富、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工程建设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注重调整利益分配关系,保护移民群众权益。搞好水电开发流域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2) 加快核电建设。经过近 30 年的建设和技术积累,我国已具备了加快核电发展的条件。加快沿海核电发展,积极推进内陆核电项目。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核电建设和发展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有序推进、科学发展,坚持核电建设和运营专业化的方针,为今后核电较快发展建机制、定标准、打基础。

3) 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 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原则,积极解决风电并网和配套送出、调峰调度、设备可靠性和配套产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认真研究风电规律,不断破解风电开发建设、运营中的难题,积累经验,掌握风电开发主动权。

4) 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继续利用国际市场,有序启动国内发电市场。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投入,注意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注重技术和产业集成效益。在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太阳能发电示范电站。在部分大中城市建设太阳能屋顶发电项目。逐步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不断提高竞争力,为技术进步、产业发展、规模化应用和普及推广创造条件。

5)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 加强对潮汐能、波浪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的跟踪和研发。

《3.4 改善人民生活用能条件》

3.4 改善人民生活用能条件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用能质量、用能水平和普遍服务。尤其是农村能源问题,需高度重视,既要借鉴城市能源发展经验,也要从农村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加快发展,真正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1) 提高城乡居民用电水平。加大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提高电网覆盖面和供电质量,实现城乡各类电价同网同价。继续加强电力建设,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使我国城乡居民更多地使用上清洁电力,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 不断提高居民天然气消费水平。加快中西部地区主力气田建设,大力开发海上天然气资源,保持国内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加大页岩气、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扩大利用境外天然气资源,保障有效供给、合理有序引导消费,不断增加居民用气比重。

3)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能源建设。加强新疆电网建设,推进“气化南疆”工程。开工建设青藏联网和甘新联网及玉树、果乐藏区联网工程,改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用能状况,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5 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

3.5 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

能源科技进步与创新要继续坚持以重大能源项目为依托,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的办法和路子,促进和带动能源科技进步和创新,把能源装备工业做大、做强,使能源科技成为带动能源工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火车头”。

1) 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 加强能源科技研发。依托国有和民营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推进大型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清洁燃煤电站等技术创新和应用。

3) 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和自主创新。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发展大型煤矿综合采掘设备、高效清洁发电设备、油气长输管道、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等,使我国能源装备工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6 扩大能源国际合作》

3.6 扩大能源国际合作

在能源国际合作中要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和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政治、外交、经贸、经援与能源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双边、多边合作相结合。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努力把风险、不确定因素降到最小程度,不断提高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一,加强同能源资源国的务实合作;第二,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以及同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有关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第三,要建设好能源国际大通道,确保中俄、中哈、中亚、中缅等能源国际大通道建设顺利推进和安全稳定运行;第四,要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从以油气为主,拓展到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重大能源装备等多个领域;第五,把获取资源、项目与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学习借鉴管理经验很好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第六,继续搞好双边、多边交流对话,把双边、多边能源合作机制作为加强了解、化解矛盾、增进友好,深化合作,促进发展的平台,不断提高交流对话的深度、质量和水平。

《3.7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3.7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坚决淘汰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煤矿。加大煤矿安全投入,重点对隐患大、效益差、历史欠账多的企业进行安全改造。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力度,积极促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减少一次下井人数,重点消灭死亡 30 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

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切实抓好在建核电工程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确保在役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组织开展核电安全生产大检查,使核电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

抓好电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对油气生产环节和油气管道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保证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3.8 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工作》

3.8 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工作

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重大能源问题研究。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能源发展各项规划。尽快出台《能源法》,修订《煤炭法》、《电力法》,制定《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研究、调整和制定能源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公共政策,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能源价格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研究解决煤、电行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把能源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竞争力。培育和完善能源市场机制,创造条件,逐步建设石油、煤炭现货和期货市场体系,增强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注意处理好能源与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的关系;注意处理好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注意处理好能源发展与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关系;注意处理好能源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关系;注意处理好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关系,为迎接世界能源变革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