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2000年9月25日上午,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成立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侯云德副院长主持。宋健院长宣布了工程管理学部的成立和工程管理学部首批院士名单, 并发表了讲话。宋健说, 在今年6月召开的第五次院士大会上, 经过与会全体院士的反复讨论和民主表决, 通过了批准成立工程管理学部的决议, 这体现了全体院士对推动我国工程管理事业健康发展的期望。工程管理学部成立后, 首批院士召开了全体会议, 选举产生了学部的领导机构, 制定了工作办法, 并研究了今后的工作。首批院士均为跨学部的工程院院士, 来自工程院7个学部, 共32人, 分布在全国10个省 (自治区) 市 (其中1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院士) 。首批院士中在京的院士有18位, 人数最多。关于成立工程管理学部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 宋健院长强调说:

第一, 21世纪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强化工程技术, 更迫切需要加强工程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 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21世纪将是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时期, 同时又面临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时期, 农业、制造业、能源、材料、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都酝酿着创新和突破。如何迎接挑战, 搞好现代化建设,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 要发挥工程技术的作用, 就必须大力加强工程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目前在科学管理方面的水平还很落后, 限制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挥, 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大量应用新技术的情况下, 如何加强科学管理, 使技术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实验。没有科学的管理, 就没有工业化和现代化。我们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差距, 有时并不表现在具体项目上, 而表现在管理水平上, 现代工程技术越来越体现管理的价值,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实验和推广。

第二, 需要加速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的作用毋庸置疑, 但关键还得靠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我国有1 000万工程技术工作者, 但既懂现代技术又熟悉管理科学, 富有实践经验的人还很少, 急需加速培养。管理工程学部的成立, 对提高科学管理意识, 吸引更多的科技工程工作者研究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具有旗帜性意义, 有利于管理专家的成长。

第三, 中国工程院应为推进工程管理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工程院自成立以来, 前届主席团即认识到管理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 采取了一些措施, 推进管理科学和工程的发展。1998年底, 本届主席团做出成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委员会的决定, 开展了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活动等许多工作。通过组织学术活动, 沟通了信息, 交流了经验, 为培养和锻炼年轻人创造了新的舞台。

潘家铮副院长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和增选管理学部首批院士的实施办法, 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潘家铮讲, 工程管理的内涵极为宽泛, 这里主要界定在四个方面, 即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 (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管理等) ;重要和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的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及与国际接轨中的管理;涉及产业、工程、科技的重大布局、战略发展的研究、管理。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顾问、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刘忠德也应邀出席了工程管理学部成立大会。

据悉, 在2001年, 工程管理学部将同其他学部一样同时开展院士的增选工作。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首批院士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如下:

巴德年 卢良恕 叶可明 朱晓东 朱高峰 刘玠 刘人怀 刘德培

许文思 许国志 杜祥琬 李东英 吴 澄 何继善 汪懋华 张寿荣

陈清泉 罗绍基 金鉴明 郑南宁 饶芳权 殷瑞钰 郭重庆 郭桂蓉

袁晴棠 钱七虎 徐匡迪 徐滨士 蒋士成 程天民 翟光明 潘家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