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 综述   

    《中国工程科学》是由中国工程院主管,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刊载范围主要为中国工程科技界战略咨询研究相关成果,旨在为国家或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对本领域战略研究提供借鉴。

    该期刊为中文刊,双月出版,所有稿件可在本平台免费获取。

     每篇文章经过同行评议和编辑部审查后即可在本平台和中国知网优先发布。

    论文标准

    论文的作者应准确描述所开展的工作,以及提供有关该项工作意义的客观讨论。支撑结论的数据应足够准确。论文应具备足够的细节和参考资料以方便他人对研究工作进行再现。欺诈性或故意不准确的陈述等不道德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作者交稿时需一并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交稿确认单》(模板下载见文末)。

    严格的同行评议   

    所提交的每篇文章至少经过两位同行专家的评审,评审方式为双盲评审。同行专家从战略性、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读性等方面给出评审意见。同行专家评审过程需要4周左右的时间。

    严格的学术审查   

     本刊实行严格的学术不端审查,查重率要求不超过15%,若发现文章存在严重剽窃行为,将直接做退稿处理。

    所有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章在接收前均需经过主编会讨论,主编综合专家评审意见和各位编辑的意见给出最终结论,责任编辑将最终决定告知作者并附详细理由。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需公开任何现有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即作者在提交稿件后三年内与他人或组织之间的任何财务、个人的或其他关系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可能会不适当地影响或被认为会影响他们的著作。

    资金来源说明   

    您需要明确谁为文章的研究以及/或编写提供了经济支持,并简要说明资助方(如果有的话)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判读、报告的写作以及提交论文出版的决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署名及变更   

    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作者:(1)对文章的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或数据分析和解读有实质性共享;(2)起草文章或对文章核心内容有实质性修改;(3)最终同意文章的发表版本。仅因为获取资助、数据采集、对研究小组进行宏观指导,不能被认定为作者。所有选定为作者的人都应符合作者署名的资格,所有符合作者署名资格的人员均应列在作者名单中。每位作者均应充分参与到研究中,并对内容的适当部分承担公共责任。

    作者署名的变更涉及被接受稿件作者姓名的添加、删除或重新排列。已录用的稿件通过互联网专刊出版之前要求添加、删除或重新排列作者姓名的,由通讯作者向期刊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书,申请书必须包含:(1)添加、删除或重新排列作者姓名的原因;(2)所有作者同意这项修改的书面确认函(电子邮件、传真、信件均可)。如果属于增加或删除作者姓名的情形,则被增加或删除的作者亦需发来书面确认函。由非通讯作者发来的申请将由期刊负责人转寄给通讯作者,而通讯作者必须遵循前述步骤寄来申请书。

    请注意:(1)期刊负责人会将这些申请书转给期刊编辑;(2)在对作者身份达成一致意见之前,该手稿的出版将暂停。已录用的稿件在互联网专刊出版之后:任何要求添加、删除或重新排列作者姓名的申请亦需遵循上述同样的政策,并且修改的结果会显示在勘误表之中。


    授权委托书.pdf

    交稿确认单.pdf



  • 作者职责

    1.   作者应保证所提交稿件未在其他期刊上发表,禁止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

    2.   作者应保证所有作者都对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据实署名,且署名顺序无争议,若署名存在争议,所有作者都有义务提出撤消或勘误。

    3.   作者需尊重知识产权,对文中借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应正确标引,据实标引。

    4.   作者应保证所提交稿件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不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5.   所有作者有义务对已发表作品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正或撤稿。

    6.  作者应保证论文涉及的研究应遵循相关研究伦理规范,所有作者均需公开任何现有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7.   作者须遵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稿件不存在涉密问题。

    8  作者应提供基金支持的信息,并简要说明资助方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判读、稿件的写作及论文出版决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评审人职责

    1.   评审人须给出客观、独立、中肯的书面评审意见,不姑息学术不端行为,不使用攻击性语言。

    2.   对稿件及时评审,若不能按时完成审稿工作,需及时告知编辑,以便编辑提交他人审稿。

    3.   评审人与作者不应存在利益冲突,若利益冲突需主动回避。

    4.   评审人应对正在评审的论文进行保密,并避免与任何人交流相关信息,不得擅自使用自己评审的、未发表稿件中的内容。

    5.   评审人不得利用评审中的保密信息、评审的权利为自己谋利。

    6.   评审人应在同行评议过程中发现可能遗漏的引用,需告知期刊编辑。

    7.   评审人若发现论文存在利益冲突、一稿多投或其他任何可疑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及时告知期刊编辑。

    8.   评审人不得擅自请他人代自己评审。

     

    编辑职责

    1.    编辑应遵循学术和伦理标准、期刊宗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鼓励或故意允许学术不端行为。对于任何学术不端的指控,编辑应恰当处理。

    2.    公正对待每一篇稿件,来稿需及时登记和送审,可对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直接进行退稿处理。

    3.    编辑若与作者存在利益冲突需主动回避,稿件送审时注意规避与投稿作者有利益关系的评审专家。

    4.    在双盲评审阶段,编辑需对作者和审稿人信息保密;编辑对文章在出版前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透露、公开、使用所编辑稿件的内容。

    5.    编辑不得影响审稿专家的评审,或者无理由地否定、歪曲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不得故意歪曲作者原意修改稿件内容。

    6.    编辑不得利用期刊版面、编辑程序中的保密信息、编辑权利等谋利。

    7.    重大选题须按规定申报。

    8.     编辑应如实刊登期刊获奖信息、数据库收录信息等。

    9.    编辑不得随意添加与发表论文内容无关的期刊自引文献,或者要求、暗示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献。

    10.   编辑不得以提高影响因子为目的协议和实施期刊互引。

     

    撤稿规定

    为保证科学的可信度,若已发表文章有明确证据显示研究发现不可靠,不管是学术不端行为(如伪造数据)或无心之过(如计算错误或实验错误);已经发表在别的地方而且没有适当引用、取得同意或说明(复制研究适用);存在抄袭剽窃;属于不道德的研究,则一经发现,即做撤稿处理。本刊会在醒目位置发表该文章的撤稿声明,并列明撤稿原因。若撤稿论文已被检索数据库收录,则将撤稿决定通知数据库。

     

    文档的保存

    《中国工程科学》发表文章的电子文档由杂志社进行本地备份,备份设备由专人维护。本平台接入阿里云云存储服务,用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顺畅运行。本刊所有全文数据同时交由中国知网数据库同步出版,安全备份。若期刊不再刊发内容,则所有电子文档交由期刊主管单位保管。

    《中国工程科学》发表的所有文章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长期保存。网址见:http://www.nssd.cn/journal/cn/83379X/202101/


  • 《中国工程科学》征稿要求

     

    一、本刊主要刊登工程科技领域战略咨询研究成果,稿件要体现咨询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可读性,能够对国家或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对本领域战略研究提供借鉴,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

    二、稿件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学术性、规范性和严谨性,要有详实的数据或资料支撑,如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等。

    三、稿件要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规范、结构简明,语句通畅易懂,避免艰涩生僻的文风,专业术语运用准确并前后保持一致。

    四、本刊为开放获取期刊(OA),中英文双语发布,中文版稿件定稿后一个月内需提交英文精简版。

    五、严格的同行评审,一般一篇文章应由至少2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且实行双盲评审。

    六、稿件作者文责自负,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请勿一稿多投。作者来稿请参照《中国工程科学》稿件规范撰写。

    七、本刊拥有录用稿件的发表权等,包括传统媒介或电子媒体。编辑部对来稿有审查、校正及删改权,作者如有保留,请预先声明。

    八、严格的学术不端审查(查重系统:http://check.cnki.net/amlc/),目前《中国工程科学》的重复率要求不超过20%(单篇重复率不能超过5%,如果有整段重复也是不允许的)



  • 《中国工程科学》稿件规范


    一、标题

    标题是稿件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应符合“四个面向”,精准概括研究主旨及成果,简短、准确,避免空泛,不用缩略词或简化词,尽量不使用标点符号,一般不超过20个字。

    示例如下:行业战略性较强、研究广度足够的,可用“XXXX发展战略研究”;属于发展现状整理提炼的,可用“XXXX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属于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可用“XXXX发展机遇与挑战”;具有方法研究新意和应用案例的,可用“XXXX方法研究”

    二、作者和单位

    作者和单位位于文章标题下方,应写出正式、准确的全称。其中,作者单位包括作者所在单位名称(一般细化至二级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多位作者姓名之间用“,”间隔。

    稿件署名应严肃对待,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应对文章工作有实质性贡献,对研究结果和数据负责,次序合理,无关者不得署名,不得随意增加或更改署名及次序。作者也可以项目组名义署名。

    三、摘要

    摘要反映稿件的核心要素,是各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论文信息并提供检索服务的关键内容,也是读者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全文的主要参考依据,作者应高度重视摘要写作。摘要写作要遵循以下要求: 

    1.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2. 简明、确切、客观地说明论文重要内容,表述直接准确、逻辑清晰、文字精炼,不使用文学修饰,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3. 不使用特殊字符、图表、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等。 

    4.采用结构式摘要,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阐明研究主旨,给出研究方法或架构,描述具体的研究结果,提出明确的研究结论(可以对策建议替代)。

     5. 一般不少于350字。英文摘要原则上与中文摘要对应。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1.概括研究对象并适当细分(拓宽检索范围),点明方法、目标、技术等要素,体现关键词的代表性、专指性、规范性、可检索性。

    2.凝练选择3~8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按照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发展战略、发展趋势、措施建议、关键技术”等外延过于宽泛的词组不宜用作关键词。

    五、正文

    应体现咨询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规范性,能够对国家或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对本领域战略研究提供借鉴,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

    写作一般参照工程技术类论文的形式和规范,文字阐述科学合理、准确明了,做到观点鲜明、数据扎实、论证严密、结论可靠、表达流畅,具有丰富且必要的图、表,充分支撑观点论证。

    标题编号最多至4级,形式为“一、”“(一)”“1.”“(1)”,段落中区分并列式内容可使用①、②、③……。

    1.前言

    对于意义重大、研究权威的选题,前言写作形式可以灵活,阐明概念、背景即可,起到对正文主体论证的导出作用。

    对于行业战略性、技术综合性的常规选题,前言写作应体例规范,保持稿件可读性,着重体现以下要素:本文所涉及领域的相关背景或研究现状(含文献调研)、研究的目的和创新点(切入点)、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阐述研究价值。其中,“研究现状”是指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献研究,应进行凝练介绍和准确评价。

    2.正文主体

    文字简练易懂,行文流畅,体现缜密逻辑,注重论证性表述。合理划分章节和小节,体现本研究领域的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标题名称准确并高度概括,注意具体表述内容的体例要前后一致。

    对于原创性强的研究方法,可列出必要的数学模型、数学推导过程。如以方法应用为主,标引方法来源即可,但研究数据来源、数据分析过程需明晰和全面。

    正文中出现的数据、引用他文的内容应标明来源(不论是否正式发表);尽量使用第一手数据,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使用“据计算”“据研究”等。

    正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非标准缩略词应给出定义或说明,符号、简略语或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中文全称,后面再次出现则使用简称。量和单位要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

    图表和文字应恰当配合,先文后图表。引用的图、表务必标明数据来源且取得许可(避免版权纠纷),数据来源的标注一定要具体可查询,避免使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等笼统性表述。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对于图片,分辨率一般不低于300 dpi,物理量数据及单位准确,线条清晰、精心配色,中文文字为宋体,英文文字为新罗马体,英文名词应译为中文。

    3.结语

    对于一般性的科技咨询类稿件,可以“对策建议”代替结语;相关内容关联前文、凝练表达、注重可操作性;列出小节,逐点阐述。

    对于技术综合研究属性较强的稿件,可在概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展望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趋势,前瞻提出技术发展建议。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需尽量引用技术类文献,突出时效性;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标引;未公开发表的观点、数据、图表等也要标注文献。

    参考文献作者只写出前三位,之后使用“等”(或“et al”)替代;期刊名称、出版单位、会议名称及出版地均应使用全称。中文参考文献需提供对应的英文翻译。

    每条参考文献需按照文献类型进行标引。文献类型的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常用著录格式如下,供参考: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引文页码范围.

    专著(或译著):著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题名[C]. 编者. 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范围.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年份.

    技术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网络资源:作者.题名[EB/OL].(发布日期)[引用日期].网址http://….

    注:由于网络文献的不稳定性,如非必要,尽量避免使用网络资源作为参考文献。


    《中国工程科学》投稿格式模板_20230613.docx


  • 《中国工程科学》邀稿函


      《中国工程科学》(刊号:ISSN 1009-1742)是中国工程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工程科技领域战略咨询研究成果,服务国家科学决策,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每期以1-2个重大咨询项目或重点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专题,同时推出英文翻译版。

      为做好2022年度《中国工程科学》组稿工作,本刊欢迎更多的自由投稿,有关要求如下:

      一、约稿主题

      2022年度约稿主题包括:生态文明、智慧农业、制造强国、工业强基、新能源、新材料、新燃料电池、关键矿产、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水平衡水安全及水污染防治、气候变化、核医疗健康、食品营养与健康

      二、稿件要求

      1.稿件应基于国家重大战略研究项目产生,同时欢迎围绕工程科技开展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2.稿件应突出战略性、对策性、前瞻性、可读性,对国家或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有参考意义,对本领域战略研究有借鉴意义。

      3.稿件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注重学术性、规范性和严谨性,数据详实,结论可靠。

      4.稿件符合国家学术出版要求,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符合《中国工程科学》稿件规范。

      三、提交材料

      1.稿件中文稿,其中图片分辨率要达到300dpi以上。

      2.英文翻译稿(在中文定稿后一月内提交)。

      四、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mts.engineering.org.cn/

           

            联系人:

            张老师   010-58582320  zhy@cae.cn 

            崔老师   010-58582225  cp@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