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Pooya ZAKIAN; Hossein ASADI HAYEH
《结构与土木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4期 页码 533-549 doi: 10.1007/s11709-022-0802-8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fault dislocation slip distribution the North-Tehran fault heterogeneity geological layering
Adaptability to geological faulted foundation of Hardfill dam
XIONG Kun, HE Yunlong, PENG Yunfeng
《结构与土木工程前沿(英文)》 2008年 第2卷 第4期 页码 343-349 doi: 10.1007/s11709-008-0057-z
卢耀如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36-43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年时间,地震造成巨大灾害至今不能忘记,应当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地去思考分析地震灾害的机理,以期能为今后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CO, N, and CO/N mixed gas injection for enhanced shale gas recovery and CO geological storage
《能源前沿(英文)》 页码 428-445 doi: 10.1007/s11708-023-0865-9
关键词: shale gas gas injection competitive adsorption enhanced shale gas recovery CO2 geological storage
刘广润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27-30
简要阐述了笔者对有关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见解,包括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科学涵义; 环境地质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质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中的应有地位;地质灾害的形成步骤及其防治途 径;环境地质学中急待完善的领域等。同时也涉及整个环境科学的一些问题。
李明超,缪正建,刘菲,王刚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12期 页码 103-107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多源地质数据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地质精度要求、曲面连续性和数据存储量等多方面的均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非均匀有理样条曲线)技术的复杂地质曲面插值—逼近拟合构造方法。该方法对于工程关键区域集中且均匀分布的原始数据,采用NURBS蒙皮插值方法,使曲面严格通过这些数据点;对于周边区域分布离散的数据,采用NURBS逼近拟合方法,使曲面在给定精度下充分逼近原始数据;最后对整体曲面的地质结构合理性、几何性和精度进行检查分析和调整。实例表明,该方法所构造的地质曲面能满足地质工程师的实际需要,并能为进一步的三维地质建模提供基础。
王驹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3期 页码 58-65
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在介绍国内外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面临的挑战: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应力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低浓度超铀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行为及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陈德基,满作武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7期 页码 43-50
回顾和介绍了三峡工程坝址选择、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活动性、水库库岸稳定性、水库诱发地震4个重大地质问题的研究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论,也对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上述几个问题的初步检验结果做了扼要的评述。
赵文津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6期 页码 25-32
从对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出发,总结了过去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即基本上是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的。提出和论述了21世纪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应有新发展,以适应战略转变的要求,即除去运输、通讯、记录及数字化成图等之外,更应当面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灾害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用现代地学理论指导进行多学科的调查和采集、整理资料,实现3维多参数填图和理论概括,是关系现代地质科学发展的、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事。几十年的调查工作已证明深部的地质构造情况与地表层的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与依据地表地质构造情况推测的深层情况也很不同。今后应加强深部探测,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取得不同深度层次的高分辨率成像图案,使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新的空间—时间观念,以更有效地解决我国及地球的资源环境问题。
薛果夫,陈又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7期 页码 51-60
简要介绍了工程坝址区最为关键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永久船闸高坡稳定、地下电站主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断裂构造等几个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过程、方法、工作内容及基本结论,并结合工程施工、监测及运行有关情况对各专题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
任少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8期 页码 99-106
别岩槽隧道为宜万铁路首批开工的重难点、咽喉工程,被列为宜万铁路I级风险隧道。该隧道地质极为复杂,尤其是溶洞和地下暗河非常发育,被形象地称施工中可能有“六冒”现象发生。文章介绍了该隧道利用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避免了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施工,并结合实践,总结了高风险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综合技术。
邓运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10期 页码 13-18
辽东带系指渤海辽中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及辽东凸起,被辽中及辽东凹陷所夹持。辽东带油源条件好,东营组储—盖条件优越,断鼻、断块圈闭发育。但在2002年之前的15年内,国内外公司在辽东带进行了长期研究和勘探,钻了12口探井,没有发现商业油气田。经过对辽东带油气地质条件3年的深入研究,对每口失利井原因进行了再次分析,认识到该带发育东营组及沙河街组两套主力成藏组合,控制东营组成藏的主要因素是油气运移,而沙河街组能否成藏关键是储层。在此认识指导下选择研究方向,评价有利目标,经钻探发现了金县1-1大油田,储量达1.5×108 m3,充分显示了科研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Museum of Wangwu Mountain International Geo-park
LI Baofeng, ZHANG Weining
《结构与土木工程前沿(英文)》 2008年 第2卷 第3期 页码 261-266 doi: 10.1007/s11709-008-0030-x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utilization Geological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multi-specialty
申艳军,彭建兵,贾永刚,马鹏辉,范文,沈伟,田兆阳 ,霍秉尧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3期 页码 95-108 doi: 10.15302/J-SSCAE-2023.03.009
在“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逐步延伸至深海,然而海底地质条件恶劣,重大海底地质灾害问题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制约性因素,需要全面了解海底地质灾害典型发育特征与成因规律、总结典型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方法。本文概述了海底地质灾害及其监测研究历程,梳理了海底地质灾害常见发育类型及特点、海底地质灾害演化机制研究现状,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海底地质灾害监测网研究进展。研究认为,深化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评价理论与方法、加强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灾变机理及预测预报、开展海底地质灾害探测 / 监测方法与临兆识别研究,以此深化关键科学问题认知;构建完备的环大陆架盆地海底地质灾害数据库、形成详实的南海环大陆架海域海底资源分布及工程设施信息库、发展海底地质灾害运动演化过程可视化仿真模拟技术、构建多圈层 – 多灾种海底地质灾害协同监测体系及预警网络,以此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钱七虎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8期 页码 37-48
在水电建设的岩石工程技术方面,介绍了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性及监控施工技术;深切河谷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和支护技术;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技术。在公路、铁路建设中的岩石工程技术方面,介绍了青藏铁路——穿越长年冻土层的施工技术;公路、铁路隧道中乌鞘岭隧道挤压大变形支护技术,高寒高海拔的风火山隧道、二郎山隧道施工技术;岩溶地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矿业工程的岩石工程技术方面,介绍了煤矿巷道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另外,还介绍了岩石工程锚固新技术和精细爆破技术。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for elastic dislocation of the North-Tehran fault: The effects of geologic layering
Pooya ZAKIAN; Hossein ASADI HAYEH
期刊论文
Adaptability to geological faulted foundation of Hardfill dam
XIONG Kun, HE Yunlong, PENG Yunfeng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