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林忠钦,奚立峰,夏唐斌,赵亦希,潘尔顺,李艳婷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页码 1-9 doi: 10.15302/J-SSCAE-2022.02.001
优质制造作为支撑质量变革、增加优质供给的创新模式,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开展优质制造技术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对于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制造质量发展痛点的基础上,基于供给端、需求端、政府监管、质量基础设施“四位一体”框架,分析了优质制造提升的关键问题,提炼了优质制造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设计 – 生产 – 运维”全流程的优质制造技术架构。研究表明,我国制造质量仍存在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制造品牌国际影响力不强、产业链质量升级面临困境等痛点问题。所构建的优质制造技术体系由质量技术基础、质量共性技术、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技术、资源要素等模块组成。建议加强优质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创新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升质量资源要素供给能力,加速新技术赋能优质制造,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ZHANG Hengliang, XIE Danmei, XIONG Yangheng, SUN Kunfeng
《能源前沿(英文)》 2007年 第1卷 第3期 页码 322-326 doi: 10.1007/s11708-007-0047-1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AL APPROACH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N THE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1年 第8卷 第4期 页码 501-511 doi: 10.15302/J-FASE-2021425
The Loess Plateau is the core area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or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 series of ecological projects has implemented aimed a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manage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over the past 70 years. The effects of the ecological projects are apparent mainly through a marked increase in vegetation cover, controlled soil erosion and reduced flow of sediment into the Yellow River, continual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from arable l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greater prosperity,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space for biological organisms. Major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analyzed in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fragile ecosystem of the regio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vegetation, lowe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continued risk from natural disasters. Some suitable schemes and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rough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striking the optimum balance between rural industry and ecology, and increased regional capacity to supply high-quality ecological products. Countermeasur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are suggested to guide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ecological managemen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soil eros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Loess Plateau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1期 页码 93-103 doi: 10.15302/J-SSCAE-2022.01.010
水是制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战略导向,以水为主线,研究建立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协同战略体系,对实施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评估了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流域上中下游区域协同、水生态− 水环境− 水资源− 水安全− 水文化“五水”协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减污降碳协同、多元政策实施协同等5 个方面,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体系。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视角出发,研究提出了构建协调联动的政策体系、建立流域保护和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市场化治理机制、健全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实施系统性保护治理工程等措施建议。
王建华,程力,纪剑,李兆丰,刘元法,陈坚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5期 页码 139-147 doi: 10.15302/J-SSCAE-2021.05.018
高质量发展是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企业经营3 个维度剖析了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时代意义,总结发展现状并凝练存在问题;结合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判近年来的行业发展水平,完成食品工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论证提出了包括政策、科技、平台、人才队伍、环境生态、共享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建议,坚持绿色发展并构建资源友好型社会,加强食品工业核心技术与专用设备研发,建立食品工业平台化运营模式,加强食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孙志燕,施戍杰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1期 页码 25-31 doi: 10.15302/J-SSCAE-2020.01.004
秦巴山区是我国11 个连片贫困区之一且生态价值极为突出,区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调研区域内地级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环秦巴山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的相似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与贫困落后地区尚未形成联动发展;区域内产业高度同质化成为制约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瓶颈因素;基于行政区的发展模式使得区域的生态屏障功能被过度“碎片化”,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建议着眼于秦巴山脉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转变发展理念,突破一地一域的行政限制和条块分割,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导,以“协同”为核心来推动区域更高质量发展。
何继善,傅春,龙妍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1期 页码 60-67 doi: 10.15302/J-SSCAE-2021.01.013
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中部地区取得了明显的后发优势,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部地区需要紧跟步伐、趁势而上,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能源革命为支撑并建立高质量的能源体系。中部地区 5 个省份资源禀赋优良,但存在新能源发展潜力不足、能源生产量不足、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阐述了能源革命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内在机理,从经济、社会、生态 3 个维度着手分析,认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能源需求要有“量”“质”的提升,进而探讨中部地区能源革命中长期发展的总体目标。研究建议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节能减排提升能效,促进绿色发展;发展多能互补技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加强能源省际合作,确保能源外部供应安全。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优化能源配置、多能融合等实施路径,以期精准助推中部地区崛起。
范贝贝,李瑾,冯献,郭美荣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4期 页码 92-100 doi: 10.15302/J-SSCAE-2023.07.012
孙洁,龚晓南,张宏,苏星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4期 页码 56-63 doi: 10.15302/J-SSCAE-2021.04.006
我国建筑业多年来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但在效率、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依然存在提升空间;借助于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通过数字化科技创新将驱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梳理数字技术与建筑业变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业数字化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从政府部门、参与机构、市场环境3个层面分析归纳了我国建筑业数字化科技创新驱动的生态要素,提出了数字化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本文可为推动实现数字化科技创新基础上的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实施框架。
关键词: 建筑业,数字化,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戴厚良,陈建峰,袁晴棠,刘佩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5期 页码 122-129 doi: 10.15302/J-SSCAE-2021.05.017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开展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对建设制造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会议研讨、资料分析等多种途径,对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虽已跻身世界石化大国前列,但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为加快推动我国石化工业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大力引导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建立市场化的产能调控机制,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大技术创新支持,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石化产业安全绿色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
陈云,卢春房,盛黎明,刘延宏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3期 页码 125-131 doi: 10.15302/J-SSCAE-2020.03.019
本文对新时期中欧班列经济功能定位进行了阐述,梳理了中欧班列营运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分析了沿线贸易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多边沟通合作、货源支撑及物流服务整体水平以及市场化运作等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对基于共建共赢的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三条发展路径:向腹地支撑更有力、枢纽支点更凸显、线路布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实施“班列运输+ 物流枢纽建设+ 配套服务能力”综合发展策略以及向构建国际贸易、产业升级与金融服务多元价值链方向发展。最后,从加强协调合作、积极推进通关便利,优化运输组织、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完善价格机制、吸引多渠道资金投入以及推进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以期对我国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共建共赢,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战略
石碧,陈克复,王琪,陈坚,曾运航,王斌,刘渊,刘延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1期 页码 167-177 doi: 10.15302/J-SSCAE-2023.07.007
康红普,王国法,王双明,刘见中,任世华,陈佩佩,秦容军,庞义辉,曲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5期 页码 130-138 doi: 10.15302/J-SSCAE-2021.05.016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应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能源新发展格局。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类型,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但煤炭行业在效率、技术、市场、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不再适应能源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要求。本文系统分析了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3 个不平衡、6 个不充分问题,结合新形势下能源发展的新要求,界定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从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3 个方面着手,构建了包含创新驱动、智能高效、多元经济、安全健康、绿色低碳5 个维度共23 个指标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GRA-TOPSIS 综合评价法对煤炭行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创新驱动的绿色智能发展体系,协同融合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合作共赢的全面开放体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体系;从顶层制度安排、推进煤炭行业碳减排、提升煤炭产需平衡能力等方面给出了发展建议。
蔡文博,徐卫华,杨宁,郭小勇,欧阳志云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3期 页码 40-45 doi: 10.15302/J-SSCAE-2021.03.014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发挥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引领作用对于支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梳理了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战略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凝练了标准体系构建和实施中存在重点领域标准缺失、实施率不高等问题;对照《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发展行动指南(2018—2020 年)》,研究了标准体系框架和内容的调整优化建议,就体系中亟需加强的重点领域提出实施路径。研究建议,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体系,支撑生态经济发展;优化生态和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完善陆地和海洋标准体系,支撑国土空间布局;建立绿色生活标准体系,规范生态文化建设。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4期 doi: 10.1007/s11783-021-1478-3
The Large scale Urban Consumption of energ Y model was updated and coupled with WRF.
关键词: Anthropogenic heat emissions LUCY High-resolution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ir quality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high-quality thermal-stress online monitoring model for the 600 MW turbine
ZHANG Hengliang, XIE Danmei, XIONG Yangheng, SUN Kunfeng
期刊论文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AL APPROACH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N THE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