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11期 doi: 10.1007/s11783-022-1574-z
● Diurnal patterns of CH4 and CO2 are clearly extracted using EEMD.
关键词: Methane Carbon dioxide Diurnal pattern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South China Sea Sea breeze
Hongzhe Chen , Sumin Wang , Huige Guo , Yunlong Huo , Hui Lin , Yuanbiao Zhang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1期 页码 9-9 doi: 10.1007/s11783-021-1443-1
田辰玲 ,杨建民 ,林忠钦 ,李欣 ,程正顺 ,柳存根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3期 页码 84-94 doi: 10.15302/J-SSCAE-2023.03.008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超过70%为深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深海资源,尤其是深海油气、深海矿产等。高温、高湿、高盐是我国南海区别于其他海域的主要特征,研究适用于南海资源开发的海洋装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详细分析了南海资源开发装备的发展需求与关键技术,提出了南海资源开发装备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等。最后从装备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南海资源开发装备产业的发展建议:依托海南省建设深海油气开发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和应急救援中心、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研发中心、深海养殖示范区和试验区以及国家南海深远海海上综合试验场等,逐步建设“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深海工程装备保障基地”“国家深海科技产业中心”等。
米立军 ,周守为 ,谢玉洪 ,张功成 ,杨海长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页码 58-65 doi: 10.15302/J-SSCAE-2022.03.007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十一五”以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在南海北部深水领域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和加大勘探投入,相继获得一批重大油气勘探发现。本文阐述了五项重大勘探地质理论认识和两项勘探技术创新成果,探讨了深水油气勘探将要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展望了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深层、潜山及岩性圈闭三大领域的勘探前景。研究指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的拆离作用控制了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大型凹陷的形成,发育了湖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三套规模烃源岩;高‒ 变地温控制凹陷烃源岩快速生烃,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大型轴向峡谷水道油气成藏模式、白云凹陷深水区深水扇天然气晚期成藏模式和深水区“断‒ 脊”联控油气差异聚集成藏模式。同时自主创新研发了立体震源激发和“犁形”缆接收的宽频采集处理技术。在多项地质理论认识和创新技术的指导下,发现以“深海一号”(陵水17-2)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气田,对于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促进海南自贸区(港)能源绿色发展、推动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深水天然气
《能源前沿(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3期 页码 509-520 doi: 10.1007/s11708-021-0786-4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ates physical properties analysi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刘太元,霍成索,李清平,万 祥,李文英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1期 页码 51-55
随着各大石油公司对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入的不断增加,水下生产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水下生产系统灵活性强,可以适应不同的油气田开发方案。在总结分析目前水下生产系统相关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水下生产系统发展的方向,同时结合我国南海特有的海况和地质条件及深水油气田开发现状,给出了水下生产系统在应用中的困难与挑战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未来水下生产系统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吴青,于广欣,汤晓玲,张亮亮,郑裕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4期 页码 172-181 doi: 10.15302/J-SSCAE-2021.04.020
我国南海富碳天然气具有 CO2 含量高的特点,高效开发和精准利用南海富碳天然气资源,有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文分析了南海富碳天然气直接利用的需求和价值,概括了富碳天然气直接利用的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富碳天然气 CO2-CH4 干重整技术、富碳天然气制甲醇一体化技术、富碳天然气 CO2 加氢制液体燃料技术、富碳天然气直接制精细化工品技术等的实施过程与应用特征。研究建议,南海富碳天然气资源有其特殊性,应加强研究并实施重点攻关,建立海洋富碳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工程化平台,与非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及核能紧密融合发展,推进南海富碳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性布局南海富碳天然气产业,加强富碳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力度,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建立“产学研用”战略联盟,保障产业与技术合作需求。
Deepwat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China Seas: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Zhi-gang Zhao,Hai-zhang Yang,Wu Tang,Shi-xiang Liu
《工程管理前沿(英文)》 2016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390-395 doi: 10.15302/J-FEM-2016059
关键词: deepwat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China Seas South China Sea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Qiongdongnan Basin development directions
金庆焕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11期 页码 29-34
现有资料表明,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后备资源还能维持40余年,因此科技专家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未来的新能源。在世界各海域目前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区82处,据地质学家估算,各海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是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的碳总量的2倍。
广州海洋地质局对南海北部陆坡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査,高分辨率地震调査资料显示,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明显的地球物理标志。
珊瑚岛礁环境噪声成像 Article
夏少红, 张昌榕, 曹敬贺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5卷 第6期 页码 182-193 doi: 10.1016/j.eng.2021.09.022
珊瑚岛礁作为海洋中宝贵的陆地资源,不仅是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权益保护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地质构造演化与地球环境变迁等科学问题的重要载体。如何经济、高效地获取岛礁地下结构已成为珊瑚岛礁工程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传统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钻井都无法提供珊瑚岛礁陆域本体全面的三维地质结构影像,因此需发展一种适合珊瑚岛礁特殊环境的三维成像技术。基于密集台阵的环境噪声成像技术已经在大陆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在珊瑚岛礁的适用性一直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布设于南海岛礁上的密集地震台站,开展了海洋中孤立珊瑚岛礁的环境噪声信号特征分析和浅表三维地质结构噪声成像研究。研究发现:①海洋中孤立岛礁的环境噪声信号大致可分为1 Hz 以下、1~5 Hz和5 Hz以上三部分,其中,5 Hz以下噪声频谱特征在不同台站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5 Hz以上却差异显著;②对于珊瑚岛礁5 Hz以下噪声信号,仅需24 h 时长的连续波形即可获取高信噪比且对称性良好的互相关函数,而5 Hz 以上信号难以提取高质量互相关函数;③珊瑚岛礁浅表地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岛体S波速度总体表现为向海侧高、向潟湖侧低的特征,这与岛礁向海侧的外礁坪地层胶结程度较高一致;④珊瑚岛礁在25~75 m和200~300 m处存在两个低速层位,这与岩芯样品揭示的高孔隙层位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反映了岛礁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地层暴露、强烈风化的地质事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噪声成像能够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地获取珊瑚岛礁浅表精细结构,是未来岛礁工程地质探测的优选方案之一。
陈昌礼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10期 页码 14-19
文章认为海水西调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基础工程。重点阐述海水西调对内蒙古产生的效益和陇东和贵州省等生态大移民的战略效益。并再度讨论了海水西调与盐碱化问题。解释了工程取得共识需要20年的原因,建议尽快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并争取早日动工,造福西北。
陈昌礼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1期 页码 48-55
着重讨论第三、第四纪以来,特别是人类历史记载以来自然干旱化进程是缓慢而深刻的并且是不可逆转的等问题。进一步认识西北和华北北部三套面向西北迎风八字形高山冷凝系统的地利条件。恰逢今年3.20跨国沙尘暴事件,重点提出拯救阿拉善和额济纳旗的调水措施。文章还回答了四点质询。结论指出欲缓解或局部逆转西北干旱化进程唯有海水西调,这是西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陈昌礼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10期 页码 13-21
提出内陆盆地增加降水量的三项必要和充分条件,即西风带、高山山脉冷凝作用和广大湿地提供水 气源。提出海水西调工程,从渤海西北海岸提水到大兴安岭南端,经内蒙古北部到达新疆,目的是恢复和扩大 西北湿地,治理沙漠和沙尘暴。工程将产生十大经济和生态效益,其中4条效益是不可替代的。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in the Shenhu area, South China Sea
Xin LYU, Qingping LI, Yang GE, Junlong ZHU, Shouwei ZHOU, Qiang FU
《能源前沿(英文)》 2021年 第15卷 第2期 页码 367-373 doi: 10.1007/s11708-020-0714-z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ate Shenhu area reservoirs characteristics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in summertime at a coastal site in the SouthChina Sea
期刊论文
The abund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diversity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Observation around
Hongzhe Chen , Sumin Wang , Huige Guo , Yunlong Huo , Hui Lin , Yuanbiao Zhang
期刊论文
properties of gas hydrate-bearing unconsolidated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ultra-deepwater area in the SouthChina Sea
期刊论文
Deepwat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China Seas: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Zhi-gang Zhao,Hai-zhang Yang,Wu Tang,Shi-xiang Liu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