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System engineering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t the watershed level in China
Wei MENG,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09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443-452 doi: 10.1007/s11783-009-0037-0
关键词: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atershed system engineering sustainability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key specific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农业领域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1期 页码 87-95 doi: 10.15302/J-SSCAE-2017.01.013
为了提高“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农业领域工程科技发展趋势研判的科学性,本文采用技术预见方法,通过广泛征集技术预见清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两轮问卷调查。基于调查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研判,初步明确了农业领域工程技术发展的总体特征,提出了农业领域12个关键技术方向;针对目前人才与研发投入是农业领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方向发展策略。技术预见结果可为2035农业领域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撑。
“工程科技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项目综合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6期 页码 1-6 doi: 10.15302/J-SSCAE-2018.06.001
颠覆性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实现转型发展,掌握未来战略主动尤为重要。“工程科技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设立的重大咨询项目,旨在谋划我国工程科技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本文系统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思路方法,梳理了项目在颠覆性技术概念研究、预测识别方法研究、世界颠覆性技术发展态势跟踪预警、重大颠覆性技术方向识别评价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了项目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为国家开展颠覆性技术相关的战略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赵杰华,康厚荣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12期 页码 73-78
在明确交通科技项目实施流程的基础上,站在后评价视角分析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制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项目评价标准,同时应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和Access 2003搭建系统框架,充分实现交通科技项目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促进决策过程的程序化、科学化。
王崑声,周晓纪,龚旭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1期 页码 34-42 doi: 10.15302/J-SSCAE-2017.01.006
技术预见是一种致力于促进科技与经济、重大计划一体化,对远期技术发展进行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科技的需求,在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引入技术预见,开展未来20年工程科技关键技术预测与选择。中国工程科技2035技术预见结合工程科技特点,设计了客观分析法与主观判断相结合的技术预见方法与应用流程,针对11个工程科技领域的800余项备选技术,提出了2035年我国工程科技各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分析了关键技术的实现时间、发展水平与制约因素,为各领域制定面向2035工程科技发展技术路线图提供系统性的支撑。
但智钢,史菲菲,王志增,王辉锋、张裴雷、郝吉明、段宁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1期 页码 80-86 doi: 10.15302/J-SSCAE-2017.01.012
技术预见是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的重要基础,德尔菲调查是技术预见中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建议、会议讨论等方法,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7个子领域提出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45项备选技术。根据德尔菲法的调查结果,初步筛选出2035年我国环境工程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分析了技术实现时间、发展水平与制约因素,为未来20年我国环境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
Yi-nan WANG,Zhi-yun LIN,Xiao LIANG,Wen-yuan XU,Qiang YANG,Gang-feng YAN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6年 第17卷 第5期 页码 465-478 doi: 10.1631/FITEE.1500446
关键词: Cyber-physical systems Cyber attacks Cascading failure analysis Smart grid
Feng-yu ZHOU,Xian-feng YUAN,Yang YANG,Zhi-fei JIANG,Chen-lei ZHOU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6年 第17卷 第4期 页码 365-374 doi: 10.1631/FITEE.1500272
关键词: Mobile robot Localization sensor Visual localization Infrared-reflective marker Embedded system
China Keeps Carrying Forward the Key Special Project of “Air Pollution Causes and Control”
Huan Liu,Kebin He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16年 第10卷 第5期 doi: 10.1007/s11783-016-0881-7
王家柱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8期 页码 16-22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多目标开发的综合利用工程。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文章论述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已经和将要解决的一大批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并指出其将对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Bridging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olicy in emerging contaminants control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17卷 第5期 doi: 10.1007/s11783-023-1665-5
Key findings of the 2016 symposium on the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Zhongming Lu, Duo Li, John C. Crittenden
《化学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17年 第11卷 第3期 页码 305-307 doi: 10.1007/s11705-017-1666-7
周厚贵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7期 页码 87-92
以国内外混凝土坝加高工程施工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混凝土重力坝后帮整体式加高施工中的4项关键技术,即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新老混凝土结合、原有结构体的控制拆除与转移、施工期资源的时间与空间调配。针对其中的每一项关键技术,分析了施工技术难点与特点、施工技术要求,并总结了技术措施和解决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杨卫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1期 页码 1-3 doi: 10.15302/J-SSCAE-2017.01.001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组织和开展的项目,目的是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国家工程科技智库,搭建我国科技规划平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规划学。展望2035年我国科技水平,通过各项目组明确的顶层设计、两大运行系统的保障,即行政线系统保证战略研究的效率,技术线系统保证战略研究的质量,使之能达到预期的成果。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Onmodeling of electrical cyber-physical systems considering cyber security
Yi-nan WANG,Zhi-yun LIN,Xiao LIANG,Wen-yuan XU,Qiang YANG,Gang-feng YAN
期刊论文
precision visual localization sensor and its workingmethodology for an indoor mobile robot
Feng-yu ZHOU,Xian-feng YUAN,Yang YANG,Zhi-fei JIANG,Chen-lei ZHOU
期刊论文
China Keeps Carrying Forward the Key Special Project of “Air Pollution Causes and Control”
Huan Liu,Kebin He
期刊论文
Key findings of the 2016 symposium on the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Zhongming Lu, Duo Li, John C. Crittenden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