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Strengthen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Attain Overseas Blocks with High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
Shu-lin Zhang
《工程管理前沿(英文)》 2016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331-337 doi: 10.15302/J-FEM-2016058
关键词: new overseas venture evaluation expl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ssessing system
赵振宇,殷音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9期 页码 84-87
讨论了工程承包联营体环境动荡性评价指标和工程承包联营体柔性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通过柔性分析,可以判断出工程承包联营体各方面的柔性程度能否与其相应的环境和内外部因素相适应,并为制订调整联营体柔性度的措施提供帮助,进而提高联营体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卢锐,盛昭瀚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12期 页码 86-90
由于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风险投资管理迅速兴起,尤其在美国兴起并在全球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风险投资,对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的问题。
梅强,唐祥金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8期 页码 81-86
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生力军,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在技术创新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及经验,进一步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制度创新,加速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罗敏,李启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4期 页码 87-96 doi: 10.15302/J-SSCAE-2021.04.010
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海外经营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合规管理。本文系统梳理了世界银行对于资助建设项目的制裁体系,总结了发达国家、国际组织针对大型企业跨国业务运营所采取的管制措施,相关内容是中国建筑企业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合规开展国际业务的技术性参考。重点针对 2009—2020 财年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经营发生的“不合规”事件开展分析,总结了“不合规”事件的基本特征及面临后果,指出了国际监管力度逐步加强、项目东道国的业务经营环境不佳、母国对建筑企业海外经营的规制薄弱等突出问题。研究建议,我国应加强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合作,加快刑法激励机制、行政监管激励机制等法律制度建设,融合先进技术对建筑企业进行合规指导与合规监管,注重培养涉外业务合规管理人才,着力提升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经营水平和合规管理能力。
A new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n-tube surface design of small diameter
Jufang FAN, Weikun DING, Zhigeng WU, Yaling HE, Wenquan TAO, Yongxin ZHENG, Yifeng GAO, Ji SONG
《能源前沿(英文)》 2011年 第5卷 第1期 页码 59-68 doi: 10.1007/s11708-010-0132-8
关键词: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rthogonal design small-diameter tube
李颖,王安建,李天骄
《中国工程科学》 2019年 第21卷 第1期 页码 74-82 doi: 10.15302/J-SSCAE-2019.01.011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结合中国风险勘查市场的实际情况,认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缺失、矿业投资诚信的缺失、矿业政策制度的落后、矿业资本市场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是构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利用境外市场培育中国风险勘查市场参与主体、改善国内矿业投资环境并建立信用体系,最终建立中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板块的“三步式”发展路径。
何慧霞,魏桂英,武森,单志广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页码 56-63 doi: 10.15302/J-SSCAE-2022.02.026
智能制造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智能制造进入全面推广阶段,针对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开展科学评价成为现实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智能制造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系统全局、行业领域 3 个视角归纳总结了智能制造评价体系的研究情况,对比分析了智能制造评价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剖析智能制造评价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探讨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现行智能制造评价的标准、流程、指标体系、应用等方面存在欠缺,需要从评价范式、评价体系、新技术融合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以推进智能制造评价理论研究并指导智能制造发展。具体而言,健全标准设计,建立智能制造评价范式;优化指标体系,丰富关键核心评价内容;强化新技术融合,推进理论实践协同并进。
Yanhong Shou, Lu Yang, Yongsheng Yang, Xiaohua Zhu, Feng Li, Bo Yin, Yingyan Zheng, Jinhua Xu
《医学前沿(英文)》 2021年 第15卷 第4期 页码 585-593 doi: 10.1007/s11684-020-0817-2
关键词: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uxiliary score ABCD-10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赵万华,张 俊,刘 辉,杨晓君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期 页码 93-98
传统的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等指标是在准静态下评价数控机床(CNC)性能的,无法反映数控机床在运动和加工过程中的精度。首先从数控机床的数控、伺服、机械等环节在服役态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出发,提出一种对数控机床更有针对性的,以运动精度为指标的机床精度评价新方法,通过数控指令与运动轴实际位移的符合程度即运动精度来评价机床精度,然后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并提出了评价指标的测量方法。分析表明,这种新的机床运动精度描述评价方法能够系统、全面地评价数控机床关键性能的优劣。最后从数控、伺服和机械角度分别阐述了影响运动精度的因素。
陈鸣, 王矛, 杨植岗, 李梦琪, 唐宇航, 王洋, 王蓬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5期 页码 137-143 doi: 10.15302/J-SSCAE-2020.05.017
以评价、表征、标准为基础要素的质量技术基础,对于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步伐提速、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增加,对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本文立足这一宏观背景,分析了评价、表征、标准对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梳理了我国新材料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新材料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建设取得了以支撑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国际化为代表的诸多成效,但在整体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匹配产业需求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为此论证了我国新材料产业评价、表征、标准平台建设方案,对应提出加强质量技术基础顶层设计,推行“评价 – 表征 – 标准”一站式服务,发展自主认证、检测、标准品牌,鼓励行政机构采信评价结果的发展建议。
孙旭东,李雪松,张博,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2期 页码 98-107 doi: 10.15302/J-SSCAE-2020.02.014
今后10~15 年是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任务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也将面临重要机遇期。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以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其细分产业的技术特征、规模和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亟待开展与之对应的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本文在归纳产业成熟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通用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绿色低碳产业的范畴与定义,辨识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征;提出了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具体阐述产业成熟度等级合成方法。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产业为例完成了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评价应用研究,分析认为案例产业发展整体达到了较成熟等级,但市场成熟度的进展滞后于工程科技进步。研究建议:建立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年度评价机制,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信息的权威发布机构,加强我国新兴产业数据库建设及客观评价。
张勇,赵一秀,杨宝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1期 页码 185-192 doi: 10.15302/J-SSCAE-2021.01.022
整合药学是以现代药学为基础、随着人类对复杂性疾病认识的日益深刻而提出来的,涉及新药研发、传统医药创新、 临床药学实践、药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为推进我国整合药学实践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学术交流、专 家咨询等方法,阐明了整合药学理念及内涵,提出了整合药学的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指出,要促进现代药学与传统药学的整 合,应建立健全整合用药临床实践指南、鼓励基于整合思维的创新中药研究、规范整合中西药临床应用;推进基于整合药学 的新药研发,应创新整合药物设计思路、开发适应整合药学的药物评价体系、加快建设整合药物的新药研发体系;推进整合 药学的临床实践,应进一步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用药指导、实现个体化治疗、丰富整合药学临床实践内容、加强整合药 物合理应用;推进整合药学学科建设,应丰富基于整合药学的药学本科理论和实践课程、加强教育培训及专业间协作。整合 药学是现代药学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与发展,融合药学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是构建促进人类健康、完善医疗体系的新型 药学理论和实践体系。
New approaches for evaluation of soil health,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to degradation
Yakov KUZYAKOV, Anna GUNINA, Kazem ZAMANIAN, Jing TIAN, Yu LUO, Xingliang XU, Anna YUDINA, Humberto APONTE, Hattan ALHARBI, Lilit OVSEPYAN, Irina KURGANOVA, Tida GE, Thomas GUILLAUME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7卷 第3期 页码 282-288 doi: 10.15302/J-FASE-2020338
Assessment of soil health requires complex evaluation of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responsible for a broad r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Numerous soil quality indices (SQI) have been suggest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specific groups of soil functions, but comparison of various SQI is impossible because they ar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soil properties. To avoid this problem, we suggest an SQI-area approach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areas on a radar diagram of a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new approach is independent of the SQI principle and allows rapid and simple comparison of parameter groups and soils. Another approach analyzing the resistance and sensitivity of properties to degradation is suggested for a detailed evaluation of soil health. The resistance and sensitivity of soil properties are determine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the decreas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s a universal parameter responsible for many functions. The SQI-area and resistance/sensitivity approaches were tested based on the recovery of Phaeozems and Chernozems chronosequences after the abandonment of agricultural soils. Both the SQI-area and the resistance/sensitivity approaches are useful for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and for decision-makers to evaluate land-use practices and measure the degree of soil degradation.
关键词: ecosystem stability land quality land degradation soil health soil management soil organic matter
Robert W. Marans,徐滢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5期 页码 92-99 doi: 10.15302/J-SSCAE-2016.05.013
地处秦巴腹地的陕南地区正在开展一项大规模的避险移民工程。此项工程意在通过涵养自然生态、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和城市就业、加大新城新区建设等以达到防灾、扶贫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本文建议在秦巴山区开展以评估人居生活质量为主题的纵向社会学研究。此项研究主要依靠当地居民从个体视角出发,对生活状况的综合主观评价来衡量移民工程的社会意义。研究重点关注三类人群:已经完成搬迁安置的新移民,尚未搬迁——其中包括在未来有移民意向的农村居民,以及移民迁入地区的原有城镇居民。此项研究可以用于监测移民工程和城乡建设的进展,分析此工程对各个社会群体民生状况的现实影响,并对当地及其他地区政府的后续的政策规划提供参考意见。以此为出发点,本文综述了在社会学领域内生活质量研究的理论发展和研究体系,并针对秦巴山区的具体状况提出了若干建议。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Strengthen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Attain Overseas Blocks with High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
Shu-lin Zhang
期刊论文
A new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n-tube surface design of small diameter
Jufang FAN, Weikun DING, Zhigeng WU, Yaling HE, Wenquan TAO, Yongxin ZHENG, Yifeng GAO, Ji SONG
期刊论文
Cohort study of patients with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n China: evaluationof risk models and new predictor of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on computed tomography
Yanhong Shou, Lu Yang, Yongsheng Yang, Xiaohua Zhu, Feng Li, Bo Yin, Yingyan Zheng, Jinhua Xu
期刊论文
New approaches for evaluation of soil health,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to degradation
Yakov KUZYAKOV, Anna GUNINA, Kazem ZAMANIAN, Jing TIAN, Yu LUO, Xingliang XU, Anna YUDINA, Humberto APONTE, Hattan ALHARBI, Lilit OVSEPYAN, Irina KURGANOVA, Tida GE, Thomas GUILLAUME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