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255

会议视频 6

会议信息 2

年份

2024 2

2023 13

2022 11

2021 16

2020 2

2019 9

2018 13

2017 6

2016 2

2015 5

2014 3

2013 27

2012 31

2011 19

2010 29

2009 26

2008 8

2007 7

2006 3

2005 4

展开 ︾

关键词

施工 11

三峡工程 10

微地震监测 8

施工技术 8

三峡升船机 6

监测 6

升船机 4

悬索桥 4

机器学习 3

结构健康监测 3

隧道施工 3

信息化施工 2

健康监测 2

光纤传感技术 2

冲刷防护 2

几何控制 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 2

可视化 2

可视化仿真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超深立井安全高效施工信息化监测监控

沈慰安,梁恒昌,赵光思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2期   页码 45-48

摘要:

随着立井建设深度的增加,井壁不安全性及施工难度逐渐增加,为确保立井井壁安全、吊桶运行安全及施工过程安全,需要实时掌握井壁的受力状态及监测施工过程,信息化监测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基本前提。基于本溪大台沟铁矿直径6.5 m、井深1 640 m的超深立井井筒施工背景,在阐述目前超深立井建设过程存在的井壁安全、吊盘安全、施工实时安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凿井施工过程视频监控系统、吊盘关键点荷载监控系统、提升吊桶运行监控系统的信息化集成方案,以达到实时掌握井壁安全及施工安全的目的,监测方案的实施可为深立井安全高效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超深立井     安全     信息化施工     监测监控    

三峡升船机塔柱施工期变形监测

邱章云,罗琛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9期   页码 102-107

摘要:

从控制监测过程中的内部、外部要素以及现场作业条件着手,通过对几种典型监测方法精度分析及360°反射棱镜试验研究,最终选择全站仪极坐标法作为三峡升船机塔柱施工期变形监测的方法,并对运用该方法得到的长期监测数据成果进行了变形规律分析。

关键词: 三峡升船机     塔柱     变形监测     全站仪极坐标法    

基于拱顶沉降控制的卵砾石地层浅埋隧道施工优化

喻军,刘松玉,龚晓南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0期   页码 97-102

摘要:

某卵砾石地层浅埋公路隧道施工开挖,围岩的稳定性与拱顶沉降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采用仿真分析法以拱顶沉降为控制目标,确保围岩的稳定,分析不同的施工方案得到拱顶沉降规律,达到优化施工的目的;同时,分析了不同的开挖路径和台阶长度,提出了一种最佳的施工方案。结果表明:在浅埋隧道开挖时容易引起拱顶沉降,并且随着施工方案的不同,拱顶沉降有较大的差异。在几种施工方法中,发现CRD法(交叉中隔墙法)比较适合,原因是拱顶沉降最小,应力释放较慢,在渐近的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应力的转移,较台阶法和CD法(中隔墙法)有大的优势,并与现场监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关键词: 卵砾石     隧道围岩     数值分析     施工优化     拱顶沉降     现场监测    

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土坝模型渗漏监测分析

杜朝伟,王梦恕,谭忠盛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3期   页码 86-91

摘要:

海底隧道应采取堵水限排的地下水处理方式,为了研究堵水限排海底隧道围岩压力、初期支护水压力和钢拱架内力在施工阶段的变化规律,结合厦门海底隧道工程,对施工现场的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后水压力和钢拱架内力进行实时监测。研究表明,初期支护在施工阶段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止水超前注浆和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对海底隧道非常有必要。在堵水限排情况下,通过加强注浆等工程措施,初期支护水压力可降至静水压力的1/3。通过对施工现场排水量的监测与分析,提出了排水量控制标准,厦门海底隧道软弱围岩地段的排水量应按照0.25 m3/(m·d)控制。

关键词: 厦门海底隧道     堵水限排     施工监测     水压力     排水量    

施工与运营初期厚表土立井井壁受力实测研究

温德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2期   页码 80-84

摘要:

采用井筒内外井壁现场埋设传感器的方法,建立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监测系统,实测大屯矿区某混合井井壁施工过程及之后一段时间的受力和变形演变规律。

关键词: 井壁监测     厚表土     应变     附加力    

宜万铁路岩溶隧道施工地质技术

申志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2期   页码 47-52

摘要:

以宜万铁路岩溶隧道的施工地质技术实践为例,介绍了施工地质作为工程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探在施工阶段的延续,用以在施工过程中解决勘察阶段所没有或不能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施工地质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为主体,以规避大型施工地质灾害为目的,在施工阶段针对可能发生的隧道围岩变更;可能存在的溶腔、断层构造、地下暗河的预测预报;可能引发的水文环境地质问题;工程竣工以后可能存在的隐伏地质病害等,在隧道施工环境条件下为保证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工程效益、保证工程质量所进行的综合工程地质工作。施工地质包括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水文观测和隧道周边及隧底隐伏岩溶探查。

关键词: 宜万铁路     岩溶隧道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水文监测    

超小间距非对称浅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分析

王云龙,谭忠盛,陈鹰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11期   页码 24-28

摘要: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团岛段小间距隧道为例,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小间距非对称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特征及支护受力,结果表明该隧道后行洞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都较大继后施工中的监测结果显示,后行洞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类似小间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隧道     超小间距     非对称     浅埋     监测    

第三沉降带应力场研究

闫治涛,刘建中,邱金平, 金丽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2期   页码 33-35

摘要:

介绍了第三沉降带的分布,监测得出的大量人工裂缝方向数据及由人工裂缝方向数据统计得出的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由监测结果可以判断,第三沉降带的构造应力方向是南亚板块及菲律宾板块 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微地震法人工裂缝监测     第三沉降带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     压裂施工    

浅埋大跨黄土隧道管棚受力机制分析

李健,谭忠盛,喻渝,倪鲁肃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9期   页码 92-96

摘要: 对隧道进入下穿高速公路前的管棚纵向变形进行现场监测,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管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得到浅埋黄土隧道长大管棚受力变形规律:掌子面前方约15 m处管棚开始受力,掌子面过后约15 m管棚的受力趋于稳定通过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计算不同管棚参数条件下的施工方案,为隧道下穿段管棚工法及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在下穿段沉降监测中得到验证。

关键词: 浅埋暗挖     下穿施工     黄土隧道     管棚     变形监测     受力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进展 Review

杜彦良, 伊廷华, 李晓军, 戎晓力, 董陇军,王 大为, 高阳, 冷真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5期   页码 240-253 doi: 10.1016/j.eng.2023.01.011

摘要: 本文首先简述了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基本定义、科学内涵和发展历程;然后以全生命周期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交通基础设施在设计、施工、运维和消纳4 个阶段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接着以世界首条基于智能化理念建造的铁路

关键词: 智能化     交通基础设施     优化设计     自动化施工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消纳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刘建中,唐春华,左建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0期   页码 54-58

摘要:

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提高微地震监测系统质量,降低仪器前端噪音,记到更多、更小的微地震,夯实微地震监测的理论基础。同时增多微地震监测台数,一次监测获取更多可以对比的资料是微地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引入常规地震、勘探理论也可以提高微地震监测水平,形成完整的微地震学理论。上述三者是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除了用于油田压裂、注水监测外,还可应用于地震勘探,矿山、水库安全预报领域。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地震勘探     压裂监测     注水监测    

基于RGB-D传感器的室内三维建模及应用研究综述 Review Article

原志路1,李游1,汤圣君1,李明2,郭仁忠1,王伟玺1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1年 第22卷 第6期   页码 815-826 doi: 10.1631/FITEE.2000097

摘要: 随着消费级RGB-D摄像机的快速发展,真实世界的室内三维场景建模和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室内三维场景建模仍具有挑战性,因室内物体结构可能具有较高复杂性,在此情况下,消费者级传感器采集的RGB-D数据质量需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在提高消费者级传感器采集的RGB-D数据质量方面,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室内场景建模方法的最新进展、室内公共数据集和库以及RGB-D设备的典型应用,包括室内定位和紧急疏散。

关键词: 三维室内制图;RGB-D;室内定位;施工监测;应急疏散    

水下交通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王梦恕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7期   页码 4-10

摘要:

综合论述了水下隧道在穿越江河湖海时所有的优势,介绍了水下交通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概况,讨论了水下隧道勘察设计、施工的几项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水下隧道施工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 水下隧道     设计     施工    

国家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与技术分析

许小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5期   页码 7-13

摘要: 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科学价值。目前我国在雷电监测、预测和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监测领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文章对雷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做了介绍,对国内外目前的探测技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家雷电监测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雷电监测     技术分析     系统建设    

日本桥梁和建筑结构监测的研究与实施综述 Review

Yozo Fujino, Dionysius M. Siringoringo, Yoshiki Ikeda, Tomonori Nagayama, Tsukasa Mizutani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6期   页码 1093-1119 doi: 10.1016/j.eng.2019.09.006

摘要:

本文对日本建筑结构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监测系统的类型、策略和开发利用。本文主要对基于振动技术的桥梁和建筑结构进行了介绍。日本的建筑结构监测系统历来都是以评估建筑结构对极端事件的响应程度为目标的。在建筑结构监测技术的开发中,监测系统和所收集到的数据被用来验证设计假设、更新技术参数并优化振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近年来,监测系统的应用范围被逐步扩大,监测数据的充分利用使得风险和资产管理趋于合理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监测系统的高效运作和有效维护。本文还从对日本桥梁和建筑结构监测案例研究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和反馈意见。

关键词: 建筑结构监测     大跨度桥梁     高层建筑     地震监测     风振响应     路面及桥面板监测     建筑结构控制监测     建筑结构评估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超深立井安全高效施工信息化监测监控

沈慰安,梁恒昌,赵光思

期刊论文

三峡升船机塔柱施工期变形监测

邱章云,罗琛

期刊论文

基于拱顶沉降控制的卵砾石地层浅埋隧道施工优化

喻军,刘松玉,龚晓南

期刊论文

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土坝模型渗漏监测分析

杜朝伟,王梦恕,谭忠盛

期刊论文

施工与运营初期厚表土立井井壁受力实测研究

温德华

期刊论文

宜万铁路岩溶隧道施工地质技术

申志军

期刊论文

超小间距非对称浅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分析

王云龙,谭忠盛,陈鹰

期刊论文

第三沉降带应力场研究

闫治涛,刘建中,邱金平, 金丽华

期刊论文

浅埋大跨黄土隧道管棚受力机制分析

李健,谭忠盛,喻渝,倪鲁肃

期刊论文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进展

杜彦良, 伊廷华, 李晓军, 戎晓力, 董陇军,王 大为, 高阳, 冷真

期刊论文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刘建中,唐春华,左建军

期刊论文

基于RGB-D传感器的室内三维建模及应用研究综述

原志路1,李游1,汤圣君1,李明2,郭仁忠1,王伟玺1

期刊论文

水下交通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王梦恕

期刊论文

国家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与技术分析

许小峰

期刊论文

日本桥梁和建筑结构监测的研究与实施综述

Yozo Fujino, Dionysius M. Siringoringo, Yoshiki Ikeda, Tomonori Nagayama, Tsukasa Mizutani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