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 前言

强度理论是研究材料破坏原因的理论,以便建立材料的强度条件。各种强度理论都是建立在不同材料、不同应力作用下出现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凡是与实验现象符合准确,又与各种实验现象符合多的强度理论就被广泛应用。笔者就是利用二三百年以来,专家学者做过的,并且被认定的实验现象,对比各种经典强度理论和笔者新提出来的质点平衡应力强度理论[1],对其准确性和广泛性进行了统计和评述。目的是对经典强度理论和新强度理论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以便在设计和校核中正确选择其应用哪种强度条件。以保证其工程的安全性。特别是不能用现行弹性理论设计、校核短梁和大型工程的今天(只能用有限元法,用计算机模拟近似计算),寻求新强度理论尤为重要。

《2 材料在拉压扭时屈服与断裂现象[2]

2 材料在拉压扭时屈服与断裂现象[2]

材料在拉、压、扭实验时屈服与断裂现象如下:

实验 1 脆性材料铸铁试件轴向拉伸时,在横截面上拉断,如图 1 所示。

《图1》

图 1 铸铁单向拉伸横向拉断

Fig. 1 Cast iron under single-direction pulling

实验 2 铸铁试件在扭转时,与轴线成 45°角方向上被拉断,如图 2 所示。

《图2》

图 2 铸铁扭转成 45°角拉断

Fig. 2 The cast iron is destroyed when the torsion angle is 45°

实验 3 低碳钢扭转成垂直剪断,如图 3 所示。

《图3》

图 3 低碳钢扭转与垂直剪断

Fig. 3 Low carbon steel torsion destruction and vertical destruction

实验 4 脆性材料大理石轴向压缩时(夹扳间摩擦较小时),在纵截面上裂断,如图 4 所示,是最大线应变产生的脆断。

《图4》

图 4 大理石压缩纵向裂纹

Fig. 4 The longitudinal crack in the marble

实验 5 铸铁压缩时,在与轴线约成 45°角处断裂,是剪切破坏,如图 5 所示。

《图5》

图 5 铸铁压缩与轴线成 45°角破坏

Fig. 5 The cast iron is destroyed under suppression in the angle of 45°with the axle

实验 6 低碳钢拉伸时,在与轴线成 45°角出现滑移线,是剪切破坏,如图 6a 所示;屈服后,再拉伸出现颈缩现象而拉断,如图 6b 所示。

《图6》

图 6 低碳钢拉伸与轴线成 45°角屈服

Fig. 6 Pulling of low-carbon steel (45°angle with the axle)

实验 7 铸铁二向等应力拉压实验[3];接近第二强度理论,σ = 0.8σb 时断裂,如图 7 所示。

《图7》

图 7 铸铁二向拉压断裂实验

Fig. 7 Similar with 2nd intensity theory (broke when σ  0.8σb

实验 8 实验结论:铸铁二向拉伸不比单向拉伸安全, σ 接近 σb 时断裂[3],如图 8 所示。

《图8》

图 8 二向拉伸不比单向拉伸安全

Fig. 8 Two-direction pulling is not safer than single-direction pulling

实验 9 实验结论:脆性材料二向压缩与单向压缩无明显差别,如图 9 所示。

《图9》

图 9 脆性材料二向压缩与单向压缩无明显差别

Fig. 9 No difference between bi-direction suppression and one-direction suppression

实验 10 实验证明,拉伸-剪切破坏比较容易。只有质点平衡强度条件和莫尔强度理论(当拉压强度极限不相等时)与此实验符合,其他强度理论都不符合,如图 10 所示。

《图10》

图 10 拉伸-剪切比纯剪切容易

Fig. 10 Test of pure shear is coincident with balance particle intensity theory

实验 11 实验表明,压缩-剪切破坏比较困难,只有质点平衡强度条件及莫尔强度理论(当拉、压强度极限不等时)与实验符合,如图 11 所示。

《图11》

图 11 压缩-剪切比纯剪切困难

Fig. 11 Stress state of pulling-shearing

实验 12 纯剪切实验:求出低、中碳钢的最大屈服剪应力,与质点平衡强度条件相符合;与第四强度理论及莫尔强度理论相接近;与第三强度理论不符合,如图 12 所示。

《图12》

图 12 纯剪切实验

Fig. 12 Pure shearing test is coincident with balance particle intensity theory

实验 13 淬火钢球压在铸铁板上,铸铁板出现屈服凹坑(屈服破坏),三向压缩破坏,见图 13[3]

《图13》

图 13 三向压应力状态

Fig. 13 Yield destroy when three-direction stress state

《3 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准则)》

3 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准则)

当主应力 σ1 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 σb 时就断裂,其断裂准则为

其强度条件为

式中 n 为安全系数;[ σ ] 为许用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能解释实验现象 1,脆性材料拉伸时沿横截面断裂,符合良好。又与二向等应力拉伸实验 8 相接近[3]。而对于脆性材料压缩时成 45°角剪切断裂,其理论与实验不符。 对于塑性材料拉伸时出现与拉应力成 45°角屈服破坏,其理论也与实验不符。

《4 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伸长线应变准则》

4 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伸长线应变准则

《4.1 准则与强度条件》

4.1 准则与强度条件

最大伸长线应变准则,即认为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线应变最大值 ,达到材料拉断时伸长线应变的极值 ,材料就发生断裂,其断裂准则为

则第二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

《4.2 讨论》

4.2 讨论

1)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能解释实验 4,大理石受压试块沿垂直于压力方向裂开;因为裂开的方向就是 ε1 的方向。

2) 铸铁的拉—压二向等应力状态试验 7,结果与此理论符合[3]。 式(4)成为

铸铁 μ = 0.23 ~0.27,取 μ = 0.25, 且当 | σ1 |=| –σ2 | 时,式()成为

式(4b)说明,二向等应力拉压时,拉应力 σ 小于强度极限时就断裂,符合实验 7。

3) 当脆性材料二向受压时,σ1 = 0,| – σ3 |=| – σ2 | = σ,按式(4)断裂条件为

对于铸铁,μ=0.25 时,

可是实验结果并非如此,而是和单向压缩无明显差别[3],见实验 9。

4) 当二向等应力拉伸时,由式 (4) 可 得 σ ≈ 1.33σb 。 可见,比单向拉伸强度增加,实验 8 并非如此,而是不比单向拉伸安全。

5) 当 σ2 = σ3 = 0 时,,与第一强度理论完全相同。

《5 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准则)》

5 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准则)

《5.1 准则与强度条件》

5.1 准则与强度条件

最大剪应力准则,只要材料的最大剪应力达到简单拉伸屈服剪应力时,材料就屈服。

三向应力状态下最大剪应力[4]

于是屈服准则为

强度条件为

《5.2 讨论》

5.2 讨论

1) 由式(5),塑性材料单向拉伸时最大剪应力为

由单向拉伸时斜截面上剪应力的公式[3]

屈服时,由式(5)和式(9)可得

与实验 6 低碳钢拉伸在与轴线 45°角方向上出现滑移线完全相同。

2) 纯扭转时低碳钢被垂直剪断符合实验现象 3,因为由(5)式 ,纯扭转时横截面上的 σs 最大,而塑性材料抗剪能力差,因此,轴被垂直剪断。而铸铁的抗剪能力强,抗拉能力差,被与剪应力成 45°角的主应力拉断,符合实验现象 2。

3) 当受三向等拉应力(或等压应力)时,σ1 = σ3 ,则式(7)相当应力

说明无论多大等拉应力,材料都不会破坏,这与实际相矛盾。 三向等应力压缩都得出同样结果。 且由式(6)最大剪应力 σmax =0,与实验 13 不符合。

4) 当 σ2 =0,且 σ1 = | – σ3 | 时,即二向等应力拉 -压,由式(7)得

说明第三强度理论下,二向等应力拉-压不比单向拉伸或压缩安全,接近实验 7,但是,比第二强度理论 σ = 0.8σb 有误差。

5) 由式(8)可知,三向应力状态与 σ2 无关,不符合实际。从另一角度看:三相拉伸时,若 σ1 =σ3 ,且 σ1 和 σ3 远小于 σ2 ,即

故 σ1 和 σ3 在三向应力状态中可以忽略,近似于 σ2的单向拉伸。 单向拉伸不会出现不破坏的情况。 与讨论 3 相矛盾。

因此,出现双剪应力理论(用三个最大剪应力组成强度理论)来修正第三强度理论。

6) 二向等应力拉伸的结论

而当 σ3 = 0,且 σ1 = σ2 时,是二向等应力拉伸,则式(7)成为

说明二向等应力拉伸时,与单向拉伸相同,符合实验 8。

《6 第四强度理论 最大形状应变能准则》

6 第四强度理论 最大形状应变能准则

《6.1 准则与强度条件》

6.1 准则与强度条件

变形能准则:只要形状应变能 uf 达到拉伸屈服时形状应变能 ufu ,材料就屈服了,

屈服准则为

第四强度理论条件为

式中 σr4 称为相当应力。

第四强度理论对于钢、铜、铝等塑性材料拉伸符合程度比第三强度理论好。

《6.2 讨论》

6.2 讨论

1) 当 σ2 = σ3 =0 时,三向应力状态成为简单拉伸(或压缩)。

对于脆性材料 σ1 = σb ,与实验 1 相符合。 成为第一强度理论。

2) 当 σ3 = 0 时,且 σ1 = σ2 = σ,即二向等应力拉伸。

说明二向等应力拉伸与单向拉伸相同,接近第一强度理论,接近实验 8(二向拉伸不比单向拉伸安全),但是,与实验 8 不完全符合。

3) 二向等压应力状态 σ3 =0, | – σ1 |=| – σ2 | = σ,

说明二向等压应力状态与单向压缩相同。 与实验 9 完全相同。

4) 当 σ1 = σ2 = σ3 时,σr4 = 0,说明三向等应力拉伸(或压缩)时,无论多大应力都不会破坏[3]! 与实际不符合(与实验 13 不符合)。

5) 第四强度理论得出塑性材料屈服时,滑移线不与正应力成 45°角。

由该强度理论导出拉-剪组合强度公式为

当 σ = 0 时,成为纯剪切应力状态,式(11a)成为

对于塑性材料,安全系数 n =1 时,式(11b)成为

表明第四强度理论下纯剪切屈服时最大剪应力与屈服应力 σs 间的关系。由此,可得出屈服时滑移线与 σs 间夹角。由简单拉伸屈服时最大剪应力[3]

由式(11c)和式(11d)得

式(11e)表明,最大剪应力  与拉应力 σ 间夹角 α = 30°。 按第四强度理论,滑移线应出现在与正应力 σ 夹角为 30°方向上,而实际是 45°角方向上,说明第四强度理论与实验 6 不完全符合。

6)由式(11b),当 n =1 时, ,纯扭转时,垂直横截面上的 σs 最大,又塑性材料抗剪能力差,因此,扭转时轴成垂直断裂, 符合实验 3。

《7 莫尔的强度理论》

7 莫尔的强度理论

《7.1 准则与强度条件》

7.1 准则与强度条件

考虑到材料抗拉和抗压强度不相等,提出应力圆包络线理论:即工作状态的应力圆,位于包络线内则安全,若相切则断裂。 工程上把包络线简化成直线:作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极限应力圆的公切线,把此公切线作为包络线。 按最大剪应力准则推导出莫尔的强度理论准则为

强度条件为

式中 σrm 为相当应力,σ1 ,σ3 为主应力,σtu 为材料拉伸极限强度和许用应力,σcu为材料压缩极限强度和许用应力。

《7.2 讨论》

7.2 讨论

1) 对于压缩时不破坏的塑性材料,如低碳钢可认为抗压强度极限 σc 为无限大,则式(13)成为

即对于塑性材料莫尔强度理论化成第一强度理论。因此,莫尔理论对塑性材料不太适用。

2) 对于 σt = σc 的材料,莫尔的理论又化为最大剪应力理论,式(13)成为

当 σ1 = σ3 时仍然出现 σrm = 0。 材料不被破坏。

3) 莫尔理论适用于拉、压强度性能不等的脆性材料,如铸铁、球墨铸铁、高合金钢等。

铸铁的抗压强度极限比抗拉强度极限高出 4 — 5 倍[3],取 σct = 4σtu ,代入式( 12 ),得

当 σ1 = σ3 = σ 即三向等应力拉伸时

相当应力不为零,这比第三强度理论接近了实际,不是多大应力都不破坏。

由莫尔强度准则,式(14a)为

式(14b)为三向等应力拉伸的结论, 即比单向拉伸安全。这与实验 8 的结论相反(不比单向拉伸安全)。即莫尔强度理论与实验 8 不符合。

4) 当 σ3 为压应力时,对于铸铁式(14)成为

当 σ1 =σ3 =σ 时

与二向拉压实验 7 完全符合。

5) 铸铁二向压缩时,σ1 =0,| – σ2 |=| – σ3 |=σ,则式(14)成为

则 σ= 4σs, 说明二向压缩比单向安全;不符合实验 9。

6) 莫尔强度理论得出拉 -剪比纯剪切容易。把式(6)代入式(12), 得

对于 σtu ≠ σcu 的材料,则

则 σ3 为拉应力时,σrm >,即拉应力使剪切变得容易。 当 σ3 为压应力时,σ3 为负值,则 σrm < ,说明压缩使剪切变得困难。 即莫尔强度理论符合实验 10 和实验 11。

当 σtu = σcu 时,1 – σtu /σcu =0,得不出上述结论。

说明莫尔强度理论只适用于拉压性能不同的材料。

7) 当 σtu = σcu 时,式(13)成为第三强度理论:

8) 当 σtu ≠ σcu 时,最大剪应力为

式(15b)与式(6)对比,由于 σtu < σcu ,则有

这表明莫尔强度理论的剪应力比第三强度理论的剪应力要大,说明与实验 12 值接近(使表 1 中第三强度理论中的剪应力  增大)。

《8 二向应力状态下质点平衡应力的强度理论[1]

8 二向应力状态下质点平衡应力的强度理论[1]

《8.1 准则与强度条件》

8.1 准则与强度条件

文献[1]提出了二向应力状态的质点平衡强度理论:

1) 最大拉应力准则(适用于脆性材料)

强度条件为

式中

当  时,为二向拉伸应力状态,式(17)成为

用主应力表示时,

当 σ1 =σ2 =σ,安全系数 n =1 时,

由式(20a)可得

2) 屈服准则(适用于塑性材料)

按屈服准则,式(16)应写成

则强度条件为

《8.2 讨论》

8.2 讨论

1) 二向等应力拉伸时,由式(20b)

说明二向等应力拉伸,最大拉应力小于单向拉伸。符合实验 8:不比单向拉伸安全。

2) 由式(20),当 σ2 = 0 时,得   ,为单向拉伸或压缩,同第一强度理论,符合实验 1。

3) 当 σ=0,且 | – σ1 |=| – σ| 时,式(20)为二向等应力压缩状态

 ,则

接近符合实验 9。

4) 当 σ3 =0,σ1 =| – σ2 |= σ 时,为二向等应力拉-压应力状态,得出

5) 当 σx = σy =0 时,成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式(21)成为

上式说明最大剪应力发生在与主应力(对角线)成 45° 角方向上,与实验 6 符合(质点平衡应力 σ cosα,而单向拉伸剪应力为 

6) 拉伸(弯曲)-剪切(扭转)准则与强度条件

当 σy = 0 时,α = arctg | σx | = 0,式( 16 )及式(21) 成为拉伸(弯曲)– 剪切(扭转) 应力状态(见图 10 所示)。

对脆性材料其断裂准则为

塑性材料的准则为

其强度条件为

当为压  剪二向应力状态时 (见图 11),式(23′)成为

对比式(23′)与式(25),显然, ,说明拉-剪比压-剪容易破坏。符合实验 10 和实验11。这是由于式(23′)中的  为非平方项,才出现 σ 为负值时和 σ 为正值时有不同结论。

7) 第三、第四及质点平衡应力的强度理论拉(弯)– 剪(扭)公式对比。

第三强度拉 – 剪条件[3]

第四强度拉-剪条件[3]为式(11a),即

质点平衡应力强度条件为式(24),即

当 σ = 0 时,成为纯剪切应力状态,则式(24)、式(26)和式(11a)成为

当安全系数取 1 时,对于塑性材料,许用拉应力为屈服拉应力, [ σ ] = σ,剪应力为屈服剪应力,为最大剪应力,则式(27)、式(28)、式(29)成为

8) 下面用扭转实验来检验式(27′)、式(28′)和式(29′)符合和准确程度。

碳素钢扭转实验求最大屈服剪应力。 材料为低碳钢 Q235 和中碳钢 45 号,其实验值及其与理论值对比见表 1。

《表1》

表 1 最大屈服剪应力的实验值与其理论值比较表

Comparison between test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maximum yield shear stress

说明:

1)扭转剪应力公式

式中 是指 ρ =R 时的点受到最大剪应力。

开始出现屈服时,屈服扭矩对应的最大剪应力就是最大屈服剪应力,因此可用式(30) 求得。而式[5]

是横截面全都达到屈服时的屈服剪应力。此时,沿横截面均布,角应变(逐渐增大,而  保持不变。可见,已不符剪切虎克定律条件,也不符合弹性理论小变形的条件。因此,求最大屈服剪应力时,要用式(30)而不用式(31)。

2) 由比较表 1 明显可见,质点平衡强度准则得出的  与实验符合;第四强度理论与实验接近;而第三强度理论与实验不符合。

《9 三向应力状态质点平衡强度理论[1]

9 三向应力状态质点平衡强度理论[1]

《9.1 三向质点平衡的强度条件》

9.1 三向质点平衡的强度条件

三向应力状态质点平衡应力[1]的强度条件为

用主应力表示的三向质点平衡强度条件为

《9.2 讨论》

9.2 讨论

1) 当主应力 σ3 =0 时,成为二向应力状态强度条件式(19),

符合实验 8 和实验 1。

2) 当 σ1 = σ2 = σ3 时,成为三向等应力拉伸,式(33)成为

当安全系数 n =1 时,

就屈服或断裂。 解决了第三、第四强度理论的无论多大等应力都拉不断的错误结论。 不是不断裂,而是 σ 达到 0.58σb 时就断裂。

3) 质点平衡应力下的二向纯剪切应力状态当 σx = σy = σz =0,时,又 

由三向应力状态质点平衡应力的条件式(32)可得

上式就是质点平衡应力下的纯剪切应力状态。说明屈服剪应力发生在与主应力成 45°角方向上,而二向纯剪切主应力在单元体对角线方向上,即主应力 σsx 轴成 90°角方向上,与实验 6、实验 3 完全符合。

《10 结论》

10 结论

强度理论与 13 个实验现象的符合情况汇总于表 2。 从表 2 可见,质点平衡强度理论,符合实验中的 12 个,而且符合程度最好。 其次是第四强度理论符合 9 个实验;莫尔强度理论符合 9 个实验。 第三强度理论符合 5 个实验,第二强度理论符合 3 个实验,第一强度理论符合 2 个实验。

《表2》

表 2 强度理论与13 个实验现象符合程度表

Comparison between 13 test results and intensity theory

说明: “√”号表示与实验现象完全符合;“≈√”表示与实验现象近似符合;空格表示与实验现象完全不符合

各强度理论与实验的符合程度也不相同。如目前应用最广的第四强度理论,其塑性材料滑移线的理论角度是 30°角,与塑性材料拉伸实验滑移线在与拉应力成 45°角,其相差为 15°角,因此,认为该强度理论与实验 6 为近似符合。

从表 2 可以看出,质点平衡新强度理论不仅与实验现象符合最多,而且符合准确,特别是解决了第三、第四强度理论无法解决的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二向、三向等应力拉或压时相当应力为零,即无论多大应力都不会破坏),解决了莫尔强度理论不能完全解决拉强度极限相等时的拉 -剪比压 -剪容易破坏的实验现象。

大理石压缩实验 4 出现纵向裂纹现象,除第二强度理论外,其余所有强度理论都无法解释,因为大理石是各向异性材料,而所有的强度理论都是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的。因此,花岗岩压缩破坏不在各向同性强度理论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