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doi: 10.15302/J-SSCAE-2023.07.03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十问”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2.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3. 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北京 100038;

4.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 300350;

5.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资助项目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健康水平衡构建与国土高质量保护利用战略(一期)”(2022-PP-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22902, U2240202) 收稿日期: 2023-06-29 修回日期: 2023-08-08 发布日期: 2024-03-27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及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影响的角度,提出了与水源区可调水量相关的10个问题;以长江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模拟分析模型,力图系统、定量地回答所提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在仅考虑满足水源区河道内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需水的前提下,“上线+下线”组合方案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1.59×1010 m³,“完全下线”方案在建设岗托水库进行联调时,多年平均可调水量将达到1.74×1010 m³;在综合考虑调水对水源区水平衡、水力发电和航运影响及其可接受程度后,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可调水量为1.22×1010~1.26×1010 m3。长远来看,应谋划西南片区水网与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连接与融合,在减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影响的同时,提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整体供水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条件的适应性。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