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成与扩展理论》

1 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成与扩展理论

钻孔过程中会形成井壁应力集中,后期套管完井仅对继续变形形成支撑作用,不可能使地层恢复到钻井前的应力状态,钻孔壁一次应力集中是存在的。 钻井水平段上的一次应力集中可以表示为[1]

式中,r 是矢径、R 是钻孔半径;σH ,σh 分别是最大、最小有效水平主应力;σn,σv 分别是和钻孔水平段走向垂直的水平有效主应力、垂向主应力;α 是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钻孔水平段走向的夹角,θ 是从水平方向起算的圆周角,σθ 是钻孔壁周向有效应力集中,r =R 时得出射孔根部周向应力,记为 σθ2 ,见图 1(a)。

套管射孔后,作用在射孔壁的三向有效应力见图 1(b) ,可以表示为:

σL ,σθ1 是垂直于射孔轴的二向有效应力(见图 1b) , 其中,σθ1 是作用在射孔壁上的平均周向有效应力; σL 是沿钻孔水平段走向的原地有效应力,σn1 是沿射孔轴的原地有效应力;R 是钻孔半径,R0 是射孔尖端到钻孔轴的长度。

《图 1》

图 1 水平井钻孔壁和套管射孔的应力集中示意图

Fig.1 The schematic of concentrative stress on well wall and perforation

一般可把钻孔直径估计为 15 cm,水平井射孔 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为 40 cm,R /R0 约为 0.19[1] 。 把上述数值代入式(4)中得:

沿射孔壁发生初裂缝的形态、方向取决于 σθ1,σθ2 和 σL 的相对大小。 在指定的压裂深度和钻孔水平段走向,可以认为 σL 是一常量,随着射孔位置不 同,作用在射孔上的平均周向应力 σθ1 ,射孔根部周向 应力 σθ2 有所不同,初裂缝形态、方位也会有所不同。

在 σθ1 显著大于 σL ,或二者接近,但射孔根部周向 应力 σθ2 大于 σL 时,人工初裂缝是垂直于钻孔水平段 的直立裂缝,随后转向裂缝面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 从式(6)可以看出,θ 越小,σθ1 越大,在 θ <60°时,可能 存在 σθ1L ;或二者接近,射孔根部周向应力 σθ2 大于 σL 。 从而出现垂直钻孔水平段的直立裂缝。

在 θ >60°时,可能出现 σθ1 显著小于 σL ,人工初 裂缝是沿着钻孔水平段、平行射孔轴的裂缝,随后转 向裂缝面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初裂缝形态受到 射孔轴取向的影响。

《2 南 232 -平 255 井压裂微地震监测》

2 南 232 -平 255 井压裂微地震监测

《2.1 南 232 -平 255 井的位置与参数》

2.1 南 232 -平 255 井的位置与参数

南 232 -平 255 井是大庆油田九厂的压裂井, 图 2 给出水平井的位置与钻孔水平段走向,水平段 东西走向,长度 548 m。 南 232 -平 255 井有 4 个射孔段,每段 0.5 m,射 5 孔。 射孔位置在竖直向上为 0°的圆周上,射孔位置 取在 120°,150°方向,与水平轴向下夹角为 30°处, 分别为 2 孔或 3 孔(表 1) 。

《图 2》

图 2 南 236 -平 255 井的监测井位置 及钻孔水平段走向

Fig.2 The position of monitored well and orientation of horizontal section of Nan 236-Ping 255 well

《表 1》

表 1 压裂射孔井段

Table 1 The fracture and perforated zone

水平段在井口西侧,表 2 给出其参数。

《表 2》

表 2 射孔井段的斜深、垂深、水平位移及平移方位

Table 2 The slanted depth, vertical depth,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direction of deviation of perforated zone

《2.2 南 232 -平 255 井监测结果》

2.2 南 232 -平 255 井监测结果

图 3 是微地震方法监测结果平面图,按表 2 的 参数标出井口位置和射孔段位置[2,3] 。 图中,大圆 点是监测台站位置,小点是监测到的微地震。 可以 看到,每一个射孔段都对应一组裂缝。 裂缝发育程 度自井口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三、四、二射孔段,第 二个射孔段裂缝最不发育。 近井人工裂缝,大体垂 直于射孔水平段走向:第一、二个射孔的人工裂缝方 向是北北东向,第三、四个射孔的的人工裂缝方向是 北北西向;远井裂缝有明显的转向北东东方向的最 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趋势。 受人工裂缝方向差异和 转向趋势的影响,使得第二、三射孔的人工裂缝在南 翼出现相互扰动,连成一片,难以判断一些微地震点 的归属。

《图 3》

图 3 南 232 -平 255 井监测结果平面图

Fig.3 The plane figure of monitored result of Nan 236-Ping 255 well

图 4 是监测结果的立体图,其中,4 条裂缝清晰 可见,与平面分析结果一致。

《图 4》

图 4 南 232 -平 255 井监测结果的立体图

Fig.4 The cube figure of monitored result of Nan 236-Ping 255 well

图 5 中,上侧图是压裂施工曲线,下侧图是微地震时间 -频度图。 该次压裂,分二段进行:第一段是 试压裂;第二段是正式压裂。 监测自 13:07 开始, 14:40 结束。 把二者的时间轴对齐,以比较施工过程与微地震频度。 可以看到,在开始加压、加砂时及 关井时,均出现频度较高的微地震。

《图 5》

图 5 压裂施工曲线与微地震时间 -频度图

Fig.5 The fracture construction curve and time-frequency of the microseism

《3 监测结果分析》

3 监测结果分析

大庆油田外围的应力测量结果如下[4]

σH,σh,σv 分别是大庆油田外围的最大、最小有 效水平主应力、垂向有效水平主应力;H 是深度,为 1 350 m。

据来自大庆油田的大量的人工裂缝监测结果, 大庆油田平均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 60°,对 于近东西向的钻孔水平段,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 的夹角 α 约 30°。

据射孔位置、方向,以竖直向上方向为 0° 的圆 周角 θ 为 120°,与水平轴夹角 30°。

把应力测试结果及夹角 α,圆周角 θ 代入式(3) 至式(6)中,可以计算出作用在射孔上的三向应力 值。 进而分析水平井人工裂缝形态和方位。

作用在射孔上的三向应力值为:

由公式(7)可以看出,σθ1 与 σL 相近,形成二种 裂缝均有可能。 应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射 孔根部应力集中的影响。

据式(1) ,在射孔根部,r =R,可以计算出:

由于 σθ2 远大于 σL ,在射孔根部出现压裂裂缝, 仅需较小的压裂压力,人工裂缝与 σθ2,σθ1平行。

压裂液首先经过射孔根部,出现沿射孔轴的直 立裂缝,σθ1又与 σL 相近,不会对裂缝的形成有明显 阻力,使初裂缝形成规模。 在裂缝延伸过程中,转向 裂缝面垂直最小主应力方向。 这一结果表明,即使 钻孔水平段大体沿着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由于钻 孔上的应力集中,多数人工裂缝仍然垂直钻孔水平 段,近井出现多条裂缝。 以前多认为若钻孔水平段 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则人工裂缝应该大体与水 平段平行。 由于钻孔壁的应力集中,实际裂缝方位 与以往的判断不同,而与水平段大体垂直。

这一结论与多数监测结果一致,在大庆油田七 厂的南 220 -平 331 井、南 214 -平 324 井、新疆吐 哈油田的红 2 -17 井均监测到类似的结果。

红 2 -17 井压裂是近年来少有的大型压裂,使 用二个压裂队,注液近千立方米。

根据气藏分布,红 2 -17 井设计裂缝方向沿钻 孔水平段走向,日产气 10 ×104 m3;监测到的人工裂 缝方向大体垂直钻孔水平段走向(见图 6) ,日产气 2.3 ×104 m3 ,远低于设计产量。

《图 6》

图 6 红 2 -17 井压裂监测结果平面图

Fig.6 The plane figure of monitored result of Hong 2-17 well

因此,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对压裂裂缝进行预 测与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据上述计算过程,可以通 过控制射孔位置、方向、深度来预测、控制压裂裂缝 方位、形态,从而提高压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