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02年 第4卷 第11期

台湾海峡地震危险性初析与海峡隧道修建的可行性研究

1.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310012

收稿日期: 2002-07-01 发布日期: 2002-11-2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欧亚和太平洋两板块沿大陆东缘相撞,形成一系列岛弧,台湾是其中之一。台湾海峡是弧陆碰撞带的前陆盆地,其上部为平整的第四纪细粒深水沉积,下部为上新世地层,中有阶梯状断裂,说明上新世以后构造运动有减弱之势。台岛的强震带释放了大量的板块逆冲撞压应力,对海峡起着屏障和保护作用;只在台岛南北两端外海N-W向类转换断层与滨海N-E向断裂的交汇地段才易发生强震。未来隧道拟选工区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加上烈度由地表向下衰减较快,故海床下隧道所遭到的烈度将更小。从地震构造角度看,修建隧道是可行的。

图片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参考文献

[ 1 ] 方晓阳.1998年台湾海峡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A].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 2 ] 彭阜南.台湾海峡及两岸地质工作的回顾与展望[A]:彭阜南, 陈运泰编.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地震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1

[ 3 ] 陈琴.序言[A].彭阜南, 陈运泰编.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地震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1

[ 4 ]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及所附新闻报道汇编[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 5 ] NasuN .MarineGeology[M ].Tokyo:TokyoUnivPress, 1980

[ 6 ] KobayashiK .EarthSciencesUndersea[M ], Tokyo:TokyoUnivPress, 1977

[ 7 ] BiqChingchang, ShyuCT , ChenJC , etal.Taiwan:Geology, geophysics, andmarinesediments, oceanbasinsandmargins[A], NarinAEM , StehliFG , UyedaS .ThePacificOcean[M ].vol.7A , NewYorkandLondon:PlenumPress, 1985

[ 8 ] BiqChingchang.Taiwan[A].MooresEM , FairbridgeRW .EncyclopediaofEuropeanandAsianRegionalgeology[M ].London:Chapman&Hall, 1997.711~717

[ 9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福建海洋研究所, 台湾海峡课题组.台湾海峡西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9

[10] 王洪涛, 范光禄, 郭振琪, 等.板块碰撞与台湾海峡两岸“热—震”能态结构的研究[A].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地震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1

[11] 蒋家桢.台湾海峡及其邻区岩石圈层下地幔流应力场[J].东海海洋, 1992, (2) :35~42 链接1

[12] 刘光厦, 赵文俊, 吴岫云, 等.台湾地区地壳厚度的研究———三维重力反演的初步结果[J].科学通报, 1990, 35 (24) :1892~1895 链接1

[13] YuHoshing, ChouYingwei.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oftheflexuralforebulgeandbasalunconformityofwesternTaiwanForelandBasin[J].Tectonophysics, 2001, 333:277~291 (tecto6290)

[14] 俞何兴, 陈汝勤.台湾海峡之沉积盆地[M ].编译馆主编, 台湾:渤海堂文化公司印行, 1996

[15] ShinTzaychyn.Someseismologicalaspectsofthe1999ChiChiearthquakeinTaiwan[J], AOC (Terrestrial, AtomosphericandOceanicScienics) , 2000, 11 (3) :555~566

[16] 刘聪桂, 陈文山.变脸的大地[M ].台北:台湾大学地质系, 1999

[17] BonillaMG .AnoteonhistoricandquaternaryfaultsinwesternTaiwan[A].OpenFileReportVersion1, US .DeptoftheInteriorUSGS[C].1999.99~447

[18] NationalEarthquakeInformationCenter (NEIC ) , USGS .EarthquakeBulletin:Taiwanandasupplement.1999

[19] 赵勇.漳州厦门地区新生代伸展构造与地震关系讨论[A]:彭阜南, 陈运泰主编.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地震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1

[20] 卓秀榕, 桂继光, 林树, 等.台湾海峡地震活动规律及断裂构造的地震学迹象[A].彭阜南, 陈运泰主编.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地震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1

[21] 郑天愉, 刘鹏程.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地震及其构造背景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1996, 39 (1) :66~79 链接1

[22] 马宗晋、徐杰、陈国光, 等.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北西向活动断裂系的初步探讨[A].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

[23] 彭阜南.唐山地震见闻记 (即唐山地震幕始末) [M ].台湾中兴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基金会出版, 2000

[24] 彭阜南, 叶银灿, 施 斌, 等.台湾海峡隧道地质与地震条件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 2001, 7 (2) :175~188 链接1

[25] 李 坪, 黄广思, 杨美娥.中国强震发生带地震构造的几点思考[J].高校地质学报, 2001, 7 (3) :245~256 链接1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