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04年 第6卷 第6期

长江三峡坝区地壳稳定性研究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 430072

收稿日期: 2003-08-15 发布日期: 2004-06-2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长江三峡大坝座落于黄陵断块南端由闪长花岗岩组成的完整岩体上。黄陵断块作为中国内陆的次级板块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自印支运动形成以来一直呈持续、缓慢的整体抬升,断块除向东南轻微倾斜外,内部构造变形不明显。断块为多条活动构造所围限,其中近南北向的远安和仙女山两条深大断裂为主要强震发生带。远安断裂带为豫西、鄂西、湘西山地和南阳、江汉、洞庭盆地的一条区域性分界线,全长约1000 km,该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6.5级地震(常德、南阳),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500km;仙女山断裂带沿香溪河向北延伸终止于青峰断裂,向南越过渔洋关后,形迹不明,全长达220 km,该断裂带具有发生6.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大坝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危险主要来自这两条强震发生带,对大坝的影响烈度预计为6°~7°,水平峰值加速度0.1~0.15g。

图片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三峡工程地质工作四十年[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 2 ] 李鄂荣.黄陵背斜震旦纪结晶岩.岩性.岩相及地质构造的研究[A]-水文工程地质论文集(2)三峡专辑[C].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

[ 3 ] 郑维钊,刘观亮,汪雄武.黄陵背斜北部崆岭群的太古宙信息[A],中国地质科学院宥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16号)[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 4 ] 胡载阳.试论图椅趟花岗岩的成因[A],宥昌地质学会论文集[C]宜昌;宜昌地区地质学会出版,19084

[ 5 ] 陈好寿,吕红.鄂西地区某些矿石铅的同位素模式年龄及源区特征值[M].宜昌:地区地质学会出版社,1984第6期李珉等:长江三峡坝区地壳稳定性研究33

[ 6 ] 高振中,白光弟,张或丹,等.三峡万古几沉浮一长江三峡地区沉积演化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 7 ] 李美美.湖北省地壳运动和主要构造体系[A].中国 分省构造体系研究论文集(n)[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 8 ] Li Ping,Li Yuanjun. A study of the crustl stability in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Area [ J ]. Engineering Sciences, 1 (1):24-25

[ 9 ] 李 坪,刘行松,张九海,等.三峡、丹江口地区地震 地质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10]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湖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0

[11] 李 砰,刘行松,谢梅杨,等.长江三峡坝区区域构造 背景及新构造运动的发展趋势[M].北京:国家科委 出版社,1965

[12] 叶良辅,谢家荣.扬子江流域巫山以下地质构造及地文史[J] .地质汇报7号,1925

[13] 谢家荣,刘秀辰.湖北西南部地质矿产[J] .地质汇 报9号,1927

[14] 巴尔博.扬子江流域地文发育史[J].地质专报甲种 第 14 号,1935

[15] 李愿军.长江三峡地区构造地貌研究[J] .水电能源 科学,1996,14(1):260 〜264

[16] 李安然,李愿军,曾心传,等.,峡东工程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17] 田陵君,李平忠,罗 雁.长江三峡河谷发育史[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18] 陈学波,等.长江三峡及邻区深部构造特征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19] Li Yuanjun. Research on the tectonic activity of the Three Gorge Region [ A ]. Proceedings of RMEG [ C ],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1997

[20] 李愿军.长江三峡地区地壳形变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地质,1991,13(3):250〜257

[21] 李愿军.反常系数法在三峡地区断裂活动性评价中 的应用用].水利学报,1997, (2):39〜44

[22] 李 砰,张世良,刘行松,等.对长江三峡东段新构造 的几点新认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23] 李 砰,李育慈,黄祖智,等.川滇强震区地震地质调 查汇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79

[24] Li Ping, Han Yuna, Chen Erlin, et al. Seismic intensity zonation for the marginal reg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 case study of the Xichang prefecture [ M ].Beijing: China Academic Publishers, 1985

[25] 李拜,黄广思,杨美娥.中国强震发生带地震构造的几点思考[J] .高校地质学报,2001,7(3):245〜 256

[26] 李愿军.关于高桥断裂及其活动性的讨论[J].华北 地震科学,1995,13(1):1〜8

[27] 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

[28] 许文年,蔡德所.地质缺陷对坝基及滑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