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 前言

目前,我国铁路承担了全社会 60 % 的煤炭运输任务。全国铁路主要干线承担的货运量中,煤炭运量一直保持相当比重,尤其是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等主要繁忙干线,在完成繁重旅客运输和其他货物运输的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煤炭运输。铁路对于保证煤炭在全国范围的有效供给,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关键作用。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占 2/3 以上。2007 年我国原煤产量 25.36 × 108 t[1],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 76.4 %;煤炭消费量 25.8 × 108 t[1],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69.5 % 。从环境保护和世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趋势来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的比重会逐步降低,但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预测 2010 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 26 × 108 t[2]。“十一五”期间,煤炭产量增长仍然集中在“三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该地区煤炭转化的规模,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压力增加,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供应缺口加大。尤其是 2008 年以来,煤炭需求旺盛,煤炭价格持续上扬,电煤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煤炭供需总体紧张。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价格和区域供需平衡等情况变化复杂,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2010 年煤炭规划需求总量将被提前突破。为了增强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继续加强铁路煤运通道建设,提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铁路运力支持。

《2 铁路煤运通道现状及问题》

2 铁路煤运通道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2.1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网络总量初具规模,路网结构有所改善,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与我国自然地理、经济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相适应的网络形态。到2007 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 7.8 × 104 km,每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铁路里程为 81 km,复线率达到 34.8 %,电气化率达到 32.6 % 。在煤炭运输方面,基本形成符合我国资源分布特点的重载煤炭运输网络,以大秦、朔黄、石太、侯月、陇海、宁西等铁路组成煤炭运输横向通道,以京沪、京九、京广、焦柳等铁路组成煤炭运输纵向通道。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我国全面加快了各个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外运通道的建设,煤炭运输能力持续大幅度提高,为国民经济安全、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大秦、朔黄铁路扩能改造及集疏运工程等煤运通道建设进展顺利,大量开行 10000 t 和 20000 t 重载组合列车,其中大秦铁路运量由 2002 年的 1 × 108 t 增长到 2007 年的 3 × 108 t,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京哈、京沪、京广、陇海、侯月等主要干线普遍开行了 5000 ~ 6000 t 货物列车,目前我国已贯通 5000 t 以上重载列车的里程达到 10701 km 。2007 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分别完成 31.4 × 108 t,其中煤炭运量完成 15.4 × 108 t[3],占全国铁路货运量的 49 % 。

《2.2 问题》

2.2 问题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总体上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煤炭供给仍处于紧张状态,“三西”地区煤炭东运下水和直达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运力长期不足,影响这些地区煤炭稳定供应,铁路不适应煤炭运输的需要。 主要问题,一是煤炭运输专用铁路少、负荷重、压力大,不利于煤炭运输的安全;二是主要干线能力不足,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铁路是全国铁路主要干线,也是煤炭运输主要通道,能力利用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由于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各通道客运专线尚未竣工投产,预计运输能力紧张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煤炭需求增长强劲与煤炭生产供应能力增长平缓之间存在矛盾,煤炭供应偏紧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3 加强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的发展思路》

3 加强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的发展思路

根据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铁路运输,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加快煤运通道建设,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铁路将围绕我国煤炭基地运输需求,在建设客运专线等相关线路,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的同时,加快煤运通道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力度,形成运力强大、组织先进、功能完善的煤炭运输系统。

《3.1 扩大主要干线煤炭运输能力》

3.1 扩大主要干线煤炭运输能力

目前,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等主要干线能力紧张,平均运输密度是全路平均值的 3 倍。除已投产的秦沈客运专线外,均为客货混跑模式,客运快速和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为缓解繁忙干线能力紧张状况,我国规划建设京沪、京广、京哈、杭甬深和陇海、浙赣、青太、沪汉蓉“四纵四横”客运专线[4],突出繁忙通道实施客货分线运输,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铁路运输,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运和煤炭运输网络。同时,扩展西部地区路网,强化中部地区路网,完善东部地区路网,加强集装箱运输系统和主要客货枢纽建设。根据《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20 年铁路网总规模达到 12 × 104 km 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 50 % 和 60 %,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 1.5 × 104 km 以上,城市轨道交通 2500 km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繁忙干线将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扩大煤炭运输能力。

《3.2 规划建设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

3.2 规划建设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

为了建设稳定可靠的煤炭供应基地,国家加快了神东、陕北、黄陇(华亭)、晋北、晋中、晋东、鲁西、两淮、冀中、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 13 个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步伐。2005 年,13 个大型基地煤炭产量已达 18.3 × 108 t, 占全国总产量的 83.6 %[2]。为保证煤炭运输需求,围绕国家规划的 13 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根据铁路煤炭运输径路实际情况,铁路规划了大同(含蒙西地区)、神府、太原(含晋南地区)、晋东南、陕西、贵州、河南、兖州、两淮、黑龙江东部等 10 个煤炭运输基地[4]。针对各煤炭运输基地,通过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形成大能力煤运通道,使 10 个煤炭运输基地对外运输能力达到 18 × 108 t 左右。

对于“三西” 地区煤炭运输基地,重点是强化“三西”煤炭出海通道,打通“三西”至中南地区煤运通道。“三西”地区铁路煤炭运输北通道由大秦、丰沙大、京原、集通、朔黄铁路组成,中通道由石太、邯长铁路组成,南通道由太焦、侯月、南同蒲、陇海、西康、宁西铁路组成。根据相关规划,通过实施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扩能及集疏运配套改造工程,使铁路运输能力分别达到 4 × 108 t 和 2 × 108 t[5];通过建设石太客运专线,完成石德、胶济铁路电化改造,形成一条山西中部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建设郑西客运专线,释放既有陇海铁路货运能力,建设包西铁路通道,实施侯月铁路扩能改造,使石太、侯月、陇海铁路煤炭运输能力分别提高到 1 × 108 t左右;同时,实施丰沙大、京原线、西康线、宁西铁路等铁路扩能改造,以满足“三西”地区煤炭外运需要。

继续加强其他煤炭运输基地的铁路煤运通道建设。对于河南煤炭运输基地,通过建设京广客运专线,释放既有铁路货运能力,货运能力可提高到 1 × 108 t 以上;同时,实施焦柳线电气化改造,提高煤炭运输能力。对于兖州煤炭运输基地,通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既有铁路主要用于货物运输,能力可提高到 1 × 108 t 以上;实施兖石线扩能改造,货运能力可提高到 1 × 108 t 左右。两淮基地的煤炭主要通过京沪、淮南线外运,对淮南铁路进行扩能改造及相关设备配套,加上京沪线提供的能力,总外运能力可达到 1.2 × 108 t 。对于贵州煤炭运输基地,通过对南昆线、株六线、黔桂线、内昆线和六盘水至昆明复线实施改造,总运输能力可以满足运输需求。对于黑龙江东部基地,通过改造滨绥铁线和绥佳线,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根据铁路相关规划,为了加强铁路煤炭运输能力,在改造煤炭运输基地既有铁路的同时,新建长治—泰安、邢台—黄骅、东胜—乌海、准格尔—东胜、准格尔—神木、白音华—赤峰—锦州、阜新—巴彦乌拉、巴彦乌拉—新邱、锡林浩特—乌兰浩特、西安—平凉、宿州—淮安等以煤炭运输为主的铁路。

《3.3 研究建设大能力煤炭运输新通道》

3.3 研究建设大能力煤炭运输新通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运输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铁路煤炭运输系统需要在既有规划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强,并为铁路的可持续发展留出充分空间,以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围绕“三西”地区煤炭生产基地,2007 年大秦、朔黄铁路分别完成 3 × 108 t 和 1.3 × 108 t 煤炭运输任务,目前,这两条大能力煤炭运输专线能力均很紧张。2008 年,大秦、朔黄铁路煤炭运输计划分别为 3.5 × 108 t 和 1.39 × 108 t,通过实施线路扩能和集疏运系统配套改造,近几年将分别实现 4 × 108 t 和 2 × 108 t 煤炭输送能力的目标。受大秦、朔黄铁路终极能力制约,“三西”地区需要新建大能力铁路煤运新通道。另外,由于铁路相关规划新增煤炭运力主要集中在“三西”地区北通道上,山西中南部等地的运能增加有限。根据今年我国煤炭消费需求增长速度,研究建设新的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炭运输安全,增强铁路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紧急状况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持续增长,一些传统产煤区的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枯竭。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区,由于距离内地经济中心较远,受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每年仅有少量煤炭供应河西走廊地区。规划建设新疆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将促进新疆煤炭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三西”煤炭基地实施保护型开发,保障国家能源体系的安全性和机动性。

《4 建议》

4 建议

根据我国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的实际,结合国民经济社会的需要,未来大宗原材料物资运输仍将是运输的主流,必须依靠成本低、效率高的铁路来完成。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以铁路为骨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必须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运输能力。为充分发挥铁路的比较优势,在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过程中,提出如下建议:

1) 铁路煤炭运输通道线网布局要注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整体优势,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2) 结合我国煤炭基地开发建设情况,做好铁路支线、矿区铁路、集运站等配套建设,提高煤炭运输的保障能力。

3) 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对一些社会投资者有较高积极性、界面比较清晰、投资效益有保证的运煤专线和其他煤运通道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

4) 既有铁路的改造,在满足运输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节约土地资源,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