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02

年份

2023 3

2022 2

2020 1

2019 2

2018 2

2016 2

2015 1

2014 2

2013 5

2012 18

2011 8

2010 14

2009 20

2008 4

2007 2

2006 5

2005 2

2004 1

2003 4

2002 2

展开 ︾

关键词

汶川地震 9

勘探开发 8

微地震监测 8

地震 7

地震预测 6

临震信号 3

可持续发展 3

地震灾害 3

大庆油田 3

技术 3

油气资源 3

中国 2

中国近海 2

勘探 2

发展方向 2

台湾海峡 2

四川盆地 2

地质灾害 2

地震勘探 2

地震区划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地震勘探方法在川东深层富钾卤水勘探中的应用

阎建国,侯磊,赵玉红,杨晓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0期   页码 59-65

摘要:

地震勘探方法作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一种,不仅在其擅长的油气资源勘探领域,而且在找寻其他矿藏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用油气勘探的技术思路,结合富钾卤水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地层深部富钾卤水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和应用效果,总结寻找卤水矿藏可运用的地震勘探解释技术和流程。四川盆地东部某富钾卤水区的实际应用表明,地震勘探方法能较好地圈定富钾卤水储层,并能提出勘探远景区。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富钾卤水     裂缝     层拉平     四川盆地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推动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

李庆忠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8期   页码 25-28

摘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寻找油气田的重要手段,我国克拉玛依、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都是用物探发现,再经打探井查明的。60年代以来物探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物探装备也不断更新。用三维地震勘探查明地下构造的精度不断提高。今后物探不仅要解决寻找油气田的课题,还会进一步为油气田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物探     三维地震勘探    

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刘建中,唐春华,左建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0期   页码 54-58

摘要:

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提高微地震监测系统质量,降低仪器前端噪音,记到更多、更小的微地震,夯实微地震监测的理论基础。同时增多微地震监测台数,一次监测获取更多可以对比的资料是微地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引入常规地震勘探理论也可以提高微地震监测水平,形成完整的微地震学理论。上述三者是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除了用于油田压裂、注水监测外,还可应用于地震勘探,矿山、水库安全预报领域。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地震勘探     压裂监测     注水监测    

物探装备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王铁军,郝会民,李国旗,罗福龙,陶知非,陈联青,侯金海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5期   页码 78-83

摘要: 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6次升级换代,契而不舍地追踪国外先进技术,保持了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的局面;可控震源技术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道路,经过20多年的艰辛研发,达到领先或局部领先国际的技术水平;地震辅助装备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开发”方针,经历30多年探索与创新,使国产设备闪亮挤身于国际勘探市场。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装备     地震仪器     可控震源     运载设备     物探钻机    

中国地震区划

时振梁,李裕澈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6期   页码 65-68

摘要:

简要介绍编制中国地震区划图(1990)的技术途径。结合对我国地震活动时间和空间不均匀分布认识和我国地震预测方面的科研成果,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作出几点重要改进。

关键词: 地震区划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风险水平    

用微地震监测结果预报水库、矿山有害地震

刘建中,刘国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4期   页码 45-48

摘要:

论述了微地震监测结果在水库、矿山有害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笔者认为,把监测域扩大至微地震范围,可以扩大数据量,增大预报可靠性。实际微地震监测结果支持预报扩大,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用以震报震理论,可以在水库、矿山有害地震预报上取得突破。

关键词: 水库     矿山     地震灾害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周年与地质灾害防治再思考

卢耀如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36-43

摘要: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年时间,地震造成巨大灾害至今不能忘记,应当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地去思考分析地震灾害的机理,以期能为今后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川滇地震历史     地质灾害     地震机理    

我国地震预测成绩的回顾与统计

高建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29-131

摘要:

地震预测预报的难度大,但并非了无痕迹或不可知,我国每次较大的地震都有案例总结。统计表明,近40 年来,有77 次地震在发生前均有中期、短期甚至临震预测,不能因为汶川地震预测的失败,就全面抹杀中国的地震预报成绩,即我国的地震预测成绩是应予肯定的,汶川地震也并非是无前兆的&ldquo

关键词: 地震     地震预测     中国近30 多年的地震预报统计    

中国石油勘探战略东移与大庆油田的发现

赵文津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2期   页码 17-27

摘要:

中国石油勘探战略东移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做出的重大决策,石油部、地质部积极执行,联合攻关,发现了大庆油田。

关键词: 石油     石油勘探     大庆油田    

就汶川地震失报探讨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再论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

赵文津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4-15

摘要:

根据我国多年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就地震发生的机理、预报研究的基本途径以及汶川地震发生机理和失报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测震学应用的局限性及地应力转移和追踪;提出了今后地震预报工作的9点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预报     地应力     李四光    

新时期大庆油田勘探工程的哲学思考

王玉普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3期   页码 21-24

摘要:

“十五”期间,大庆油田积极采用工程哲学思想指导勘探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并获得了四点新启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局限又会造成认识的局限,发展地看待历史结论才能实现大突破;勘探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机遇也是并存的,辩证地解决好这一矛盾才能获得大发现;找油能力是生产力,组织管理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才能促进勘探工作大发展;勘探思想的解放是内因和基础,勘探技术的发展是外因和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才能发生质变。大庆油田“两项识别技术”的创新和“三项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勘探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勘探     工程     哲学    

汶川地震应急救援科学启示种种

徐德诗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00-106

摘要:

通过对汶川巨灾震惊世界的抗震救灾实践的研究,获得对地震应急救援的科学启示种种,如抢救生命第一、信息维系生命、应急预案突破、专业紧急救援起作用抓住种种启示,以人为本,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就能够随时做好巨灾应急救援的准备,实现保护人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的目标。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应急救援     科学启示    

中国核电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相关问题

李小军,贺秋梅,侯春林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4期   页码 75-82

摘要:

基于中国核电工程选址和建设的实际工作,探讨了核电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几个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包括不同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采用、地震动衰减关系的选取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综合取值等分析了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弥散地震衰减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变迁,比较分析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性方法中构造地震、弥散地震的计算结果和概率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a.综合考虑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方法的计算结果已成为中国核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基本思路,其中弥散地震是一个需要特殊考虑的问题;b.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方法计算结果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控制作用受区域地震活动性强弱的影响;c.在地震活动性较弱的地区,确定性方法特别是弥散地震计算结果基本上控制着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取值,而在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强的地区,更倾向于由概率方法计算结果控制。

关键词: 核电厂     设计地震    确定性方法     概率方法     地震动衰减关系     弥散地震     不确定性    

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傅成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8期   页码 15-21

摘要:

主要介绍了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科技体系建设的背景、发展历程、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建设特色、建设效果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 海洋石油天然气     勘探开发     科技创新     体系建设    

汶川地震后对大坝抗震安全的思考

陈厚群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44-53

摘要:

简要概述了震区大坝,尤其是坝高超过100 m的4座大坝的震情;总结了此次破坏性地震中有关大坝安全的经验教训;对在我国强震区兴建高坝的有关大坝抗震安全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经验教训     水库地震     优先战略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地震勘探方法在川东深层富钾卤水勘探中的应用

阎建国,侯磊,赵玉红,杨晓玉

期刊论文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推动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

李庆忠

期刊论文

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刘建中,唐春华,左建军

期刊论文

物探装备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王铁军,郝会民,李国旗,罗福龙,陶知非,陈联青,侯金海

期刊论文

中国地震区划

时振梁,李裕澈

期刊论文

用微地震监测结果预报水库、矿山有害地震

刘建中,刘国华

期刊论文

汶川大地震周年与地质灾害防治再思考

卢耀如

期刊论文

我国地震预测成绩的回顾与统计

高建国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勘探战略东移与大庆油田的发现

赵文津

期刊论文

就汶川地震失报探讨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再论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

赵文津

期刊论文

新时期大庆油田勘探工程的哲学思考

王玉普

期刊论文

汶川地震应急救援科学启示种种

徐德诗

期刊论文

中国核电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相关问题

李小军,贺秋梅,侯春林

期刊论文

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傅成玉

期刊论文

汶川地震后对大坝抗震安全的思考

陈厚群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