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598

会议视频 21

会议信息 7

会议专题 1

年份

2024 1

2023 48

2022 45

2021 48

2020 25

2019 37

2018 29

2017 38

2016 15

2015 9

2014 19

2013 21

2012 22

2011 19

2010 22

2009 24

2008 29

2007 36

2006 28

2005 32

展开 ︾

关键词

数学模型 13

模型 10

模型试验 9

数值模拟 8

智能制造 6

深度学习 5

不确定性 4

人工智能 4

地震 4

机器学习 4

能源 4

COVID-19 3

DX桩 3

GM(1 3

悬索桥 3

计算机模拟 3

1)模型 2

D区 2

Preissmann格式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汶川地震沙层应变的短临前兆

王玉莹,佟晓辉,孙晓明,孙威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46-152

摘要:

应用北京昌平及西集沙层应力仪观测资料,根据该仪器以往30 年所观测到的地震震例以及2004年12 月26 日印尼8.7 级地震的前兆特征;沙层应力仪记录的汶川8.0 级地震短临前兆过程,符合沙层应力仪多年监测实践总结出来的物理模型,尤其是2008 年3 月开始出现的短临异常时间与形态的阶段性变化,临震异常特征明显,与卫星热红外等其他观测项目具有很好的时间同步性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沙层应力    沙层应力物理模型     临震信号    

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

孙威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7期   页码 7-17

摘要:

讨论地震前兆有它自已的物理模型,地震孕育全过程分为加载、相持、卸载、短临和临震5个阶段;多次例证明,破坏性地震的物理模型是会重复和再现的

关键词: 破坏性地震     物理模型     临震信号     地震前兆    

材料的一种新型应力应变模型

张于贤,王红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8期   页码 88-91

摘要:

为研究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的残余应力,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应力应变模型,该模型比别的模型更接近于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用钢的实际工作情况;以某材料为例介绍了确定该新型模型的方法,并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由一般的拉伸曲线求解该新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自增强     应力应变模型     硬化参数    

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污染物扩散输移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

吴修广,沈永明,王敏,杨志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7期   页码 60-64

摘要:

对浅水流动的控制方程和深度平均的污染物扩散输移的控制方程进行坐标变换,湍流的模拟采用各向异性代数应力湍流模式,建立了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水流计算和污染物扩散输移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采用具有浓度实测值的实验室连续弯道进行模型验证,对本模型计算的浓度分布与k-ε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了本模型在处理各向异性明显优于k-ε模型

关键词: 污染物     扩散输移     各向异性     代数应力湍流模型     k-ε模型    

高压VDMOS的一种高精度静态物理模型

鲍嘉明,孙伟锋,赵 野,陆生礼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2期   页码 72-78

摘要:

提出了高压VDMOS的一种高精度静态物理模型(HASPM)。在该模型中,基于更为合理的假设而使得用解析方法求得了双扩散沟道区中的电场和电压;通过深入研究VDMOS 内部的物理特性,给出了一个关于漂移区电场的微分方程,并在整个漂移区都用解析方法求解了该微分方程,由此求得了漂移区的电压降计算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漏端电流接近饱和处的稳定性有较大提高,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特别是在栅电压与漏电压都比较大的情况下,其计算精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垂直双扩散MOS场效应晶体管     静态物理模型     解析方法    

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足尺模型试验及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方志,唐盛华,何鑫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10期   页码 73-81

摘要:

对一片3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和一片2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破坏模式分别为预应力筋拉断和顶板混凝土压碎,按能量的观点计算的延性指标小箱梁和空心板分别为重点介绍了卸载曲线如何在应力-应变、弯矩-曲率及荷载-位移3个层面进行计算。通过程序,对预应力筋配筋量、预应力筋张拉系数对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性能及延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应力混凝土     箱梁     足尺模型试验     非线性分析     承载力     延性    

DX桩桩周土应力场分布的模型试验研究

唐松涛,陈立宏,袁希雨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1期   页码 105-112

摘要:

通过室内小比尺的模型试验,可以进一步为确定DX桩沉降计算公式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小型模型试验箱中,通过采用杠杆加砝码的装置对22 mm桩径的DX桩在砂土中进行研究,测定单桩的桩顶荷载-桩顶位移曲线,确定承载力,并与相同情况下的直孔桩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微型土压力盒测定土中应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DX桩的承载力及沉降特性明显优于直孔桩;承力盘在上部和下部时,DX桩尽管承载力相差不大,但是盘在下部时会增大桩端附近土体的应力;两个承力盘的DX桩,两盘受力比较一致,且盘受力的影响范围,在竖

关键词: DX桩     土压力盒     应力量测    

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工程应用

陈德成,魏松,曲广吉,朱安文,肖益芳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10期   页码 59-63

摘要: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并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达到实际工程应用水平的修正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计算过程,指出了修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途径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修正     实验模型     灵敏度分析     动力缩聚     频率     模态    

岩爆的力学模型物理数值模拟述评

祝方才,宋锦泉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3期   页码 83-89

摘要:

结合现有的岩爆研究情况,对岩爆发生机制的力学模型以及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介绍可资岩爆借鉴的研究领域,提出岩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岩爆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损伤     蠕变    

建筑信息物理模型:一种建筑信息描述新形式

杨启亮,邢建春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5期   页码 222-232 doi: 10.15302/J-SSCAE-2023.07.027

摘要: BIPM由建筑基本信息模型物理模型、交互模型构成,统一了建筑外在几何属性信息、内在物理机理的描述。">7],提出一种建筑信息描述新形式的建筑信息物理模型(BIPM),阐明建筑固有的静态信息模型与动态交互模型物理规律模型叠加 / 融合的一般性原理、方法和技术,形成建筑物理实体在信息世界中的数字孪生体

二是物理模型,作为对建筑物理行为内在机理规律的刻画,包括建筑基本实体的时变特性、功能特性,如空调机组换热过程物理解析模型、门的力学模型、结构老化疲劳规律等。针对BIPM的物理模型实现方法,研究基于解析模型的建筑物理模型构件化封装与调用,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生成黑盒模型的建筑物理模型实体化封装、调用、演化。研究BIPM物理模型自动随时间演化的机制及方法,以自适应演化实现物理模型与实际物理体性能的自主同步,使BIPM内部封装的物理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物理性能。

二是BIPM驱动物理体自适应寻优方法。

关键词: 建筑信息描述;信息模型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孪生;建筑工业软件    

泰州大桥中塔沉井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

阮静,胡丰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5期   页码 57-61

摘要: 为确保泰州大桥中塔沉井基础的安全和稳定,开展了1∶100的模型试验,获取了泰州大桥沉井极限承载力以及沉井埋深、土体含水量、侧壁摩阻力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关键词: 沉井承载力     泰州大桥     物理模型试验    

非均质岩体中一维应力波演化过程分析

钟光复,王志亮,李永池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5期   页码 58-62

摘要: 把岩石介质的弹塑性帽盖模型耦合到有限差分法程序中,对一维爆轰波在非均质岩石体中的传播、演化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着重探讨了一维应力波从“硬”岩石层进入“软”岩石层、从“软”岩石层进入“硬”岩石层时,波在形状和强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岩石介质中存在的“软弱夹层”对一维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 岩石介质     一维应力    帽盖模型     传播与演化    

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箱梁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郑开启,卜红旗,刘钊,惠卓,吕志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8期   页码 89-94

摘要:

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引桥为背景,开展了一孔48 m跨径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箱梁的足尺模型试验,以研究该类箱梁在正常使用阶段和施工状态下的结构行为本文重点研究正常使用荷载和梁上运梁两种工况下梁体应力状况与位移变化等结构静力性能,并与试验梁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阶段,加、卸载后拼装梁体残余变形较小,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整体性较好;键齿接缝两侧基本无相对滑移,接缝截面纵向应变沿梁高大致呈线性变化,力学行为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体外预应力束在转向处基本无滑移,体内外预应力增量随跨中弯矩基本呈线性变化;在梁上运梁工况下,实测梁体下缘压应力储备充足,满足运梁安全性要求。

关键词: 节段预制拼装     模型试验     体外预应力     足尺试验    

HRT波方法准确预测强震时空强的可行性及其汶川8级等强震的

赵玉林,钱复业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11-122

摘要:

潮汐力谐振共振波地震短临预测方法(简称HRT 波法)是由前所记HRT 波根据HRT 波预测模型,在前同时测定给出地震三要素(地点、震级和时间)的一种新方法,把过程与前兆产生机理视为“黑箱”,选已知大自然存在的潮汐力波作输入信号;使用专门研发的“PS -100”HRT 波接收网站记录HRT波(输出信 号),辨识得到与震源区介质状态有关的关系式,建立了HT 波与RT 波短临预测模型(HRT 波预测模型)。

关键词: “黑箱”与HRT 波预测模型     “PS -100”HRT 波接收网站     波动前兆的发现及其规律性     HRT 波模型的实用性    

广州市2 046例前育龄妇女TORCH检查状况分析

余志衡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5期   页码 63-66

摘要: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对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进行前筛查和孕早期普查的2 046 例妇女进行广州市前和孕早期妇女TORCH感染率较高,应该积极进行监测和宣传,早发现,早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与残疾发生。

关键词: TORCH     感染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出生缺陷     前检查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汶川地震沙层应变的短临前兆

王玉莹,佟晓辉,孙晓明,孙威

期刊论文

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

孙威

期刊论文

材料的一种新型应力应变模型

张于贤,王红

期刊论文

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污染物扩散输移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

吴修广,沈永明,王敏,杨志峰

期刊论文

高压VDMOS的一种高精度静态物理模型

鲍嘉明,孙伟锋,赵 野,陆生礼

期刊论文

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足尺模型试验及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方志,唐盛华,何鑫

期刊论文

DX桩桩周土应力场分布的模型试验研究

唐松涛,陈立宏,袁希雨

期刊论文

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工程应用

陈德成,魏松,曲广吉,朱安文,肖益芳

期刊论文

岩爆的力学模型物理数值模拟述评

祝方才,宋锦泉

期刊论文

建筑信息物理模型:一种建筑信息描述新形式

杨启亮,邢建春

期刊论文

泰州大桥中塔沉井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

阮静,胡丰

期刊论文

非均质岩体中一维应力波演化过程分析

钟光复,王志亮,李永池

期刊论文

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箱梁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郑开启,卜红旗,刘钊,惠卓,吕志涛

期刊论文

HRT波方法准确预测强震时空强的可行性及其汶川8级等强震的

赵玉林,钱复业

期刊论文

广州市2 046例前育龄妇女TORCH检查状况分析

余志衡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