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592

会议视频 39

会议信息 4

年份

2024 2

2023 49

2022 55

2021 70

2020 37

2019 37

2018 50

2017 39

2016 27

2015 24

2014 19

2013 13

2012 14

2011 13

2010 23

2009 19

2008 17

2007 15

2006 12

2005 21

展开 ︾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33

可靠性 9

可持续性 8

安全性 8

战略性新兴产业 7

耐久性 5

肠道菌群 5

鲁棒性 5

地质灾害 4

新冠病毒肺炎 4

有效性 4

核能 4

能源 4

COVID-19 3

半旱地农业 3

增材制造 3

环境 3

调节性T细胞 3

2022全球工程前沿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天气变化及对海上风电的影响

葛珊珊,,张韧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11期   页码 71-77

摘要:

全面研究了我国灾害天气状况,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驱动因子以及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的响应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灾害天气     海上风电场    

灾害空间天气对我国电网安全的影响及风险

刘连光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9期   页码 29-33

摘要: 太阳周几次磁暴期间广东岭澳500 kV电网的地磁感应电流(GIC)实测数据,2010年西北陕、甘、青、宁750 kV电网GIC的计算结果,以及500~1 000 kV电网结构特点和1859年超级磁暴强度的分析,阐述了极端空间天气对我国未来特高压、大规模电网安全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应对极端空间天气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 空间天气     磁暴     GIC     特高压     电网安全    

青藏高原“敏感区”对我国灾害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监测

徐祥德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0期   页码 96-107

摘要:

根据中国区域大范围洪涝、暴雨、暴雪天气预报上游关键区,以及气候变化敏感区多圈层信息平台等重大需求。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灾害天气上游关键区与气候信号敏感区的观点出发,提出高原及周边观测工程建网新思路与应用新技术方案,设计、构建了新一代气象综合观测预警长期监测系统,实现科学试验-工程建设-工程应用开发途径,发展高原及周边敏感区灾害天气上游早期预警系统监测平台,为灾害天气预报与区域气候变化提供多功能业务服务应用平台;采用高原东缘南-北轴向观测数据信息(GPS监测站与AWS站)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上游关键敏感区     灾害天气     早期预警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

翟盘茂,刘静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55-63

摘要:

首先概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气候极值”的相关定义,并把极端事件分为单要素的极端事件、与天气现象有关的极端事件、多要素极端事件和极端气候事件指出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强降水事件更趋频繁,我国东部地区高温热浪天气更为明显;东北华北地区干旱趋势增加,尤其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最为明显;近10年来西南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为减轻日益增加的重大气象灾害的损失,我国有必要加强高影响极端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同时还必须根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加强工程防御措施,以防范和应对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和城市渍涝,以及与降水持续不足有关的重大干旱和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

关键词: 极端气候指数     高影响     气象灾害     工程    

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结构预测与应急对策

欧阳首承,谢娜,郝丽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9期   页码 9-13

摘要:

以V-3θ图的非规则信息结构分别分析了北京2004年7月10日和上海7月12日出现的突发性强对流降水、风暴和川东北的区域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结构特征,并简单地讨论了突发灾害天气的预测原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局地强对流降水天气或区域大暴雨在V-3θ图的结构上事先有明显的征兆而可预测;并作为有效的防灾、减灾和相应城市建设应考虑的排水、储水和防风等的特殊应急措施。

关键词: 溃变     结构分析     突发性强对流     防灾措施    

煤岩灾害动力现象危险预测中的定向定位研究

肖红飞,何学秋,冯涛,王恩元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11期   页码 81-86

摘要:

为了更好地应用非接触电磁辐射方法预测预报煤岩灾害动力现象的危险,借助于力电耦合方程计算出在天线的各个朝向电磁辐射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对某一个固定监测点结果的比较,就可以确定出某一个监测点电磁辐射信号的最佳监测方向以及应力变化最大(即危险最大)的方向;在巷道掘进过程中进行巷道迎头电磁辐射动态监测时,天线测定的位置应该放置在巷道高度方向的中部,并对着煤层层理方向,通过不断改变天线朝向来监测巷道迎头和两帮煤岩层的突出危险;可以通过应力场数值模拟得出的应力集中区来确定有效预测距离的范围现场电磁辐射信号测定结果表明,利用力电耦合研究煤岩灾害动力现象危险预测中危险区域的定向定位是可行的。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危险预测     定向定位     煤岩变形破裂     力电耦合     电磁辐射(EME)    

水库大坝的安全问题和已建大坝的抗震安全

Martin Wieland

《工程(英文)》 2016年 第2卷 第3期   页码 325-331 doi: 10.1016/J.ENG.2016.03.011

摘要:

对任何蓄水大坝工程的基本性能要求都是安全,它包括以下安全要素:①结构安全;②大坝安全监控;③运行安全和维护;④应急计划。长期安全包括:首先,分析影响项目的所有灾害,即自然环境灾害、人造环境灾害、特定项目和特定场地灾害。本文讨论的是大坝地震安全的特点。大坝是自20 世纪30 年代以来最早开始进行系统抗震结构设计的建筑物,但由于多数大坝设计采用的是现今认为已过时的地震设计标准和动态分析方法,因此无法了解那些老坝的地震安全。因此,需要基于当前最新做法,重新评估已建坝的地震安全,并改造有缺陷的大坝。通常建议对大坝进行特定场地的地震危险分析。当前的大坝以及用于控制强震后水库安全的设施必须能承受安全评估地震的地面运动。地震动参数可以利用概率或确定性地震危险分析确定。强震作用下,大坝可能发生非弹性变形,因此需要在时域内进行地震分析。此外,地震对大坝造成的危害包括地面震动、断层移动、块体移动等。

关键词: 大坝     抗震设计     地震安全     已建坝     设计标准     地震灾害     可持续     使用寿命    

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探测与研究

王赤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6期   页码 41-45

摘要: 近50年来,空间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四环境,其重要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初,空间物理学与空间应用的密切结合产生了专门研究和预报空间环境中灾害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轻或防止空间灾害并为人类活动服务的空间天气学。文章简要总结了国外及国内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探测的历程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未来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探测发展规划和探测路线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空间物理     空间天气     空间物理探测     发展规划    

基于风廓线雷达技术的沙尘天气监测研究

魏文寿,王敏仲,何清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10期   页码 51-56

摘要: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4月11日沙尘天气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启动爆发的水平风场、垂直速度和雷达等效回波强度特征研究表明:风廓线雷达是进行沙尘探测和监测的一种有效的高空大气遥感系统,它不仅可以捕捉到沙尘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而且能监测到沙尘在空中被输送的高度、厚度范围以及沙尘运动的垂直强度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扬沙和沙尘暴雷达等效回波强度约为-3~10 dBZ,浮尘等效回波强度约为-15~-3 dBZ;水平风垂直切变以及低空东风的维持是此次沙尘天气发生的动力成因。扬沙、沙尘暴发生时,大气垂直速度表现为上升运动,在较大水平风速及干燥下垫面的配合下,导致地面沙粒被输送到高空,形成了沙尘天气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沙尘天气     等效回波强度     监测    

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的建设与技术应用

许小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6期   页码 7-14

摘要: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已成为对灾害天气监测、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这一技术。我国从1998年开始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已将这项工程列入国债资金支持项目。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技术发展情况,目前我国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提出在发展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未来雷达技术在天气监测中的若干发展和应用领域。

关键词: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技术分析     系统建设与应用     未来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郑国光,郭学良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20-27

摘要:

对人工影响天气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天气的敏感性和脆弱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自1946年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开创以来,基于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的强烈需求,促进了人工影响天气学科的快速发展。经过60多年的发展,随着人类对自然天气过程认识的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笔者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科学技术现状、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国内外科技现状     发展趋势    

矿山安全减灾系统科学——矿山灾害

周利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7期   页码 90-94

摘要:

矿山灾害学是一门综合强并需不断扩充的矿山安全减灾科学。它与以往单一矿山灾害防治理论研究相比,具有综合、预测和经济三大特征;它的安全减灾原理包含了安全哲学、安全经济学等八大原理;它的研究模型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因此,矿山灾害学的研究,应以科学的系统论思想为指导,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法,既要从微观上研究矿山灾害中单一灾种事故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又要在宏观上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的方位切入,对矿山灾害进行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矿山灾害     矿山安全     矿山灾害   

工程建筑安全与地质灾害的机理与防治

卢耀如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8期   页码 22-29

摘要:

叙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认识,介绍了地质灾害概况,对常见的急变性地质灾害进行了说明,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科学发展     工程安全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系统

胡志晋,王广河,王雨增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7期   页码 87-91

摘要:

文章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增雨、防雹、消雾等)的基本科学原理、国内外的发展历史、现状、科技水平、效益以及国内的需求、组织、规模等概况。描述了我国典型的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天气云况监测预测、催化技术、数值模拟、通信指挥和效果评估等分系统。强调了科研支持系统的重要,提出了当前有关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的主要研究课题,阐述了长期稳定的科学示范试验的重要作用以及本领域的今后开拓方向。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     人工防雹     人工消雾     工程系    

汶川大地震周年与地质灾害防治再思考

卢耀如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36-43

摘要: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年时间,地震造成巨大灾害至今不能忘记,应当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地去思考分析地震灾害的机理,以期能为今后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川滇地震历史     地质灾害     地震机理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天气变化及对海上风电的影响

葛珊珊,,张韧

期刊论文

灾害空间天气对我国电网安全的影响及风险

刘连光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敏感区”对我国灾害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监测

徐祥德

期刊论文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

翟盘茂,刘静

期刊论文

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结构预测与应急对策

欧阳首承,谢娜,郝丽萍

期刊论文

煤岩灾害动力现象危险预测中的定向定位研究

肖红飞,何学秋,冯涛,王恩元

期刊论文

水库大坝的安全问题和已建大坝的抗震安全

Martin Wieland

期刊论文

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探测与研究

王赤

期刊论文

基于风廓线雷达技术的沙尘天气监测研究

魏文寿,王敏仲,何清

期刊论文

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的建设与技术应用

许小峰

期刊论文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郑国光,郭学良

期刊论文

矿山安全减灾系统科学——矿山灾害

周利华

期刊论文

工程建筑安全与地质灾害的机理与防治

卢耀如

期刊论文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系统

胡志晋,王广河,王雨增

期刊论文

汶川大地震周年与地质灾害防治再思考

卢耀如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