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450

年份

2024 2

2023 48

2022 52

2021 47

2020 47

2019 42

2018 39

2017 40

2016 22

2015 16

2014 6

2013 8

2012 7

2011 5

2010 8

2009 3

2008 10

2007 8

2006 9

2005 3

展开 ︾

关键词

互联网+ 9

智能制造 9

物联网 9

大数据 8

工业互联网 7

数据挖掘 7

互联网 6

互联网 + 5

人工智能 5

机器学习 5

工业4.0 4

云计算 3

区块链 3

《中国制造2025》 2

中国 2

信息物理系统 2

分布式系统 2

地理信息系统 2

增材制造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一种基于业务需求与流量感知的卫星网络多路径路由算法 Research Article

邢紫阳1,2,祁晖1,2,底晓强1,2,3,刘晋尧1,2,许睿1,2,陈静1,2,从立钢1,2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6期   页码 844-858 doi: 10.1631/FITEE.2200507

摘要: 随着低轨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的降低,以及其覆盖范围大、数据传输速率高等优点,低轨卫星已成为空地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地理位置及人们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用户数据需求差异会造成网络流量不均衡,可能导致网络拥塞进而影响数据传输。传统卫星网络获取网络信息收敛慢,无法细粒度收集全局网络信息,不利于计算最优路由。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SDN);快速用户互联连接QUIC);强化学习;Sketch;多业务需求;卫星网络    

我国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构想

沈荣骏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10期   页码 19-30

摘要:

地面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航天任务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产生了将互联扩展到空间、建立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的强烈需求,并提供了实现的技术可能性。探讨了我国航天任务中存在的不同卫星天地协议不统一、航天任务数据不能共享、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分析了对未来任务的需求,阐述了建设我国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外航天互联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的总体目标、组成、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的初步构想;分析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发展步骤建议。

关键词: 一体化航天互联     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     发展步骤    

工业互联平台:发展趋势与挑战

王晨,宋亮,李少昆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页码 15-19 doi: 10.15302/J-SSCAE-2018.02.003

摘要:

随着制造业和新一代互联、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工业互联高速发展。无论是国际制造业的领先企业,还是我国的制造业国家战略都明确了工业互联平台研发的重要性。本文对工业互联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释,并对平台在用户生态、开发者生态和数据生态构建中的挑战展开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工业互联平台在工业大数据系统与工业数据建模和分析方面所遇到的技术挑战。

关键词: 工业互联平台     工业大数据     数据分析    

深度学习与工业互联安全:应用与挑战

杨晨,马瑞成,王雨石,翟岩龙,祝烈煌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2期   页码 95-103 doi: 10.15302/J-SSCAE-2021.02.013

摘要:

工业互联安全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深度学习因其具有表达能力强、适应性好、可移植性高等优点而可支持“智能自主式”工业互联安全体系与方法构建,因此促进深度学习与工业互联安全的融合创新具有鲜明价值。本文从产业宏观、安全技术、深度学习系统等角度全面分析了发展需求,从设备层、控制层、网络层、应用层、数据层的角度剖析了深度学习应用于工业互联安全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工业互联深度学习应用在模型训练、模型预测方面的安全挑战

关键词: 工业互联安全     联网安全     深度学习     数据安全    

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

王奖,张勇军,李立浧,李钦豪,苏洁莹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65-73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11

摘要: 园区能源互联注重清洁能源消纳,强调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其“源–网–荷–储–充”的协调技术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关键,探索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数据中心与园区能源互联的研究各自独立,技术之间缺乏相互结合。本文针对目前两者融合研究的领域空白,首先分析了数据中心与园区能源互联技术的结合点,探讨其在设备规划、直流配电、余热回收、多能调度、负荷管理以及储能调度6 方面的关键技术与融合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基本建设架构,对商业与运营模式进行论证,并展望领域未来发展的重点。最后,针对我国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技术融合、试点实践、政策扶持及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保障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能源互联数据中心,设备规划,运行优化,商业模式    

互联+”经济模型与评估体系研究

何伟,孙克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页码 9-14 doi: 10.15302/J-SSCAE-2018.02.002

摘要:

互联与各领域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全球各国积极制定“互联+”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推动战略创新。本文分析了“互联+”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传导机制,构建理论模型。基于中国“互联+”发展现状,列举和分类“互联+”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估体系,用来量化“互联+”各领域在资源投入能力、融合应用水平并以“互联+”智能制造初步评估结果作为“互联+”评估体系的应用案例,量化和预测“互联+”智能制造发展和趋势。

关键词: 互联+     经济模型     评估体系    

互联与能源系统的融合形态与技术

张勇军,李立浧,陈泽兴,徐敏,刘平,蔡泽祥,韩永霞,许爱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页码 79-85 doi: 10.15302/J-SSCAE-2018.02.012

摘要:

基于互联技术和互联思维推进能源系统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种能源优化互补、供需互动开放共享的能源系统和生态体系,是能源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基于互联技术发展的背景,阐述了互联与能源系统融合的驱动力,探究了互联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基本形态,提出了互联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分阶段发展形态,即智能化、透明化、智慧化;最后,提出了互联与能源系统融合的相关关键技术

关键词: 互联思维     互联技术     能源系统     融合    

国外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布局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阳春,王海龙,李欲晓,陈磊,李幼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2期   页码 112-121 doi: 10.15302/J-SSCAE-2021.02.015

摘要:

工业互联安全产业是工业互联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一产业的布局已相对完善,我 国在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需求下,亟需科学优化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布局。本文运用文献调研和情报 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判了工业互联安全产业的发展需求,围绕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协同发展、资本整合、联盟生 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业互联安全产业的布局现状

关键词: 工业互联安全,工业互联安全产业,产业布局,均衡发展,自主创新    

面向“互联 +”的 OT 与 IT 融合发展研究

洪学海,蔡迪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18-23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15

摘要: 本文开展了OT与IT融合发展的需求分析,从建立工业物联网、发展跨平台分析框架、开发开放性平台、推行基于云端部署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方面梳理了OT与IT融合的现状;提出了建立OT与IT融合的全套计算栈、持续推进工业互联、加强OT与IT融合的安全保障等未来两类技术体系融合的技术路径。研究建议,强化OT与IT融合的技术标准化应用,建立包括评估关键资产风险、关注底层数据、加强检测系统开发、分离通信功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OT与IT融合的安全保障体系,以此为我国“互联

关键词: 互联 +     运营技术     信息技术     技术融合    

互联 +”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杨磊,于浩,吴东亚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124-130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1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 +”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互联 +”标准难以匹配“互联 +”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需求,标准体系亟待构建。本文旨在开展“互联 +”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梳理了与“互联 +”相关的通用关键技术标准、融合标准、细分行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情况,凝练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互联 +”标准制定、应用与推广机制建议。扎实的试点示范、科学的人才培养、稳妥的长效机制,是我国“互联 +”标准化工作的切实保障。

关键词: 互联 +     标准体系     标准化     行业应用    

互联+”智慧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锐,刘文清,卫晋晋,谢涛,王菲,李红华,杨靖文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页码 120-128 doi: 10.15302/J-SSCAE-2018.02.018

摘要:

“大数据”“互联+”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互联+”智慧环保建设是我国环境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理性选择,然而,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互联+”智慧环保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产效本研究基于对“互联+”智慧环保总体架构和目标内涵的解析,遵循指标具有代表性、独立性、可理解性、可采集性、可扩展性的原则,运用因素分析法、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三种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维度、14个要素、64个指标,对引导“互联+”智慧环保建设有序发展、促进环境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互联+     智慧环保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城市“互联+”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

范灵俊,杨菲,郑卫城,洪学海,范东睿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106-113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05

摘要:

构建城市“互联 +”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深入推进“互联 +”行动计划发展的关键领域。本文在分析需求、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城市“互联 +”新型基础设施需应对海量数据的有效汇聚、融合和应用,确保网络服务高并发、低延迟、高安全可靠的实时处理和响应。研究论证了构建城市“互联 +”新型基础设施的典型建设路径,即通过建设数据中台解决城市数据的高效融合和有效利用问题,通过城市“信息高铁站”提供高通量和高品质的服务,剖析了二者作为城市“互联 +”新阶段核心基础设施的概念支撑与技术要点。为推进我国“互联 +”的纵深发展,本文从前瞻规划、因城施策以及建设灵活运营模式等方面给出了建设城市“互联 +”新型基础设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新型基础设施,数据中台,信息高铁,高通量计算    

新3G系统——移动无线互联

侯自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7期   页码 86-92

摘要:

提出一种新3G宽带移动互联系统。该系统是在3G框架之内,使用3G的工作频率,采用现有的技术使之具有IMT-2000以后系统特征的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系统。竞争的运营商可以利用其已经有的固定宽带互联资源建设发展宽带无线移动互联,并且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在该系统上提供新话音和多媒体业务。

关键词: 第3代移动电话     移动互联     宽带移动无线互联     无线局     TD-LAS     移动IP     IPv6     IP核心网    

我国空间互联星座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李峰,禹航,丁睿,王宁远,王雨琦,周志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4期   页码 137-144 doi: 10.15302/J-SSCAE-2021.04.016

摘要:

空间互联星座系统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的重点方向。我国尚处于空间互联星座系统构建的筹备阶段,起步较晚,面临空间资源地位落后、自主标准受制、技术发展基础薄弱、传统应用领域受限、网络安全不可控等诸多风险因素,距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存在明显差距。针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开展空间互联星座系统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分析了空间互联建设的宏观需求,研判了国内外空间互联星座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空间互联星座系统建设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技术路线。研究认为,在推进我国空间互联星座系统的论证设计、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国家顶层统筹规划,加速抢占空间频率资源,加快卫星互联标准制定,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促进融合创新应用并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以此全面提升我国空间信息网络服务能力

关键词: 空间互联星座     频率轨道资源     卫星互联标准     网络安全     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络连接架构和发展趋势

余晓晖,张恒升,彭炎,李栋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4期   页码 79-84 doi: 10.15302/J-SSCAE-2018.04.013

摘要:

网络作为工业互联三大功能体系之一,为工业全要素的全面互联提供基础设施。现有的“两层三级”工业网络难以满足工业互联新业务、新模式的发展需求,不断出现的新型网络技术推动网络架构演进。本文给出了工业互联网络连接框架,并建议工业企业根据业务、实时性、传输方式等需求建设工厂内网络,根据不同业务发展的要求选择三种专线和一种上网连接方式构建工厂外网络。

关键词: 工厂内网络     工厂外网络     开放     融合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一种基于业务需求与流量感知的卫星网络多路径路由算法

邢紫阳1,2,祁晖1,2,底晓强1,2,3,刘晋尧1,2,许睿1,2,陈静1,2,从立钢1,2

期刊论文

我国天地一体化航天互联构想

沈荣骏

期刊论文

工业互联平台:发展趋势与挑战

王晨,宋亮,李少昆

期刊论文

深度学习与工业互联安全:应用与挑战

杨晨,马瑞成,王雨石,翟岩龙,祝烈煌

期刊论文

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

王奖,张勇军,李立浧,李钦豪,苏洁莹

期刊论文

互联+”经济模型与评估体系研究

何伟,孙克

期刊论文

互联与能源系统的融合形态与技术

张勇军,李立浧,陈泽兴,徐敏,刘平,蔡泽祥,韩永霞,许爱东

期刊论文

国外工业互联安全产业布局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阳春,王海龙,李欲晓,陈磊,李幼平

期刊论文

面向“互联 +”的 OT 与 IT 融合发展研究

洪学海,蔡迪

期刊论文

互联 +”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杨磊,于浩,吴东亚

期刊论文

互联+”智慧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锐,刘文清,卫晋晋,谢涛,王菲,李红华,杨靖文

期刊论文

构建城市“互联+”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

范灵俊,杨菲,郑卫城,洪学海,范东睿

期刊论文

新3G系统——移动无线互联

侯自强

期刊论文

我国空间互联星座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李峰,禹航,丁睿,王宁远,王雨琦,周志成

期刊论文

工业互联网络连接架构和发展趋势

余晓晖,张恒升,彭炎,李栋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