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640

会议视频 33

会议信息 4

年份

2023 82

2022 123

2021 78

2020 51

2019 31

2018 31

2017 28

2016 19

2015 25

2014 17

2013 26

2012 16

2011 16

2010 16

2009 21

2008 16

2007 28

2006 9

2005 6

2004 7

展开 ︾

关键词

3D打印 13

院士大会 9

增材制造 8

经济 5

医学 3

空间可展开结构 3

营养健康 3

2020 2

3D生物打印 2

4D打印 2

FY-3卫星 2

三峡升船机 2

人工神经网络 2

创新设计 2

工程管理 2

微波遥感 2

支架 2

湿度 2

组织工程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风云三号卫星先进微波大气探测系统设计与研制

张升伟,王振占,孙茂华,何宝宇,姜景山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7期   页码 81-87

摘要:

先进微波大气探测(AMAS)是安装在风云三号卫星(C/D星)上的新一代微波湿度计,是风云三号卫星(A/B星)微波湿度计的继承和发展。89 GHz(垂直极化)、118.75 GHz(水平极化,八通道)、150 GHz(垂直极化)、183.31 GHz(水平极化,五通道),仍采用垂直于飞行方向的交轨扫描方式,科学目标是探测全球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本文介绍了微波湿度计-II的系统设计与构成,描述了微波湿度计-II的性能指标要求。测试结果表明,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风云三号(FY-3)卫星     先进微波大气探测     交轨扫描     大气温度     湿度    

FY-3卫星微波成像延寿技术分析和研究

刘高峰,陈卫英,翁艺航,于爽,王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7期   页码 101-105

摘要:

针对风云三号(FY-3)卫星在轨寿命从3年延长到5年的特点,分析了寿命延长存在的风险,并对微波成像可靠性关键项目的扫描驱动系统和接收机系统的可靠度作了预估通过具体的分析与产品的改进,能够为微波成像在轨正常运行提供稳定有效的保障。最后,为了证明产品延寿技术的可靠性,提出了进行加速寿命试验的设想。

关键词: 微波成像     扫描驱动     接收机     寿命     可靠性    

风云三号微波湿度天线设计与分析

王宏建,李靖,刘和光,张升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4期   页码 39-45

摘要:

风云三号(FY-3湿度天线接收各种目标的微波辐射能量,因此天线好坏对整个微波湿度系统性能及应用影响极大。FY-3湿度天线具有高增益、低噪声和高的波束效率,采用偏馈抛物面天线形式,天线频率分别达到150 GHz和183 GHz,是目前国内有效载荷的最高频率,其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的空白,也使我国航天器天线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 FY-3湿度     偏馈抛物面天线     波纹喇叭     遥感    

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

孟执中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10期   页码 1-5

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性能,星载十通道扫描辐射计和长寿命、高可靠极轨卫星平台取得的成功;重点介绍了中国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FY-3)的总体概况,归纳了卫星的技术特点。

关键词: 极轨气象卫星     FY-1卫星     FY-3卫星    

风云三号A星微波湿度计数据处理与应用

何杰颖,张升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0期   页码 47-53

摘要:

主要介绍了风云三号A星(FY-3A)有效载荷之一——微波湿度计的结构、运行状态以及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的具体形式。反演北京地区2008年7—12月相对湿度和水汽密度廓线,对比探空数据,分析反演均方差。同时,分析了台风到来时不同通道的亮温显示结果,从而证明:风云三号微波湿度计不仅能全球范围内探测大气水汽等相关信息,同样在台风、热带气旋的检测和判断未来的走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微波湿度    风云三号A星     神经网络算法     水汽密度    

FY-3B卫星微波湿度计热真空定标方法和结果分析

王振占,张升伟,李靖,李芸,吴琼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0期   页码 33-46

摘要:

本文论述了风云三号卫星B星微波湿度计(MWHS-3B)发射前热真空定标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各种定标误差的修正算法,获得了MWHS-3B的系统线性度这些参数已经用于MWHS-3B在轨数据的处理。

关键词: 风云三号卫星     微波湿度    发射前定标     热真空定标    

系统工程方法在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董超华,杨忠东,施进明,张鹏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10期   页码 24-32

摘要:

简要介绍了基于需求分析的风云三号(FY-3)卫星观测能力设计,并阐述了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如何利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地面系统顶层设计,统筹FY-33卫星和地面系统工程需求,合理布局地面接收站,科学划分地面系统各功能单元的任务,实现建成后的地面应用系统整体能力最大化。

关键词: FY-3卫星     观测能力     地面应用系统     系统工程     顶层设计    

FY-3A/MWHS在轨辐射定标及结果分析

谷松岩,王振占,李靖,张升伟,张丽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7期   页码 92-100

摘要:

风云三号A星微波湿度计(FY-3A/MWHS)是我国首次在轨定量遥感大气参数的高频微波辐射计,本文以发射前地面真空试验数据为基础完成了FY-3A/MWHS在轨辐射定标,利用同期在轨的同类载荷NOAA/AMSU-B数据进行在轨辐射定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Y-3A/MWHS在轨星上定标观测基础数据在卫星绕地飞行一圈的观测过程中变化合理,经非线性偏差订正和天线订正等辐射定标处理后,FY-3A/MWHS与NOAA-17/AMSU-B对应通道定标结果相比匹配目标点通道亮温差最大不超过1.5 K,FY-3A/MWHS在轨辐射定标结果为其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同化以及大气参数反演等定量应用奠定了基础FY-3A/MWHS定标及结果分析方法对我国未来星载被动微波探测器的在轨定量应用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 风云三号     微波湿度    在轨辐射定标     非线性订正    

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工程地面应用系统

卢乃锰,董超华,杨忠东,施进明,张鹏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页码 10-19

摘要: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在亚洲的重要业务卫星,为提高我国气象卫星在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系统中的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纳入世界气象卫星全球观测业务序列。依靠我国自主力量设计与建设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首次利用海内外接收站网实现了上、下午星全球资料的高时效获取,首次利用国产卫星实现了大气三维探测,实现了臭氧和辐射收支等探测的高精度处理,突破了卫星资料定量反演、数值预报同化应用以及气候应用等核心技术。

关键词: 风云三号     多光谱     三维     定量遥感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微波温度计(MWTS)

陈文新,迟吉东,李延明,李浩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7期   页码 88-91

摘要:

微波温度计是一个多通道的被动微波辐射计,用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工作在太阳同步轨道。本文描述了微波温度计的功能和性能,微波温度计系统由天线子系统、接收子系统、信号处理和控制子系统、定标子系统和扫描伺服子系统组成,微波温度计的4个接收通道的中心频率分别为50.30 GHz、53.596 GHz、54.94 GHz和57.29 GHz,用于探测大气垂直温度分布。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微波辐射计     系统设计    

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星载BDS/GPS观测数据的FY-3C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Article

李星星, 张柯柯, 孟祥广, 张伟, 张倩, 张小红, 李昕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8期   页码 904-912 doi: 10.1016/j.eng.2019.09.001

摘要:

本文基于2013—2017年FY-3C卫星星载BDS和GPS观测数据,研究了星载BDS的定轨性能及其对低轨卫星精密定轨的贡献。2013年、2015年和2017年的FY-3C卫星单GPS定轨的重叠轨道差异平均一维均方根(1D RMS)分别为2.0 cm、1.7 cm和1.5 cm。由于BDS二代区域系统和FY-3C较少的BDS跟踪通道,FY-3C卫星单BDS定轨的精度要远差于单GPS定轨,其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重叠轨道1D RMS分别为150.9 cm、115.0对于BDS+GPS (GC)双系统定轨,FY-3C卫星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的重叠轨道精度分别为2.5 cm、2.3 cm和1.6 cm。得益于近年来IGS精密轨道钟差产品精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2015年高采样率(30 s采样间隔)卫星钟差产品的发布,FY-3C卫星的单BDS和GC双系统定轨精度从2013年开始逐步提高。

关键词: 风云-3C     低轨卫星精密定轨     星载BDS/GPS     BDS码偏差     BDS/GPS双系统定轨    

风云气象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

许健民,钮寅生,董超华,张文健,杨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11期   页码 13-18

摘要: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自己的气象卫星计划,经过30多年的工作,已经建立起风云1号极轨和风云2号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风云气象卫星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地面应用系统的规划工作、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业务运行成功率的提高等三个方面做了回顾;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为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观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气象卫星获取的大气和地表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农业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讨论了风云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 风云气象卫星     地面系统     卫星应用    

不同微波遥感模态和不同数据组合的等湿度区域分布与土壤湿度的反演

袁苇,李宗谦,刘宁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6期   页码 50-56

摘要:

论述了主动、被动和主动被动相结合的3种微波遥感模态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和特点。为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出土壤湿度,在随机粗糙面双谱散射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裸土壤表面的散射系数和发射率,分析了3种不同的微波遥感模态和不同数据组合的等湿度区域分布的特点,从而确定了适合于各个微波遥感模态的输入数据组合反演结果表明,只要选择适当的人工神经网络输入数据组合,采用3种模态中的任何一种微波遥感模态反演土壤湿度都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反演精度,结果对于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湿度方案的选取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微波遥感     土壤湿度反演     遥感模态和数据组合     人工神经网络    

用于牙模三维重构的双平台激光扫描 Article

杨树明, 时新宇, 张国锋, 律昌硕

《工程(英文)》 2018年 第4卷 第6期   页码 796-805 doi: 10.1016/j.eng.2018.10.005

摘要:

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牙模三维(3D)重建的双平台激光扫描,结合平移和旋转平台用于实现对被测物的完整扫描。结果表明,研究开发的扫描可以应用于牙模以及工程领域中不规则物体形貌的3D测量。

关键词: 激光扫描     混合标定     神经网络     牙模    

紧凑型计算光谱信息采集系统综述 Review Articles

宋洪亚1,张文屹1,李海峰1,刘旭1,2,3,郝翔1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21卷 第8期   页码 1119-1266 doi: 10.1631/FITEE.1900266

摘要: 近年来,软件算法被引入光谱检测,发展出一些计算型的光谱、光谱成像设备等光谱信息采集系统。通过与传统非计算方法比较,本文突出了计算光谱采集的优势。

关键词: 光谱成像;计算成像;光谱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风云三号卫星先进微波大气探测系统设计与研制

张升伟,王振占,孙茂华,何宝宇,姜景山

期刊论文

FY-3卫星微波成像延寿技术分析和研究

刘高峰,陈卫英,翁艺航,于爽,王华

期刊论文

风云三号微波湿度天线设计与分析

王宏建,李靖,刘和光,张升伟

期刊论文

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

孟执中

期刊论文

风云三号A星微波湿度计数据处理与应用

何杰颖,张升伟

期刊论文

FY-3B卫星微波湿度计热真空定标方法和结果分析

王振占,张升伟,李靖,李芸,吴琼

期刊论文

系统工程方法在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董超华,杨忠东,施进明,张鹏

期刊论文

FY-3A/MWHS在轨辐射定标及结果分析

谷松岩,王振占,李靖,张升伟,张丽

期刊论文

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工程地面应用系统

卢乃锰,董超华,杨忠东,施进明,张鹏

期刊论文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微波温度计(MWTS)

陈文新,迟吉东,李延明,李浩

期刊论文

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星载BDS/GPS观测数据的FY-3C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李星星, 张柯柯, 孟祥广, 张伟, 张倩, 张小红, 李昕

期刊论文

风云气象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

许健民,钮寅生,董超华,张文健,杨军

期刊论文

不同微波遥感模态和不同数据组合的等湿度区域分布与土壤湿度的反演

袁苇,李宗谦,刘宁

期刊论文

用于牙模三维重构的双平台激光扫描

杨树明, 时新宇, 张国锋, 律昌硕

期刊论文

紧凑型计算光谱信息采集系统综述

宋洪亚1,张文屹1,李海峰1,刘旭1,2,3,郝翔1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