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与能源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策略研究

康红普, 谢和平, 任世华, 陈佩佩, 焦小淼, 郑德志, 张亚宁, 陈茜, 秦容军

中国工程科学 ›› 2022, Vol. 24 ›› Issue (6) : 26-37.

PDF(5525 KB)
PDF(5525 KB)
中国工程科学 ›› 2022, Vol. 24 ›› Issue (6) : 26-37. DOI: 10.15302/J-SSCAE-2022.07.009
能源战略(2035)
Orginal Article

全球产业链与能源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信息 +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und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and Energy Supply Chain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摘要

面对全球产业链与能源供应链(“双链”)加速重构、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变数明显增长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在系统分析“双链”加速重构呈现特征的基础上,研判了对我国能源领域四方面的影响:能源需求结构波动加大,局部生产能力受限,进口风险提升、低碳转型压力增大。构建了煤炭需求波动预测模型,测算了煤炭为化石能源进口兜底、为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兜底、为能源消费超预期增长兜底等保障要求下煤炭产量需求的波动幅度,即2025年煤炭产量需求波动为±14.1%、2030年为±16.5%、2035年为±18.2%。针对性提出了产业链和供应链“强链、补链、延链”,构建煤炭技术创新链的发展路径,以及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炭绿色开发与节能减排、煤炭清洁转化、煤矿区碳封存和碳利用技术研发、煤炭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等重点任务。加大煤炭资源精细勘查力度,强化煤炭储备和应急调运能力建设,提高煤炭柔性供给水平,增强煤制油气兜底保障能力,完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以此推动煤炭行业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As the reconstruction of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and energy supply chain accelerates and variables in China’s energy supply security increase, it becomes inevitable for China to maximize the guarantee function of coal.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elerat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wo chain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n China's energy sector: large fluctuation of energy demand structure, restricted local production capacity, increased import risks, and increased pressure on lowcarbon transition. A fluctuation predi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coal demand considering these scenarios: fluctuation of fossil energy imports, output fluctuation of renewable energies, and consistent growth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al demand will fluctuate by ±14.1% in 2025, ±16.5% in 2030, and ±18.2% in 2035, respectively. Therefore, we propose that a co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hain should be constructed by extending and improving the coal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Moreover, future key tasks should includ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es, green development and clean transformation of co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coal mine areas,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coal and new energies.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encourage the fine explo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al reserves and emergency transportation capacities, improve the flexible supply of coal, enhance the support capacity for coal-to-oil and coal-to-gas production, and formulate support policies for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

关键词

煤炭行业 / 全球产业链 / 能源供应链 / 能源安全 / 能源供需

Keywords

coal industry /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 energy supply chain / energy security /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康红普, 谢和平, 任世华. 全球产业链与能源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6): 26-3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7.009

参考文献

[1]
于宏源 . 全球能源形势重大变化与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2017 7 : 82 ‒ 90 .
[2]
胡德宝 , 赵静 . 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双重不确定性下中国供应链重构的策略研究 [J]. 学习与实践 , 2021 1 : 21 ‒ 28 .
[3]
叶敏华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之策 [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21 , 19 1 : 10 ‒ 16 .
[4]
石建勋 , 卢丹宁 , 徐玲 . 第四次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产业链升级研究 [J]. 财经问题研究 , 2022 4 : 36 ‒ 46 .
[5]
魏伟 , 陈骁 . 全球产业链及疫情后的重构展望 [J]. 金融市场研究 , 2020 8 : 2 ‒ 12 .
[6]
马盈盈 , 崔晓敏 . 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与重构: 大趋势与新变化 [J]. 全球化 , 2021 2 : 102 ‒ 113 .
[7]
李晓依 , 许英明 , 肖新艳 . 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演变趋势及中国应对 [J]. 国际经济合作 , 2022 3 : 10 ‒ 18 .
[8]
王宜林 . 构建油气发展新格局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N]. 人民政协报 , 2021-02-23 06.
[9]
黄维和 , 韩景宽 , 王玉生 , 等 .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与对策探讨 [J]. 中国工程科学 , 2021 , 23 1 : 112 ‒ 117 .
[10]
唐艳 , 张庆 . 全球产业链重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J]. 企业管理 , 2021 5 : 11 ‒ 15 .
[11]
易宇 , 周观平 .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J]. 宏观经济研究 , 2021 6 : 34 ‒ 49 .
[12]
郑健雄 , 方兴起 . 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5 : 37 ‒ 47 .
[13]
林善浪 . 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破局之策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2022 7 : 41 ‒ 53 .
[14]
郭宏 , 伦蕊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及中国应对 [J]. 中州学刊 , 2021 1 : 31 ‒ 38 .
[15]
刘建国 , 朱跃中 . 近中期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及建议 [J]. 国际石油经济 , 2021 , 29 2 : 16 ‒ 22 .
[16]
朱跃中 . 全球能源格局新变化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及应对 [J]. 经济导刊 , 2019 10 : 38 ‒ 40 .
[17]
薛钦源 , 张祝恺 . 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发展形势与应对措施 [J]. 中国经贸导刊 , 2021 5 : 85 ‒ 87 .
[18]
康金红 . 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变化下我国能源贸易的前景、挑战及对策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21 7 : 87 ‒ 90 .
[19]
康红普 , 王国法 , 王双明 , 等 .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J]. 中国工程科学 , 2021 , 23 5 : 130 ‒ 138 .
[20]
何丽婷 , 姚瑶 , 裴向前 , 等 . 煤炭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J]. 煤炭经济研究 , 2020 , 40 1 : 47 ‒ 53 .
[21]
袁惊柱 . " 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J]. 中国发展观察 , 2021 23 : 64 ‒ 67 .
[22]
杜平 . 新冠疫情后我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J]. 中国煤炭 , 2020 , 46 5 : 16 ‒ 18 .
[23]
朱朦 , 贺斌 , 李德波 , 等 . 我国煤炭应急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J]. 中国煤炭 , 2022 , 48 4 : 17 ‒ 21 .
[24]
黎海华 . 疫情不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J]. 红旗文稿 , 2020 10 : 27 ‒ 29 .
[25]
尹曼潼 , 张静 . 从"遏制接触"到"遏制竞争": 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与中国应对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3 : 68 ‒ 74 .
[26]
尤露 , 王雅丽 . 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J]. 商业经济研究 , 2022 5 : 143 ‒ 146 .
[27]
黄群慧 , 杨虎涛 . 中国制造业比重"内外差"现象及其"去工业化"涵义 [J]. 中国工业经济 , 2022 3 : 20 ‒ 37 .
[28]
王坤岩 . 碳中和目标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的思考 [J]. 中国国情国力 , 2021 11 : 8 ‒ 11 .
[29]
张志明 , 耿景珠 , 杨攻研 , 等 . 国际疫情蔓延、全球产业链传导与中国产业链稳定 [J]. 国际经贸探索 , 2022 , 38 2 : 51 ‒ 65 .
[30]
朱孟晓 , 田洪刚 . 双循环视角下国内价值链体系演进与升级战略选择 [J]. 东岳论丛 , 2022 , 43 5 : 153 ‒ 158 .
[31]
杨宇 , 于宏源 , 鲁刚 , 等 . 世界能源百年变局与国家能源安全 [J]. 自然资源学报 , 2020 , 35 11 : 2803 ‒ 2820 .
[32]
周健奇 . 从基于资源禀赋的能源战略向技术驱动型能源战略转变 [J]. 发展研究 , 2019 11 : 8 ‒ 12 .
[33]
邹才能 , 潘松圻 , 荆振华 , 等 . 页岩油气革命及影响 [J]. 石油学报 , 2020 , 41 1 : 1 ‒ 12 .
[34]
晗旵 . 俄乌冲突对能源市场的冲击与影响 [J]. 能源 , 2022 3 : 51 ‒ 55 .
[35]
刘满平 . 俄乌局势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J]. 当代石油石化 , 2022 , 30 4 : 1 ‒ 4 .
[36]
聂新伟 , 卢伟 . 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格局影响及我国的应对建议 [J]. 能源 , 2022 5 : 63 ‒ 65 .
[37]
邹才能 , 何东博 , 贾成业 , 等 . 世界能源转型内涵、路径及其对碳中和的意义 [J]. 石油学报 , 2021 , 42 2 : 233 ‒ 247 .
[38]
董秀成 , 董康银 , 窦悦 . 后疫情时代全球能源格局演进和重塑路径研究 [J]. 中外能源 , 2021 , 26 3 : 1 ‒ 6 .
[39]
崔宏伟 . 俄乌冲突下欧盟深陷能源供应危机 [J]. 当代世界 , 2022 4 : 73 ‒ 74 .
[40]
杨宇 . 中国与全球能源网络的互动逻辑与格局转变 [J]. 地理学报 , 2022 , 77 2 : 295 ‒ 314 .
[41]
吕江 . 后疫情时代全球能源治理重构: 挑战、反思与"一带一路"选择 [J]. 中国软科学 , 2022 2 : 1 ‒ 10 .
[42]
杨晶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亟待重塑能源产业链供应链 [J]. 中国能源 , 2021 , 43 9 : 14 ‒ 19 .
[43]
李雪 , 刘传江 . 新冠疫情下中国产业链的风险、重构及现代化 [J]. 经济评论 , 2020 4 : 55 ‒ 61 .
[44]
王东方 , 王婉君 , 陈伟强 . 中国战略性金属矿产供应安全程度评价 [J]. 资源与产业 , 2019 , 21 3 : 22 ‒ 30 .
[45]
王楠 . 我国石油行业海外投资风险变化及应对 [J]. 宏观经济管理 , 2020 7 : 72 ‒ 77 .
[46]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China´s energy markets [R]. Oxford: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 2022.
[47]
国际能源署 . 2020年可再生能源报告: 分析和预测至2025 年 [R]. 巴黎 : 国际能源署 , 2020 .
[4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EBOL]. 2021-09-22 [ 2021-10-24 ].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
[49]
谢和平 , 吴立新 , 郑德志 . 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 [J]. 煤炭学报 , 2019 , 44 7 : 1949 ‒ 1960 .
[5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我国煤炭科学产能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R]. 北京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20 .
[51]
谢和平 , 任世华 , 谢亚辰 , 等 . 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发展机遇 [J]. 煤炭学报 , 2021 , 46 7 : 2197 ‒ 2211 .
[52]
单葆国 . 2021年全球能源电力短缺原因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N]. 中国能源报 , 2022-02-12 02.
[53]
吕江 . " 一带一路"与后疫情时代国际能源秩序重塑: 全球挑战、治理反思与中国选择 [J]. 社会主义研究 , 2021 4 : 164 ‒ 172 .
基金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煤炭工业数字化发展战略研究”(2022-XZ-28),“全球产业链和能源供应链重构对我国煤炭行业影响及对策研究”(2021-XY-25)
PDF(5525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