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141

年份

2024 1

2023 72

2022 81

2021 68

2020 45

2019 59

2018 50

2017 73

2016 41

2015 31

2014 22

2013 58

2012 34

2011 53

2010 45

2009 37

2008 38

2007 31

2006 32

2005 36

展开 ︾

关键词

三峡工程 42

工程 23

工程管理 18

创新 14

工程成就 14

系统工程 14

增材制造 11

升船机 10

机器学习 10

工程科技 8

可持续发展 7

组织工程 7

工程师 6

技术预见 6

设计 6

2035年 5

混凝土 5

生物材料 5

管理 5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地下工程抗爆防震塌设计动力学机理讨论

杨黎明,周风华,董新龙,王礼立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3期   页码 29-37

摘要:

在爆炸载荷下,反射拉应力波是导致混凝土防护结构震塌的主要原因。材料的动态抗拉强度是结构抗爆防震塌设计所必须考虑的主要参量,抑制或减弱拉伸冲击波的强度是防护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了混凝土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它们结构的爆炸震塌响应。试验表明,高强混凝土C100的抗震塌能力还不如普通混凝土C40;加入体积含量2 %的钢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结构的抗震塌能力;而且加入相同含量的钢纤维后,纤维增强C100混凝土的抗震塌能力与增强应用一维应力波理论近似分析,揭示了抗震塌设计的动力学机理,分析表明,“三明治”复合层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塌能力,此分析为设计具有更好抗爆能力的防护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下工程结构     混凝土拉伸性能     抗震塌     应力波    

地下工程新技术的实践

马洪琪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11期   页码 37-41

摘要: 这种结构安全可靠,投资省,效益好。广蓄斜井引进了一套间断式的斜井滑模,经改进和完善,获得了成功。在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长斜井施工中,研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XHM-7型斜井滑模设备,实现了斜井混凝土衬砌的连续滑升,显示了该设备结构新颖、安全可靠、速度快、造价低的优势。以上两项新技术的成功实践,为我国类似工程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水电     地下工程     岔管     斜井     新技术    

地下工程风险评估准则分析与研究

姚宣德,王梦恕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7期   页码 86-91

摘要:

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建设性地提出了地下工程风险评估准则,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北京市城市地下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中。

关键词: 地下工程     风险评估     准则    

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

王梦恕,谭忠盛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12期   页码 4-10

摘要:

主要介绍了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理论及方法、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盾构隧道施工技术和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施工技术等指出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今后研究的方向:大埋深特长隧道的修建技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动态设计以及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法等。

关键词: 隧道     地下工程     设计理论     钻爆法     盾构与TBM法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及创新前沿研究

马洪琪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 第13卷 第12期   页码 15-19

摘要:

介绍了我国地下工程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土地衰退的严峻挑战,地下空间将成为新型国土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地下工程需求潜力巨大。提出了今后地下工程技术创新前沿研究的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 地下工程技术     现状及发展方向     创新前沿研究    

城市明挖地下工程开发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及趋势

朱亦弘,徐日庆,龚晓南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页码 111-115 doi: 10.15302/J-SSCAE-2017.06.016

摘要: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矛盾从基坑自身稳定问题逐渐转向基坑周边环境变形控制问题。周边环境复杂情况下的地下空间开发极易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开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系统性地研究城市各类明挖基坑开发形式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及环境效应控制技术。介绍了现有环境控制技术及应用案例,总结了地下空间开发环境效应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明挖     基坑     环境效应     变形控制    

地下工程的发展提升现代生活质量

Raymond L. Sterling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6期   页码 780-781 doi: 10.1016/j.eng.2017.12.006

基于多声源波速结构成像的岩体异常区域超前辨识方法 Article

董陇军, 裴重伟, 谢鑫, 张义涵, 闫先航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2卷 第3期   页码 191-200 doi: 10.1016/j.eng.2022.05.016

摘要:

异常区域超前辨识对于预防地下岩土工程灾害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地下工程高精度探测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层析成像方法以辨识复杂岩体结构中的异常区域,结合了走时层析、阻尼最小二乘法和高斯滤波等技术。陕西震奥矿山现场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可利用矿山开采中爆破、微震等多类声源对矿山内部未知结构进行波速场成像。本研究不仅实现了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异常区域识别中的应用,而且为地下岩土工程中潜在风险源的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走时层析     复杂结构     异常区域辨识     射线追踪    

我国大直径钻井技术装备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刘志强,陈湘生,蔡美峰,纪洪广,宋朝阳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页码 132-139 doi: 10.15302/J-SSCAE-2022.02.018

摘要:

“向地下要资源、要空间”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基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井筒是从地面进入地层中的咽喉工程,其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建设是保障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发展大直径钻井技术装备的需求和必要性,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装备的发展现状;从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应用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示范等角度,剖析了我国钻井技术装备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井筒建设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研究建议:确立智能钻井发展理念,明确智能钻井发展路径与任务,建立和完善大直径钻井相关标准规范,推动智能钻井平台与示范工程建设,以期为矿山、水电、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井筒建设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 地下工程,井筒建设,矿产开采,地下空间利用     钻井技术装备    

移动支护技术及其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王秀英,谭忠盛,杨积凯,郑维翰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页码 124-130 doi: 10.15302/J-SSCAE-2017.06.018

摘要:

城市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为地下工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地下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技术在城市近距离穿越工程和对地表沉降控制严格地区的隧道施工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移动支护     地层变形     应用前景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明挖法地下装配式结构接缝防水技术探讨

黄明利,杨泽,谭忠盛,王文正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页码 131-139 doi: 10.15302/J-SSCAE-2017.06.019

摘要:

装配式结构与传统的现浇结构相比具有节能、环保、节省模具、工期较短等特点,已在地上建筑中获得了飞速发展。由于地下环境复杂,地下装配式结构接头部位的防水处理成为难题,因此,地下装配式结构近几年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本文在分析地下装配式结构的接头形式和防水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环氧灌浆料对预制装配式结构接头进行灌封,通过试验研究了环氧灌浆料本身及其黏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同时还针对明挖法修建的技术特点,介绍了基坑肥槽预拌固化土回填技术,阐述了预拌固化土对地下工程结构防水的作用,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结构     地下结构接缝     环氧灌浆料     预拌固化土     防水技术    

钻地武器的毁伤效应及深地下防护工程关键科学问题

范鹏贤,钱七虎,王明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5期   页码 47-58

摘要:

防护工程是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俄等军事大国大力发展的深钻地(核)武器已经对我国重要防护工程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针对新时期的主要威胁,简述了提高防护工程防护能力的主要措施和技术途径,提出了主被动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深部非线性岩体力学、摆型波与超低摩擦现象、多弹聚集打击效应等目前亟需开展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关键词: 钻地武器     毁伤效应     地下     防护工程    

基于时空数据的地下空间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系统 Review

杜博文, 叶俊辰, 朱合华, 孙磊磊, 杜彦良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5卷 第6期   页码 194-203 doi: 10.1016/j.eng.2022.07.016

摘要: 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形成了深、大、聚的三大特征和立体的城市布局。然而,与地上的建筑物和桥梁相比,发生在地下的疾病和退化更为隐蔽,难以识别,在建设和服务期间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地下空间结构     机器学习     时空数据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

董萌,贾立峰,李丹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8期   页码 26-30

摘要: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基础为支护开挖深埋扩大基础,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平面形状为“∞”形,长隔墙为前后两个非完整圆的支撑结构,抬高隔墙底标高,使得基础底板为一整体结构;填心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凿除部分墙体,既解决了开挖状态下的支护问题,又使基础顶板有效连为整体。采用“∞”形比圆形或矩形结构形式布置平面面积小,截面惯性矩大,且半径较小,墙体环向应力小,安全性及可实施性高,有效降低了工程投入,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 锚碇     地下连续墙     “∞”形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工程演化与产业结构优化

殷瑞钰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3期   页码 8-14

摘要: 工程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相关技术群和诸多基本经济要素组合-集成在一起的动态系统。其中,技术集成系统体现着相关、但又功能不同的异质技术群(不同的技术模块),通过动态有序的集成过程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及其动态运行的方式;而且这一特定的技术集成系统必须要与特定的自然、社会条件下诸多基本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如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市场、环境等)互相协同作用,通过设计、构建和运行,形成工程系统,并产生特定的、预期的功能和价值。工程与科学、技术、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对经济及其结构而言,工程是微观单元,产业是中观层次单元,而由不同产业构成的产业结构则处于宏观层次。工程是不断演化的,工程演化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甚至出现产业革命。

关键词: 工程     演化     产业结构     优化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地下工程抗爆防震塌设计动力学机理讨论

杨黎明,周风华,董新龙,王礼立

期刊论文

地下工程新技术的实践

马洪琪

期刊论文

地下工程风险评估准则分析与研究

姚宣德,王梦恕

期刊论文

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

王梦恕,谭忠盛

期刊论文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及创新前沿研究

马洪琪

期刊论文

城市明挖地下工程开发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及趋势

朱亦弘,徐日庆,龚晓南

期刊论文

地下工程的发展提升现代生活质量

Raymond L. Sterling

期刊论文

基于多声源波速结构成像的岩体异常区域超前辨识方法

董陇军, 裴重伟, 谢鑫, 张义涵, 闫先航

期刊论文

我国大直径钻井技术装备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刘志强,陈湘生,蔡美峰,纪洪广,宋朝阳

期刊论文

移动支护技术及其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王秀英,谭忠盛,杨积凯,郑维翰

期刊论文

明挖法地下装配式结构接缝防水技术探讨

黄明利,杨泽,谭忠盛,王文正

期刊论文

钻地武器的毁伤效应及深地下防护工程关键科学问题

范鹏贤,钱七虎,王明洋

期刊论文

基于时空数据的地下空间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系统

杜博文, 叶俊辰, 朱合华, 孙磊磊, 杜彦良

期刊论文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

董萌,贾立峰,李丹

期刊论文

工程演化与产业结构优化

殷瑞钰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