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256

年份

2024 1

2023 36

2022 30

2021 21

2020 22

2019 26

2018 16

2017 19

2016 16

2015 5

2014 3

2013 6

2012 3

2011 3

2010 5

2009 1

2008 8

2007 4

2006 6

2005 4

展开 ︾

关键词

大数据 8

数据挖掘 7

机器学习 5

人工智能 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2

分布式系统 2

区块链 2

工业大数据 2

数据集成 2

数据驱动方法 2

智能制造 2

材料设计 2

环境一号卫星 2

结构健康监测 2

雾计算 2

预测 2

6G;广域覆盖信令小区;多维资源分配;深度Q网络(DQN) 1

ACMR 1

BDS/GPS双系统定轨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立足数据共享促进国家对地观测数据中心顺利建设

郭建宁,陆书宁,赵祥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6期   页码 70-75

摘要:

文章分析了国外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中心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对地观测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了我国对地观测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案: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并提供深层次服务;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共享与服务;资源优化与整合。为了促进陆地观测数据共享与应用,必须建立国家陆地观测数据中心,建立的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处理、归档、分发与服务。国家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必将改善对地观测数据共享与应用,满足对地观测数据的需求。

关键词: 遥感卫星     对地观测     数据共享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

王奖,张勇军,李立浧,李钦豪,苏洁莹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4期   页码 65-73 doi: 10.15302/J-SSCAE-2020.04.011

摘要:

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节能降耗问题一直是领域的研究重点。园区能源互联网注重清洁能源消纳,强调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其“源–网–荷–储–充”的协调技术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关键,探索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数据中心与园区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各自独立,技术之间缺乏相互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建设架构,对商业与运营模式进行论证,并展望领域未来发展的重点。最后,针对我国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技术融合、试点实践、政策扶持及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保障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数据中心,设备规划,运行优化,商业模式    

绿色高能效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心拓 , 周黎旸 , 张程宾, 王树华 , 张亮亮, 陈建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4期   页码 94-104 doi: 10.15302/J-SSCAE-2022.04.010

摘要: 我国重视数据中心行业发展,大型 / 超大型数据中心发展加速,行业收入提高。,充分发挥数据中心的规模效益,降低业务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大规模及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已成为新建数据中心的首选。

本文从数据中心高能耗和散热冷却难两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综述了已经发展和应用的各种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方式,阐述了各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数据中心行业散热冷却方式发展趋势并针对数据中心绿色高能效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议冷却介质从数据中心外部通过输送管路连接到数据中心IT设备上,升温后的冷却介质与外部冷却源换热后降温,并通过管路输送至数据中心内部进行循环冷却。实现数据中心减碳降碳甚至碳中和就需要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供应结构。风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形式可以与数据中心产业充分融合。

关键词: 数据中心     绿色节能     散热冷却     液体冷却    

一种基于OpenFlow性能驱动的数据中心多路径转发方案 Article

Bo LIU,Ming CHEN,Bo XU,Hui HU,Chao HU,Qing-yun ZUO,Chang-you XING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6年 第17卷 第7期   页码 647-660 doi: 10.1631/FITEE.1601059

摘要: 尽管高连通度数据中心网络(例如,FatTree)为任意通信主机对提供了多条可用的传输路径和大量的二分带宽,但目前广泛使用的单路径TCP和ECMP传输协议,由于低效的资源挖掘和分配机制并没有取得较好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一种性能驱动的多路径转发方案LESSOR,用以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数据中心网络;流量工程;OpenFlow;多路径传输    

基于云或区块链的物联网:比较调查和前进道路 Review

Raheel Ahmed MEMON, Jian Ping LI, Junaid AHMED, Muhammad Irshad NAZEER, Muhammad ISMAIL, Khursheed ALI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0年 第21卷 第4期   页码 563-586 doi: 10.1631/FITEE.1800343

摘要: 2013年,一种新的基于加密技术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应运而生,通过去中心化,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有可能取代现有基于云的物联网。

关键词: 物联网;云;区块链;数据中心;分类    

数据中心设计——一种微结构材料体系设计新方法 Article

Wei Chen, Akshay Iyer, Ramin Bostanabad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0卷 第3期   页码 89-98 doi: 10.1016/j.eng.2021.05.022

摘要:

在高通量计算材料科学时代,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核心是为计算材料设计建立数据处理、材料结构和材料属性(PSP)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在数据获取和存储,微结构表征和重建(MCR),机器学习(ML),材料建模和仿真,数据处理、材料制造和实验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研究人员在PSP关系的建立和逆向材料设计方面的能力。特别介绍了一种数据中心设计方法,并从本质上将该方法分为三个方面:设计表征、设计评估和设计合成。每个方面的发展都由领域知识指导并从中受益。因此,针对每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的集成实现了以数据中心的材料发现和设计。

关键词: 材料信息学     机器学习     微结构     重建     贝叶斯优化     混合变量模型     降维     材料设计    

基于多元数据的交通视角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合理规模研究

陆化普,柏卓彤,吴洲豪,傅志寰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页码 146-153 doi: 10.15302/J-SSCAE-2022.06.013

摘要:

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高强度连片开发、人口密度大、城市功能集中,是我国城市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区域范围;着眼集中于中心城区的大城市病破解问题,开展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合理规模分析论证具有迫切性。本文提出了通勤出行时间是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合理规模的核心控制因素这一基本判断;采用大数据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城市多类土地利用的兴趣点数据、街道行政边界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识别了我国10 个超大特大城市的现状中心城区范围;基于网络地图路径规划、手机信令数据校核,分析评价了现状交通效率;以量化分析为基础,获得了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合理规模的论证结果。研究表明,当前一些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范围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幸福通勤出行需求;结合未来交通运输领域技术发展、治理水平提高等因素,13~15 km当量半径是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合理规模范围的上限。

关键词: 合理规模;多元数据中心城区;超大特大城市;幸福感    

双向协同的去中心化多源域自适应 Research Article

魏义康1,2,韩亚洪1,2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23卷 第12期   页码 1780-1794 doi: 10.1631/FITEE.2200284

摘要: 中心化多源域自适应是指在数据中心化场景下执行无监督多源域自适应。数据中心化的挑战是源域与目标域在训练中缺乏跨域协同。对于有标签的源域,源域模型在数据中心化场景下倾向于过拟合本地数据,从而导致负迁移问题。对于以上挑战,提出双向协同的去中心化多源域自适应方法,通过其它域模型的协助进行局部源域模型与局部目标域模型的协同训练与聚合。对于目标域,我们在源域模型的协助下蒸馏监督知识,同时完全利用无标签目标域的数据来缓解域偏移问题。对于源域,我们在目标域模型的协助下正则化源域模型来避免负迁移问题。以上过程在去中心化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协同,以便在数据中心化场景下提升域自适应性能。在标准多源域自适应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我们的方法以较大优势优于现有的多源域自适应方法。

关键词: 多源域自适应;数据中心化;域偏移;负迁移    

下一代无线网络中基于区块链的透明数据管理 Article

沈学民, 刘栋骁, 黄橙, 薛靓, 尹涵, 庄卫华, Rob Sun, Bidi Ying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8卷 第1期   页码 74-85 doi: 10.1016/j.eng.2021.10.002

摘要:

未来第六代无线网络(6G)需要依赖丰富的数据实现网络智能化和自动化。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数据的异构性和动态性,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数据管理(DM)被认为是实现跨网络域的透明数据操作的潜在解决方案之一。然而,在6G网络中,不断增加的数据量和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需求为平衡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数据管理的透明、效率以及隐私需求带来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中,首先,我们探索区块链的共识协议和可扩展机制,并讨论区块链构架下如何管理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其次,我们探讨针对数据管理利益相关者的认证与授权需求;再次,我们归类数据管理的隐私需求,并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协同数据
理机制;随后,我们从上述三个方面探讨面向6G的基于区块链数据管理的研究问题和潜在解决方案;最后,我们对本文进行总结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管理     中心    透明     隐私    

基于层次的K-means初始化算法

汤九斌,陆建峰,唐振民,杨静宇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11期   页码 74-79

摘要:

K-means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但是聚类中心的初始化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笔者提出了一个基于层次思想的初始化方法。一般聚类问题均可看作加权聚类,通过层层抽样减少数据量,然后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从抽样结束层到原始数据层,每层都进行聚类,其中每层初始聚类中心均通过对上层聚类中心进行换算得到,重复该过程直到原始数据层,可得原始数据层的初始聚类中心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均显示基于层次抽样初始化的K-means算法不仅收敛速度快、聚类质量高,而且对噪声不敏感,其性能明显优于现有的相关算法。

关键词: 层次技术     初始聚类中心     加权数据     K平均聚类    

模糊中心聚类的模式识别学习方法

曾黄麟,袁慧,刘小芳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11期   页码 33-37

摘要:

基于一个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优化计算思想,把模糊中心聚类中计算输入矢量与中心的距离来实现聚类作为一种优化计算问题,证明了模糊中心聚类方法,取一个适当的属函数,其聚类中心vi为模糊聚类中心价值函数的极小值,推导出了基于模糊中心聚类的模式识别的无导师递推学习方法,提出了模糊中心聚类模式分类神经网络结构,该网络可以实现并行数据处理和模式分类的软划分和硬划分。

关键词: 模糊     中心聚类     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    

信息中心物联网节点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崔立群,伍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20年 第22卷 第6期   页码 121-127 doi: 10.15302/J-SSCAE-2020.06.016

摘要:

为了管理信息中心物联网(IC-IoT)不断变化的网络状态信息,本文针对信息中心物联网提出一种节点状态监测方案,以更好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管理信息库结构用于记录各种网络节点状态信息,采用信息中心网络(ICN)的命名格式,以网络节点状态内容本身为中心。在此架构上采用跟踪路由方法,结合基于数据块重要性的自适应数据放置策略来获得所需的网络状态信息,提高网络节点状态信息检索效率,同时设计了安全防护机制来达到保证数据机密性与对管理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的目的。搭建网络仿真测试环境评估了上述跟踪路由机制、自适应数据放置策略、访问控制安全防护带来的时延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获取效率,访问控制模型提供了数据机密性和其他安全性功能,仅附加了少量的计算成本

关键词: 信息中心网络,物联网,节点监测,访问控制    

建筑物内火旋风中心飘移的探讨与研究

陈长坤,姚斌,范维澄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 第5卷 第10期   页码 63-68

摘要: 针对建筑物内火旋风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和表征建筑物内火旋风中心飘移的分析方法。结合此方法,应用大涡模拟技术对火旋风中心飘移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火旋风中心飘移的平均角速度、温度峰值、高温中心位置等重要参数。

关键词: 火旋风     中心飘移     大涡模拟     建筑    

网络中心战作战理念与信息融合技术

朱林,张晓囡,徐兴杰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3期   页码 69-73

摘要:

探讨了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内容,指出信息融合技术是网络中心战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之一,并论述了信息融合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体系结构、信息融合系统工程及融合的算法,总结了信息融合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中心战条件下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网络中心    作战理念     信息融合    

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选择的探讨

车军,季岚,汤连帮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6期   页码 66-73

摘要:

在分析和总结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航运发展新趋势,明确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处在形成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期应选择以港口“硬实力”为发展着手,巩固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枢纽地位,加速吸引航运资源要素集聚,进而推动航运服务“软实力”共同发展,最终确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关键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集装箱枢纽港     港口“硬实力”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立足数据共享促进国家对地观测数据中心顺利建设

郭建宁,陆书宁,赵祥

期刊论文

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

王奖,张勇军,李立浧,李钦豪,苏洁莹

期刊论文

绿色高能效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心拓 , 周黎旸 , 张程宾, 王树华 , 张亮亮, 陈建峰

期刊论文

一种基于OpenFlow性能驱动的数据中心多路径转发方案

Bo LIU,Ming CHEN,Bo XU,Hui HU,Chao HU,Qing-yun ZUO,Chang-you XING

期刊论文

基于云或区块链的物联网:比较调查和前进道路

Raheel Ahmed MEMON, Jian Ping LI, Junaid AHMED, Muhammad Irshad NAZEER, Muhammad ISMAIL, Khursheed ALI

期刊论文

数据中心设计——一种微结构材料体系设计新方法

Wei Chen, Akshay Iyer, Ramin Bostanabad

期刊论文

基于多元数据的交通视角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合理规模研究

陆化普,柏卓彤,吴洲豪,傅志寰

期刊论文

双向协同的去中心化多源域自适应

魏义康1,2,韩亚洪1,2

期刊论文

下一代无线网络中基于区块链的透明数据管理

沈学民, 刘栋骁, 黄橙, 薛靓, 尹涵, 庄卫华, Rob Sun, Bidi Ying

期刊论文

基于层次的K-means初始化算法

汤九斌,陆建峰,唐振民,杨静宇

期刊论文

模糊中心聚类的模式识别学习方法

曾黄麟,袁慧,刘小芳

期刊论文

信息中心物联网节点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崔立群,伍军

期刊论文

建筑物内火旋风中心飘移的探讨与研究

陈长坤,姚斌,范维澄

期刊论文

网络中心战作战理念与信息融合技术

朱林,张晓囡,徐兴杰

期刊论文

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选择的探讨

车军,季岚,汤连帮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