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209

会议视频 94

年份

2024 11

2023 30

2022 61

2021 32

2020 10

2019 9

2018 5

2017 12

2016 6

2015 5

2014 8

2013 11

2012 6

2011 7

2010 19

2009 10

2008 8

2007 6

2006 10

2005 6

展开 ︾

关键词

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22

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22

大数据 21

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20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5

大菱鲆 5

大坝 4

智能制造 3

人工智能 2

低碳发展 2

可持续发展 2

地震预测 2

大庆油田 2

大直径盾构 2

大规格 2

大跨桥梁 2

强度理论 2

抗击疫情 2

智能电网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相对口径大线视场光学系统的设计

潘君骅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8期   页码 89-90

摘要:

文章论述了用于红外远距离探测的光学应是全反射式的相对口径、视场的离轴非球面系统。给出了一个通光口径为Φ600mm,相对口径1:1.67,线视场为±5°的设计结果。

关键词: 红外探测     相对口径     视场     离轴系统     非球面    

适用于低轨微小卫星的视场红外地球敏感器

王昊1,王志远1,王本冬1,金仲和1,John L. CRASSIDIS2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1年 第22卷 第2期   页码 141-286 doi: 10.1631/FITEE.1900358

摘要: 静态红外地球敏感器的主要缺点是视场较小,其典型视场约为20°至30°,可能不适用于近地轨道的微型卫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小型红外地球敏感器,其视场接近180°。PAL镜头用于增强视场,从而从近地轨道获得完整的地球红外图像,据此提出一种补偿PAL引起的畸变和计算地球矢量的算法。新型红外地球敏感器结构紧凑,功耗低,精度高。

关键词: 红外地球敏感器;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系统    

适用于视场红外地球敏感器的相机标定方法 Research Article

邓华健1,2,王昊1,2,韩晓亚3,刘洋1,2,金仲和1,2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1期   页码 141-153 doi: 10.1631/FITEE.2200079

摘要: 相机的几何精度不足是制约视场红外地球敏感器精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红外地球敏感器相机超大的视场与中心的盲区极大地限制了传统几何标定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随着转台的旋转,这些控制点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相机视场中。与传统的平行光管与转台配合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无法有效覆盖视场且需要苛刻的实验设备,而该方法更易于实施且成本较低。

关键词: 红外地球敏感器;全景红外相机;相机标定    

尺度地层内的分层运动

许绍燮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6期   页码 14-22

摘要:

报告了观察到尺度地层内分层运动的新发现,以及尺度层块活动的直接证据——尺度地层垂向同步运动,其层块的尺度可大到数千公里洲际尺度。发现格尔木台(2001年11月份)记录到的高强颤振事件与发生在其附近(2001.11.14)昆仑山口西M8.1震有一定关系。这些信息对于探索地震预测,以及认识大地构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尺度地层内的分层运动     高强颤振事件     地震预测    

国家剧院壳体钢结构火灾危险性研究

徐亮,张和平,朱五八,杨昀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3期   页码 59-63

摘要:

研究火灾烟气对国家剧院壳体钢结构的影响。运用场模拟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火灾时公共大厅的温度场分布,验算钢结构的温度低于250℃时,不会被火灾破坏。

关键词: 国家剧院     钢结构     火灾    

智能化时代的软件开发:拥抱模型的正确姿势 Perspective

彭鑫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3年 第24卷 第11期   页码 1513-1519 doi: 10.1631/FITEE.2300537

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模型技术对包括软件工程在内的很多领域都带来巨大冲击,也引发广泛焦虑。为在迷雾中看清一点方向,近期我们基于各种技术文献和实践分享以及我们自身的初步探索不断讨论和思考“模型时代的软件工程”或者“模型的软件开发能力”这一命题。由于到目前为止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黑盒,并且模型技术还在快速迭代和发展之中,同时目前看到的以及我们自己实践的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案例还比较初步,因此本文的很多认识和思考不一定准确,未来还可能会随着技术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刷新

关键词: 语言模型;ChatGPT;软件工程;软件开发    

奉献清洁电力,推进能源革命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2期   页码 1331-1332 doi: 10.1016/j.eng.2020.10.005

孔径光纤过渡器中光波特性分析

王云明,孙小菡,张明德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10期   页码 52-56

摘要:

提出了基于束传输法(BPM)的孔径光纤锥形过渡器理论分析模型。

关键词: 束传输法(BPM)     孔径光纤     锥形过渡器     插入损耗    

跨长江黄河的高速铁路跨度桥梁

高宗余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1期   页码 17-21

摘要:

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和京广客运专线铁路,跨长江、黄河的4座跨度桥梁都采用了钢桁梁结构,且均为多线铁路桥或公铁两用大桥,承载能力、列车运行速度高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跨度桥梁     钢桁梁结构     新技术    

海洋二号卫星惯量旋转部件干扰力矩抑制技术

周勇,李正军,马超,王小宁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 第16卷 第3期   页码 43-49

摘要: 由在轨遥测数据分析可得,实现了惯量旋转部件的精确控制。

关键词: 惯量     力矩波动     量化误差     死区     精确模型    

跨径钢桥桥道系协同作用试验模型研究

夏国星,钱振东,陈春,刘龑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5期   页码 96-100

摘要: 以局部梁段模型中铺装的最大应力应变值为参考值,对两种协同作用试验方案中相关结构参数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为保证设计的协同作用试验模型与原型的一致性,将修正后的试验模型与局部梁段模型在控制点位应力值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到跨径钢桥桥道系协同作用试验模型

关键词: 协同作用     试验模型     跨径钢桥桥道系    

飞机气动总体技术的发展

张彦仲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5期   页码 4-17

摘要:

论述了飞机常规气动布局的发展,客机机身技术以及新型气动布局——翼身融合体飞机(BWB)的发展。

关键词: 飞机     气动     超临界翼型     翼梢小翼     层流技术     翼身融合体     CFD     风洞试验     气动噪音    

高空坠落物成为空中风力发电的一杀手

Peter Weiss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3期   页码 277-279 doi: 10.1016/j.eng.2021.01.004

南京长江第四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

董萌,贾立峰,李丹

《中国工程科学》 2013年 第15卷 第8期   页码 26-30

摘要:

南京长江第四桥南锚碇基础为支护开挖深埋扩大基础,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平面形状为“∞”形,长采用“∞”形比圆形或矩形结构形式布置平面面积小,截面惯性矩,且半径较小,墙体环向应力小,安全性及可实施性高,有效降低了工程投入,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 锚碇     地下连续墙     “∞”形     南京长江第四   

近六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突破性技术”解析与启示

屠海令,孙棕檀,姚源,徐源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 第19卷 第5期   页码 85-91 doi: 10.15302/J-SSCAE-2017.05.015

摘要: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2001年起每年发布“全球十突破性技术”,关注技术的商业应用潜力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科技评论     “全球十突破性技术”     商业     产业     社会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相对口径大线视场光学系统的设计

潘君骅

期刊论文

适用于低轨微小卫星的视场红外地球敏感器

王昊1,王志远1,王本冬1,金仲和1,John L. CRASSIDIS2

期刊论文

适用于视场红外地球敏感器的相机标定方法

邓华健1,2,王昊1,2,韩晓亚3,刘洋1,2,金仲和1,2

期刊论文

尺度地层内的分层运动

许绍燮

期刊论文

国家剧院壳体钢结构火灾危险性研究

徐亮,张和平,朱五八,杨昀

期刊论文

智能化时代的软件开发:拥抱模型的正确姿势

彭鑫

期刊论文

奉献清洁电力,推进能源革命

期刊论文

孔径光纤过渡器中光波特性分析

王云明,孙小菡,张明德

期刊论文

跨长江黄河的高速铁路跨度桥梁

高宗余

期刊论文

海洋二号卫星惯量旋转部件干扰力矩抑制技术

周勇,李正军,马超,王小宁

期刊论文

跨径钢桥桥道系协同作用试验模型研究

夏国星,钱振东,陈春,刘龑

期刊论文

飞机气动总体技术的发展

张彦仲

期刊论文

高空坠落物成为空中风力发电的一杀手

Peter Weiss

期刊论文

南京长江第四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

董萌,贾立峰,李丹

期刊论文

近六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突破性技术”解析与启示

屠海令,孙棕檀,姚源,徐源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