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 前言

既往的研究发现,环境、职业等因素引起的染色体断裂率增高的男性其配偶自然流产率也会增高[1] ,而对于染色体断裂率在具有不良孕产史夫妇中的发生情况目前为止尚缺乏较大规模的统计数据,为了解染色体断裂率在具有不良孕产史夫妇中的发生情况,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对相关病例进行了研究。

《2 资料来源》

2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近3年来就诊于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

《3 研究方法》

3 研究方法

1)染色体断裂检测采用外周血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iemsa 染色,供染色体断裂分析。染色体断裂率指每100个核型中出现染色体断裂的百分率(包括染色双体断裂和染色单体断裂)。

2)将患者按年龄分组后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染色体断裂率发生情况;按染色体断裂率程度分组后观察患者染色体断裂率的发生是否有一定规律性。

3)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年龄和染色体断裂率的正态分布情况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

《4 研究结果》

4 研究结果

1)男性患者的就诊年龄平均为 29.07 岁,女性患者的就诊年龄平均为 28.15 岁,年龄与染色体检测结果间无相关。

2)男性患者染色体断裂率在0~3之间,其中79 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0,占男性总数的 32.38 %(79/ 244),女性患者染色体断裂率在0~9之间,其中92 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0,占女性总数的 37.7 %(92/ 244);男性 93 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1,占男性总数的 38.11 %(93/244),女性 84 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1,占女性总数的 34.43 %(84/244);男性 53 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2,占男性总数的 21.72 %(54/244),女性 57 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2,占女性总数的 23.36 %(57/ 244);男性 19 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3,占男性总数的 7.79 %(19/244),女性 7 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3,占女性总数的2.87 %(7/244);女性2例染色体断裂率为 4,占女性总数的0.82 %(2/244);女性1例染色体断裂率为6,占女性总数的0.41 %(1/244);女性1例染色体断裂率为9,占女性总数的0.41 %(1/244)。

3)男性患者的染色体断裂率均值在1.05,女性患者的染色体断裂率均值在0.97,两组数据均不服从正态分布特征,采用 Mann-Whitney 检验,结果 Z 值为-1.125,两组患者的统计值无差别(P>0.05)。

4)男、女患者的染色体断裂率均值在1.01,患者平均年龄 29.53 岁,患者中断裂率为 0 的 171 例,占 35.04 %(171/488),染色体断裂率为 1 的 177 例,占 36.27 %(177/488);染色体断裂率为 2 的 110 例,占 22.54 %(110/488);染色体断裂率为 3 的 26 例,占 9.03 %(26/488),染色体断裂率为 4 的 2 例,占 0.81 %(2/488);染色体断裂率为 6 的 1 例,占 0.2 % (1/488);染色体断裂率为 9 的 1 例,占 0.2 % (1/488);经检查有染色体断裂的317例,占64.96 % (317/488),为无染色体断裂人数的1.85倍。

《5 讨论》

5 讨论

人类配子的发生及胚胎的发育均与染色体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而且也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有序参与调控的结果,当染色体的结构发生畸变时,将会导致某些基因结构的异常和功能的丧失,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导致精子发育障碍、胎儿发育异常及女性自然流产率增加[1,2] 。染色体的断裂现象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关。一般来说,染色体出现结构异常,需发生断裂才能实现[3]

Bown 等[4] 发现健康人群中染色体断裂率的发生率为0.4 %,王德启等[1] 报道发现丁二烯作业工人群体中的染色体断裂率为1.61 %,而正常人群对照组的染色体断裂率为0.055 %;陶庭芬等[5] 报道慢性重度苯中毒患者人群中的染色体畸变率为 8 %~12 %;李云华等[6,7] 报道铀矿工人群体中的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明显高于正常群体,其群体中发生率分别为0.69 %~0.84 %,而正常人群对照组仅为 0.34 %,观察组为对照组的 2.0~2.5 倍;郭敬芝等[8] 报道长期放射工作者中出现染色单体裂隙的发生率为 0.83 %。本组具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中经检查有染色体断裂的 317 例,占总检测人数的 64.96 %,患者中断裂率为0的171例,占35.04 %,有染色体断裂的人数为无染色体断裂的人数的 1.85 倍,且染色体断裂程度与年龄等因素无关。因此,可以认为各种因素引起的染色体断裂是引起夫妇不孕不育和夫妇中发生胎停、流产、胎儿发育不良等不良孕产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