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 前言

水平井苏 75-70-6H 是苏里格气田裸孔完井的大型水平井,水平段南北走向,长度 1200 m,深度 3400 m;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水平井完井理论,裸孔完井分 10 个压裂段。裸孔完井简化了完井施工过程,降低了完井成本;增大了井筒与地层的交换面积,可以提高产量。裸孔完井也增大了风险:没有套管支撑,井壁易塌陷;分段封隔器与地层接触不好,易发生压裂液漏泄,发生段串;压裂在不希望首先压开的井段形成裂缝,阻碍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鉴 于裸孔完井水平井压裂施工难度较大,通常采用国外的井下器材(包括井下封隔器)、国外的监测技术实施压裂施工与控制。

苏 75-70-6H 井压裂采用国产井下工具及国内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是依靠国内技术完成的规模最大的裸孔水平井分段压裂:压裂液 4200 m3 ,加砂 400 m3 ,连续施工 30 h。10 个压裂段均压裂成功,实现日产气 20 万m3 ,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国内井下工具及微地震监测技术开拓了一个市场[1]

来自其他方面的信息表明,初次压裂裂缝发生在水平段根部,根部压裂裂缝阻碍压裂液、加砂液通过,其他水平段已经无法压裂。监测表明,初次压裂裂缝发生在水平段端部,水平井可以依次压裂。结 果表明,监测结果是正确的,在监测指导下,苏 75-70-6H 井顺利完成压裂施工。

《2 试压裂及微地震监测》

2 试压裂及微地震监测

由于该井下完压裂管柱后试压没有达到要求的目标,对国产井下工具泄漏点的位置存在怀疑,为了找出泄漏位置,在正式压裂前进行试压裂,判断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位置。如果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出现在根部,井下工具失效,只有根部的一段可以压裂投产,其余水平段及井下工具作废;如果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出现在端部,可以依次压裂,有希望压裂 10 段,达到最大开采效率。一些间接证据倾向于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出现在根部,进行连续分段压裂已不能提高采气量,而且会形成巨大的施工浪费。微地震监测表明: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位于端部设计的压裂段位置;人工裂缝方向近井平行于水平段,远井转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理论设计相符;建议连续实施水平井压裂。监测站布站图见图 1。

图 1 中,横轴南北向,灰色线是水平井水平段位置,南部是(左侧)端部,北部(右侧)是水平井起始段———根部;表示各水力压裂作业段在地面的投影,及其框图是第一套仪器实施监测时的监测台站位置及控制压裂井段, 及其框图是第二套仪器监测台站位置及控制压裂井段,试压裂同时使用两套仪器。监测结果表明,试压裂裂缝出现在端部、图 1 中标号为 1 的位置上,井下工具工作正常。

《图1》

图1 苏 75-70-6H 井微地震监测布站图

Fig.1 Geophone distribu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Well Su 75-70-6H

从俯视图(见图 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震源点的位置,微地震应该沿着裂缝发生,整个震源点分布指明了裂缝扩展的方向,色度表明微地震发生的时间顺序。两条坐标零线的交汇位置是设计第一个压裂段位置,初破裂出现在第一个压裂段中心稍偏南位置,压裂裂缝方向北东东向,是一个油田最期望的裂缝形态。

《图2》

图2 试压裂微地震监测结果俯视图

Fig.2 Plan view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3 压裂施工及微地震监测》

3 压裂施工及微地震监测

依据试压裂微地震实时监测结果,油田排除其他疑问,实施了连续压裂施工。施工过程中进行微地震监测,微地震监测表明上一段压裂成功,且位置在设计的压裂段内,立刻投球,打开下一段的出液孔,压裂下一段。第一段正式压裂实时微地震监测结果俯视图见图 3。

《图3》

图3 第 1 段压裂监测俯视图

Fig.3 Plan view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layer No.1

图 2、图 3 表明:试压裂与正式压裂的人工裂缝趋势相同,由于压裂规模不同,正式压裂的微地震点密度增大;初破裂位于第一压裂段中心;井下工具工作正常。看到这一结果后,立刻按计划实施连续压裂。每段接近压裂结束时,投球封堵该压裂段,打开下一压裂段的出液孔,转入下一压裂段压裂施工。依照上述程序,10 段压裂均获得成功,微地震监测结果指导了施工过程,增大了压裂施工成功的几率。

图 4 是第 1 段压裂前置液压裂时形成的裂缝及加砂液压裂形成的裂缝。结果表明,加砂液压裂形成的裂缝不比前置液压裂时形成的裂缝短,不能由此划分动态缝、支撑缝。在打入加砂液后,裂缝仍然会出现长度扩展。

《图4》

图4 第 1 段压裂前置液、加砂液的压裂裂缝

Fig.4 Plan view of before and after sand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layer No.1

图5 是 10 段压裂的综合结果,用不同灰度表明不同段压裂时微地震监测获得的微地震源位置。

《图5》

图5 苏 75 -70 -6H 井压裂裂缝综合图

Fig.5 Plan view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Well Su 75 -70 -6H

由图 5 可以看出:1 段压裂相对中心点略偏南; 10 段压裂存在可见的北串;4 段向 3 段, 6 段向7 段,7 段向 8 段存在明显的段间干扰。由于第 10 段漏泄明显,后期加砂出现砂堵,分 2 段压裂(见表 1)。 10 个水平段的人工裂缝彼此大体平行,这与水平段走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间的夹角有关[2] 。苏 75-70-6H 井所在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为北东 60 °,水平段南北走向,二者间的夹角为 60 °,使各水平段压裂裂缝大体平行[3] 。理论上,压裂裂缝在近井与水平段走向垂直,远井转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水平段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越大,转向趋势越不明显,各水平段压裂裂缝的平行度也越好,但裂缝形态也越简单。表1给出了各段压裂裂缝参数。

《表1》

表1 苏 75-70-6H井压裂裂缝参数

Table 1 Hydraulic fracturing parameters for Well Su 75 -70 -6H

《4 结语》

4 结语

大型裸孔水平井压裂是一个工艺复杂的压裂施工,应该进行现场实时微地震监测。微地震监测结果对压裂施工的进行、施工过程、压裂结果均可以提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

苏 75-70-6H 井是大型裸孔完井的水平气井,微地震监测结果证明了国产井下工具是可用的,压裂设计是可行的,排除了不必要的疑问。在施工过程中,给出每段裂缝发生、发展过程,表明了压裂施工成功的信息,指导油田开始下一段压裂。

监测到的压裂液漏泄可能伴随着砂堵,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对砂堵做出预测,避免施工故障。

综上所述,微地震监测是一项可行的大型、连续裸孔水平井压裂监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