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简介》

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简介

《 麻 省 理 工 科 技 评 论 》(MIT Technology Review)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技术商业类杂志,创刊于 1899 年,内容覆盖广泛,涉及互联网、通信、 计算机、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和商务科技等诸 多领域 [1]。从 2001 年开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每年都会公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并重点关注这些技术的商业应用潜力,以及其对人类生活和 社会的重大影响 [2]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主编 Jason Pontin 认为: 突破性技术可以是工程创意、解决问题与挑战的方 案,也可以是跨学科、跨产业的应用。这些突破性 技术将革新整个行业,改变相关领域甚至是当前社 会的本质 [3]。因此,在每年评选“全球十大突破 性技术”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编辑部与自 由撰稿人都会按照这一标准遴选、推荐候选技术, 并通过与主编、副主编、高级编辑、编辑、设计师、 研发人员以及技术专家进行研讨,确定最终入选的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编辑部和自由撰稿人还将信息采集独立性、技 术来源可靠性、公正报道争议技术、严格的事实核 查作为撰写“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的指导原则。 编辑部和自由撰稿人直接从参与技术创新、技术融 资和熟知技术的人员中采集技术信息;大部分情况 下会在文章的上下文中明确技术信息来源,只有在 需要保护技术信息来源时,才会以匿名的方式处理; 在处理争议技术时,会依靠专业经验、判断力和知 识,公正地报道争议双方的观点;发布的文字、目 录、图表、表格和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事实核查。

《二、近六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概述》

二、近六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概述

2012—2017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发布 了 60 项突破性技术,本文以近六年来的“全球十 大突破性技术”作为研究重点,进行解读与分析, 如表 1~ 表 6 所示。我们需要关注技术突破性和实 现方法,理解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还需关注技术 对产业、社会、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把握未来 的产业动态和科技趋势。下文将以技术发布年份为 顺序,以表格形式简要叙述这 60 项技术的突破性 与重要意义,其中 2015—2017 年还对“全球十大 突破性技术”的技术成熟期进行了预测。

《表 1》

表 1 2017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与技术影响

 

《表 2》

表 2 2016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与技术影响

 

《表 3》

表 3 2015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与技术影响

 

《表 4》

表 4 2014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与技术影响

 

《表 5》

表 5 2013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与技术影响

 

《表 6》

表 6 2012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与技术影响

 

《三、近六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分析》

三、近六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分析

《(一)互联网与电子信息领域占据主导,健康与能 源领域备受瞩目》

(一)互联网与电子信息领域占据主导,健康与能 源领域备受瞩目

60 项突破性技术中有 59 项集中在 7 大领域, 分别是互联网领域(16 项)、健康领域(14 项)、 电子信息领域(12 项)、能源领域(8 项)、工业领 域(4 项)、材料领域(3 项)和农业领域(2 项), 如图 1 所示。互联网与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占比接近 50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业与农业领 域的技术占比只有 10 %,表明互联网与电子信息 领域的技术正成为新一轮科技增长的动能。健康 与能源领域的技术也占据了重要席位,药物研制、 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新兴技术正不断涌现,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图 1》

图 1 60 项突破性技术的领域分布情况

 

《(二)技术跨域融合成为主流,解决现实需求的部 分技术实现尚需时日》

(二)技术跨域融合成为主流,解决现实需求的部 分技术实现尚需时日

结合《麻省理工技术评论》对“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的遴选标准,将 60 项突破性技术归入四 类技术类型中(见表 7),分别是具有商业化应用前 景和产业革新能力的技术(A 类)、影响社会与民 众生活的技术(B 类)、经由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 产生以及可推动其他领域发展的跨域使能技术(C 类)、解决现实需求与难题的技术(D 类)。四类技 术的类型及所含技术数量,如图 2 所示。技术间的 跨越融合与交叉是未来产生前沿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其他领域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而部分需 要解决明确现实需求的技术,其难度过大,短期内 难以实现,如治愈瘫痪技术,需要依托生物、通信、 微机电系统等其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表 7》

表 7 四类技术类型与所含技术

 

《图 2》

图 2 四类技术的类型及所含技术数量

 

《(三)评选时侧重已成熟技术、兼顾中远期技术, 技术的成熟应用有较明确的演化路径》

(三)评选时侧重已成熟技术、兼顾中远期技术, 技术的成熟应用有较明确的演化路径

通过分析技术成熟期可知,技术(30 项)已经成熟、在 5 年内(包括 5 年)成熟、5 年后成熟的 比例大致为 3 ∶ 2 ∶ 1,该比例符合评选时对短期突破性技术的侧重,同时兼顾中远期技术。进一步 分析可以发现:成熟技术大部分为 B 类技术,即影响社会与民众生活的技术;5 年内成熟的技术大部 分为 A 类与 C 类技术,即商业化应用前景与产业 革新能力的技术和跨域使能技术;而 5 年后成熟的 技术则多为 D 类技术,即解决现实需求与难题的技 术。这或许意味着突破性技术将对社会与民众生活 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条可行路径是需具备商业化应 用条件与变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条可行路径 是跨域整合现有技术,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拓展应 用领域;而面向现实需求与难题的突破性技术,似 乎无捷径可走,需依托基础科学的进步与支撑技术 的突破,远期或可实现。

《(四)自由撰稿人与高级编辑深度参与技术评述, 确保技术遴选广度与分析深度》

(四)自由撰稿人与高级编辑深度参与技术评述, 确保技术遴选广度与分析深度

涵盖各技术领域的资深撰稿人以杂志社外部 人员的身份,参与 60 项突破性技术的遴选与评述,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可信度(见图 3)。同时,以高 级编辑为骨干的编辑部,完成了 50 % 以上的技术评论撰写,确保了对技术突破性的深入分析,对技 术影响的把握也更为准确。

《图 3》

图 3 参与 60 项突破性技术评述的人员分布

 

《四、启示》

四、启示

《(一)技术的渐近性发展,利于商业化的稳步实现》

(一)技术的渐近性发展,利于商业化的稳步实现

技术的渐近性发展、螺旋式创新,对技术路 线或产业格局的破坏较小,有利于低风险、稳步 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如 2012—2016 年,太阳 能电池板通过采用新材料和新型聚光技术、光线 控制与制造工艺简化,逐渐实现了光伏转化效率 的提高、对光能的更高效利用以及低成本商业化 制造。

《(二)客观看待技术的负面冲击,提前做好应对 措施》

(二)客观看待技术的负面冲击,提前做好应对 措施

支持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推广时,需认识到某 些技术对既有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活的冲击,应提 前制定应对政策。如自动驾驶货车可能造成货车 司机薪酬下降,甚至导致货车司机失业,应从政 策上做好劳动力的安置;恶意软件对互联网的破 坏能力将会越来越大,需积极发展 Web 过滤服务 等技术予以应对。

《(三)突破性技术虽难以准确预测,但有规律可循》

(三)突破性技术虽难以准确预测,但有规律可循

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且诸多 要素无法定量建模,难以准确预测技术发展。如对 虚拟现实技术的判断过于乐观,过低估计了一些困 难;对技术突破给其他领域造成的巨大影响也预 估不足(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医药健康行业的推 图 3 参与 60 项突破性技术评述的人员分布 动)。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过去六年里评选出的 60 项突破性技术中,大约 50 % 的突破性技术正 按照预测的既定路线发展,这表明《麻省理工科技 评论》以商业应用潜力和社会生活影响去预测技术 发展的思路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技术预测在一定 程度上是有规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