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技术预见概述》

一、日本技术预见概述

1971 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第 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预见活动,成为最早由政府组织 实施大规模技术预见的国家。随后,日本每 5 年组 织一次技术预见活动,每次预见跨度为 30 年。到 2016 年,日本已经进行了十次技术预见,每次技术 预见活动都为未来 15 ~ 30 年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方 向和目标,成为世界上开展技术预见最具影响力的 国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样板。

这十次技术预见活动不断创新完善,水平和影 响力不断提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四次为起步探索阶段,技术预见的领域分类和项目个数不 断增加和调整,分类体系日趋完善;第五次至第七 次为改进完善阶段,实施步骤更加完善合理,问卷 的设计、参与者的选取更加客观;第八次至第十次 为成熟丰富阶段,预见方法更加多元化 [1]。在成 熟丰富阶段,第八次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同时引入 了需求分析法、文献计量法和情景分析法开展协同 研究,并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增加了“产业基础结 构”“社会基础结构”“社会科学与技术”三个社会 技术方面的基础领域,社会技术方面的技术课题数 占技术课题总数的 1/4 ;第九次在应用德尔菲法和 情景分析法的同时开展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调查,并 且更加关注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第十次 技术预见的特征为“课题解决型情景规划”[2],注 重科技政策与创新政策一体化,采用了未来愿景、 德尔菲法和情景分析法,这些方法相辅相成,有助 于提高技术预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的主要方法和模式》

二、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的主要方法和模式

《(一)课题解决型情景规划方法》

(一)课题解决型情景规划方法

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由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 (NISTEP)负责组织,在第十次技术预见的前期, NISTEP 开展了课题解决型情景规划。课题解决型 情景规划即为解决一个课题而进行的多选项研究, 分析经济效果、财政负担、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以 及社会实现的困难性、社会接受性等在产生折中 选择时的情况,探讨更有效的政策选项。具体流 程如下:首先开展未来社会愿景调查,根据愿景 提出未来可能实现的科学技术并进行评估,基于提 出的相关科学技术群开展多选项研究,进而创建未 来情景,通过技术情景与社会情景的组合分析,提 出政策选项,实现科技政策与创新政策的一体化 (见图 1)。

《图 1 》

图 1  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前期课题解决型情景规划流程

 

例如,在老龄化导致人口减少的社会中,对劳 动年龄人口(按人口统计,在生产活动的中坚力量 中 15 岁以上 65 岁以下人口)的生产性影响最大的 疾病是糖尿病。解决此问题的科学技术政策选项包 括:①依据捕捉胰岛 β 细胞微细变化的成像技术和 制造商的预知技术介入早期治疗;②依据注入和再 生被破坏的胰岛 β 细胞的再生医疗技术介入晚期治 疗;③通过可大量生产的低分子医药取代胰岛素以 降低药价;④导入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生活指导, 依据预防开发技术介入亚健康管理等。课题解决型 情景分析和方案选择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图 2》

图 2 课题解决型情景分析

 

《图 3 》

图 3 课题解决型方案选择

注:*1 假想投资总额(从设想到实现开发为止,每年的平均投资);*2 估算(设想一半制造商利用者能改善生活)

 

《(二)调查概况》

(二)调查概况

1. 调查目的

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的主要目的:面向未来 的目标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以利 于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相关政策以及战略的制定;同 时,也将提高未来学术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可能性作为目标。就实现目标社会所需的科学技术中长期发 展(今后 30 年)方向,以及所需形成的社会系统 等收集和分析专家的见解。分析的结果阐述了将 来非常重要且具有很高潜能的科学技术。

2. 实施体制

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实施体制如图 4 所示。

《图 4》

图 4 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实施体制

 

3. 技术预见概要

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的展望期为 2050 年,但是 2020 年、2030 年、2050 年均为技术预见的目标 年份。

技术预见包括八个目标领域:①信息技术・分 析学(ICT);②健康・医疗・生命科学;③农林 水产・食品・生物技术;④宇宙・海洋・地球・科 学基础;⑤环境・资源・能源;⑥材料・设备・工 艺;⑦社会基础;⑧服务型社会。各领域委员会研 究其细节及课题,共提出 932 个调查课题。

德尔菲调查是技术预见的主体方法,实施问卷 调查的时间为 2014 年 9 月 1 日—30 日,通过互联 网开展问卷调查,委托 NISTEP 的约 2 000 名专家、 网络特约研究员及相关学会协会会员开展合作。登 记的调查专家共计 5 237 名,其中 4 309 名专家进 行了回答;专家分布范围为:大学等科研单位占 49.1 %、企业及其他占 36.4 %、事业单位占 14.5 %; 专家年龄范围为:40 岁以下占 30 %、40 ~ 50 岁占 26 %、50 ~ 60 岁占 22 %、60 岁以上占 12 %、年 龄不详占 10 %。

《(三)问卷调查的主要问题》

(三)问卷调查的主要问题

调查问卷从研发特性、预测实现时期和重点措 施三方面进行考量设计(见表 1 ~表 3)。

表 1 技术研发特性调查问卷设计

《表 1 》

 

表 2 技术实现时间调查问卷设计

《表 2 》

 

表 3 技术实现所采取的试点措施调查问卷设计

《表 3 》

《三、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的主要结果》

三、日本第十次技术预见的主要结果

《(一)研发特性分析》

(一)研发特性分析

将各特性的回答数值化(非常高 4 分,高 3 分, 低 2 分,非常低 1 分)并计算评分。图 5 ~图 9 对 各特性相当于主要课题前 1/3 的 310 个课题,按领 域显示其主要课题所占比例。

《图 5 》

图 5 重要程度占参调技术项前 1/3 的各领域分布

 

《图 6》

图 6 国际竞争力占参调技术项前 1/3 的各领域分布

 

《图 7 》

图 7 不确定性占参调技术项前 1/3 的各领域分布

 

《图 8 》

图 8 非连续性占参调技术项前 1/3 的各领域分布

 

《图 9 》

图 9 伦理性占参调技术项前 1/3 的各领域分布

 

《(二)重要程度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二)重要程度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基于调查问卷,可以对所提出课题的重要程度 与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如信息技术 • 分析学领域 (见图 10)的“高性能计算(HPC)”技术方向,其 重要程度高、国际竞争力也高;“网络安全”和“软 件”技术方向,其重要程度高,但国际竞争力低。

《图 10 》

图 10 信息技术 • 分析学领域

 

健康・医疗・生命科学领域(见图 11)的“再 生医疗”技术方向,其重要程度高、国际竞争力也 高;“新出现和再次出现的传染病”技术方向,其重 要程度高,但国际竞争力低。

《图 11 》

图 11 健康·医疗·生命科学领域

 

表 4 和表 5 是经过调查筛选出来的重要课题。

表 4 重要程度高的 100 个主要课题 -1

《表 4 》

 

表 5 重要程度高的 100 个主要课题 -2

《表 5 》

《(三)重要程度与非连续性分析》

(三)重要程度与非连续性分析

按照不同类别技术的发展态势和特点进行发度高的前 1/3 课题的发展潜力、不确定性与非连续 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重要程度评分占前 1/3 的课题 共 312 个合计其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的评分,选出 10 %的主要(30个课题)和10 %的次要(30个课题), 并按国际竞争力分别对上述主要课题和次要课题进 行排列(见图 12)。

《图 12》

图 12 重要程度分析

 

进一步对四类情况开展分析,可以将技术分为 四类。

类别Ⅰ: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相对较高,日本 的发展潜力也相对较高,主要集中于再生医疗、汽 车用燃料电池・二次电池、地震发生预测等技术方 向,见表 6。

表 6 类别Ⅰ统计结果

《表 6 》

类别Ⅱ: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相对较高,日本 的发展潜力相对较低,主要集中于网络安全、精神 疾病、传染病等技术方向,见表 7。

 

表 7 类别Ⅱ统计结果

《表 7 》

类别Ⅲ:确定性与连续性相对较高,日本的发 展潜力相对较低,主要集中于网络技术、医疗数据 的使用、林业、监视等技术方向,见表 8。

 

表 8 类别Ⅲ统计结果

《表 8 》

类别Ⅳ:确定性与连续性相对较高,日本的发 展潜力相对较高,主要集中于电子束应用(材料、 治疗)、高效发电、资源再利用等技术方向,见表 9。

 

表 9 类别Ⅳ统计结果

《表 9 》

《(四)重点措施分析》

(四)重点措施分析

对技术预见调查得到的重点措施结果的统计分 析见图 13。由图 13 可见,为达成技术实现、人才 战略及资源配置的优先级,应特别向人才战略倾斜 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分析学、材料・设备・工艺。 为达成社会实现,需要提高内外协调与合作及环境 治理的优先级,特别向环境治理倾斜的领域包括社 会基础及服务型社会。

《图 13 》

图 13 影响因素分析

 

《四、日本技术预见对我国的启示》

四、日本技术预见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技术预见方法并 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展实践,与当时日本经济的 转型发展需求密不可分。日本经济在大力学习和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在国内生 产总值(GDP)超越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后, 在许多领域都已经世界领先,成为引导者。面对 角色的转变,制定合适的科技政策、保持经济的 持续发展,成为日本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客观 上需要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时具有前瞻性和预见 性 [3]。当前,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向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需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充分重视技术发展的不 确定性和非连续性,高度重视社会需求、政策措施等因素对科技发展的作用,面向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愿景目标,系统开展科技发展路径研究,主 动谋划和塑造未来,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