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前言

依据经济学的定义,对偶产业指具有相互确定 关系的两个产业。对偶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学中的相互确定关系,涉及经济学的诸多方面。例如,产出 与成本的对偶和效用与支出的对偶是经济学中典型 的对偶关系。经济系统中还有许多其他这样的对偶 关系,如王根蓓 [1] 和李山寨 [2, 3] 所做的研究工作。其中,制造企业与制造物流的组织就是一种经济学 意义上的对偶关系,但是前人还没有研究过这种对 偶关系。

就制造企业与制造物流的对偶关系而言,一定 业态的制造业决定了物流服务业一定的业态,而一 定业态的物流服务业也决定了制造业一定的业态。 与我国现行制造业的企业业态对比明显,我国物流 服务业的企业业态分工过细,缺乏供应链整体组织 与服务。汽运、铁路运输、水运、空运、仓储、货 运代理等,虽然有明确的分工,却没有一体化的协 作。即使在同一运输方式内部,各自为战、人自为 战的现象也极为普遍。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与同一运 输方式内部的运输组织一直缺乏一体化的协同和衔 接。运输组织没有达到联程联运整体化运作的要求 及境界。而联程联运是运输及物流企业为用户做到 门对门多样化服务,为运输协同过程做到 “ 一单到 底、一个价格、一个代码、一个时刻表 ” 的最优化 制造物流组织方式。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业态与物流服务业业态 在经济上的对偶关系是一种产业发展成熟度较低 的对偶关系,是一种非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关系。 这种低效率、低水平的经济结构却有着很高的稳 定性。我国在现阶段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依旧面临 巨大的挑战,尚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我国制造企 业普遍认为,外包物流服务企业不尽如人意,“ 靠 不住 ”—— 时间、质量与服务保障差,急需时刻 见不到车辆,车辆型号与货物不匹配,需用数量 与时间不匹配,运输过程损耗高,野蛮装卸,在 途信息不清楚,服务无标准,一问三不知等。制 造企业遭遇的痛苦经历迫使制造企业自己建立运 输与仓储服务部门,或是成立自己的供应链公司, 甚至自己修铁路,办铁路运输,以致制造物流服 务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我国制造物流服务企业 普遍认为,制造企业拥有车队和运输公司,物流 企业只能通过挖掘制造企业自己干不了或不愿干 的事来发展自己的业务。制造物流企业只能提供 一种跟随性与辅助性的服务,是被动的服务企业, 这又强化了制造企业自我完善物流的动机。

现代制造物流服务的对偶产业是即将发展的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打造我国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 要以发展和利用 “ 颠覆性技术 ” 为突破口,创建一 系列有国家竞争力的制造企业;此外,还必须打造好现代制造物流服务业。我们今天必须要学会组织 全球供应链,整合产品与技术的外部研发,整合生 产与服务的外部协作,整合其他各种社会资源,并 且做到通过集中自有资源来开发核心技术及关键产 品。连接这种产业协同的纽带就是供应链组织 —— 以新型经济业态出现的现代制造物流服务。

从对偶关系看,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势必将生产 链两端的服务业剥离出来,并将这些分散广、网络 性强的服务需求在全社会集聚起来,形成孕育现代 制造物流的产床,构建一个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和网络经济的产业组织,最终建设出一个相对独立 的、为供应链服务的产业形态 —— 现代制造物流 服务业。

《二、工厂定义》

二、工厂定义

按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关系分析, 制造企业的产出为制造产品或制造服务。制造产 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总成件、半成品和产成 品等内容;制造服务包括代理加工、代理制造、代 理装配、代理维修、代理产品和工艺设计等内容。 制造企业的投入为原材料、零部件、技术、资本 和劳动力等内容。制造企业按产品对象分工提供 制造产品,按制造技术分工提供制造服务。一般 而言,同一制造企业既可产出制造产品,也可产 出制造服务;但其主业要么偏重制造产品,要么偏 重制造服务。

定义工厂为制造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单 位,它是制造企业生产制造产品或制造服务的一个 空间集中地或场所。假设一个制造企业拥有 Q 个工 厂,工厂之间的物流交换定义为内部物流,工厂与 外部企业的物流交换定义为外部物流,包括投入物 流与产出物流,如图 1 所示。

《图 1》

图 1 制造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

《三、基于产品或制造技术的专业化》

三、基于产品或制造技术的专业化

制造企业的工厂分工按专业化组织形态可分为按 产品分工和按制造技术分工两种基本类型。如图 2 所 示,按产品分工的技术经济优势是按产品类别实现原 材料加工、零配件制造、总成件装配、最终产品装配 的均衡布局与最终产品的规模经济生产;按制造技术 分工的技术经济优势是按制造技术类别,包括原材料 加工、零配件加工、总成件装配、最终产品装配等, 分别实现单个制造技术环节的规模经济生产。表 1 从 理想经济规模、物流品类、生产联系、组织结构、事 业部组织、管理对象、社会化专业性生产与协作等七 个方面,对按产品分工与按制造技术分工的生产组织 形态进行了比较。就现代产业组织而言,“互联网 + 制造”的产业组织形态倾向选择按制造技术分工,突出了装备生产的基础功能,并要求分离制造技术与产 品线生产运作,在产品生产组织上实施高度社会化分 工的生产协作。

《图 2》

图 2 按产品分工与按制造技术分工的生产组织形态比较

《表 1》

表 1 按产品分工与按制造技术分工的生产组织形态比较

《四、制造企业与制造物流的组织耦合性》

四、制造企业与制造物流的组织耦合性

假设制造企业拥有可以独立形成制造工厂的 M 项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k 的资源限制为 。该制造 企业生产 N 项产品,产品  的市场价格为 ,以及 产品 使用技术方案 k 资源的消耗系数为 ,产品 使用物流资源的消耗系数为 ,此外物流资源没 有限制。考虑以产品 利用技术方案 k 加工产品的 单位成本为 ,单位物流成本为 ,且 满足 0 和 0。

设生产产品 的数量为 ,以产品分工为对象设置工厂,生产计划优化模型为

考虑以制造技术分工为对象设置工厂,生产计划优化模型为

 0 且0,即制造技术的 专业化分工的规模经济效果远大于按产品对象组织 的生产,而其交易成本远低于按产品对象组织的生 产,相应的物流组织也必须按规模化、网络化运行; 相应地说,要有规模化、网络化的供应链组织,才 能支撑制造技术的专业化分工。这种特性反映了德 国提出“工业 4.0”的经济要求。

反之,当制造物流表现出交易成本过大时,必将阻碍按制造技术的专业化进行产业分工,产业组 织只能选择按产品对象组织生产。这种特性反映了 我国产业组织的经济现状。

《五、制造物流的组织》

五、制造物流的组织

如表 2 所示,按产品分工布局工厂 ,企业制造 物流的规模可以较大,物流品类也较为单一;按制造 技术分工布局工厂,企业制造物流的总体规模非常 大,但物流品类复杂。为实现企业制造物流的迅捷、 低成本、准时和可靠保障的要求,在按制造技术分 工布局工厂时,要求物流供应商必须相对集中,要 求依据项目需求计划,并依靠物流运行网络平台、企 业资源计划(ERP)信息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来统一 指挥与调度管理;在物流运输及其他资源的利用上, 也需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分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换言之,在企业的生产组织从以产品生产为主体转 向以分离制造技术与产品线生产的社会化分工与协 作方式时,通常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信息平台, 沿用分散化物流服务供应商、单线物流管理的方式, 企业制造物流的迅捷性将降低,物流成本将上升, 供应准时性将下降,供应保障能力将弱化。

《表 2》

表 2 按产品分工与按制造技术分工的企业制造物流的组织协同

《六、结语》

六、结语

研究制造企业与制造物流的组织业态在产业 组织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是在承担制造 服务战略研究的子课题“制造物流服务业”的研 究过程中,逐步认识和理解这种产业组织关系的, 即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与制造物流的产业组织之 间存在对偶关系,需要找到一条有效路径,采用 市场经济调控手段,发展制造物流产业,支撑我 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到目前为止,笔者的研究工作仅是一个开端,提出了一点初浅的想法,此 外还存在大量亟待认识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去做深 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