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 前言

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系统 (MPP) 已非传统意义上的MPP, 已成为泛指一切结构上可扩展性好的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上的可扩性和编程上的友好性一直是并行计算机系统设计中追求的十分重要而又互相矛盾的两个目标。全系统只有一个操作系统副本, 软件采用“共享存储”编程模式的并行计算机系统, 编程上较方便, 但由于受到硬、软件及工艺技术上的制约, 系统规模的可扩展性受限, 一般全系统CPU数不超过512个。每个结点 (或超结点) 上运行各自的操作系统, 结点间采用“消息传递”编程模式的MPP系统, 可扩展性好, 但并行编程却较困难。在目前技术条件下, 要实现规模大到上千乃至上万个CPU的并行计算机系统, 后者仍是唯一的技术途径。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就MPP系统可扩展性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2 关于超结点 (Hypernode) 设计》

2 关于超结点 (Hypernode) 设计

超结点是指MPP系统中的结点是由多个CPU组成的支持“共享存储”编程模式的多处理机系统。

《2.1超结点的结构》

2.1超结点的结构

目前超结点的结构大体分二类:a.对称多处理机 (SMP) 结构;b.基于Cache一致性的非一致存储访问 (CC-NUMA) 结构;表1列出了二者的主要特点。

表1 SMP和CC-NUMA的主要特点

Table 1 Main features of SMP and CC-NUMA

《表1》


结构
SMPCC-NUMA

并行模型
UMANUMA

物理存储
共享分布

逻辑存储
共享共享

可扩充性 (CPU数)
≤64≤512

可编程性

两种结构中, CC-NUMA可扩展性比SMP好的特点, 使之成为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大超结点的主要技术选择。CC-NUMA结构亦称为S2MP (可扩展共享存储多处理机) 结构。

《2.2 CC-NUMA超结点结构》

2.2 CC-NUMA超结点结构

CC-NUMA超结点的可扩展性, 硬件上受到CC机制实现的制约, 软件上受到NUMA特性的制约。CC-NUMA超结点结构见图1。

《图1》

图1 CC-NUMA结构

图1 CC-NUMA结构  

Fig.1 Structure of CC-NUMA

存储器物理上分布的CC-NUMA结构要支持有效的“共享存储”编程模式, 关键是要做到平均访存时间可与SMP相比, 这一性能是靠用硬件实现的高速、低延时互联网络及Cache一致性机制保证 (CC) 来实现的。例如, 采用CC-NUMA 结构的SGI 公司产品SN1, 其局存访问时间为115 ns, 远存访问时间为180 ns +50 ns / hop (跳步) 。

CC-NUMA结构的超结点规模, 硬件上受到CC保证机制, 软件上受到NUMA特性的制约。由于超结点规模的扩展将引起目录表规模的增大和Cache一致性机制实现的复杂性增加, 硬件开销就成为制约因素。为克服NUMA特性的负面影响, 系统软件必须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局部性, 如采用页迁移、数组私有化等技术。根据一些典型测试程序测试, 采用局部化技术, 通信量可降低20%到一个量级。随着超结点规模增大, 软件高效局部性优化就越困难。软件优化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技术, 软件优化技术一直滞后于硬件实现技术。

《2.3超结点规模受结点间通信实现技术的制约》

2.3超结点规模受结点间通信实现技术的制约

图2给出1个2结点并行计算最简单的模型。

《图2》

图2 两结点并行模型Fig.2 Parallel model with two nodes

图2 两结点并行模型Fig.2 Parallel model with two nodes  

设两个结点上并行运行任务的计算时间为tR, 因并行而引入的通信等开销时间为tC, 设通信与计算时间不重叠, 则制约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是tR/tC的值。tR/tC 值越大, 并行效率越好。提高tR/tC 值可以从系统硬、软件设计、并行算法、并行程序设计等各个方面努力。为保持系统的均衡, 结点计算能力增强, 相应结点间通信带宽也应增强, 而实现高通信带宽的技术难度及成本限制了超结点规模的扩展。

《3 关于层次结构设计》

3 关于层次结构设计

MPP系统硬件上可分多层是由类型不同的互联网互联, 但这里所讨论的层次式结构是指含共享存储和分布存储两种不同层次的结构设计。

《3.1层次式体系结构是MPP系统发展的趋势》

3.1层次式体系结构是MPP系统发展的趋势

1) 因共享存储SMP结构的并行计算机系统规模受限, 基于分布存储的MPP结构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个自然的延展就是以SMP系统为结点组成MPP系统。这就形成了硬件上的二层结构, 即结点内共享存储、结点间分布存储。

2)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多处理机芯片即将问世, 芯片本身就可较好地支持直接互联成SMP或CC-NUMA结构。图3所示的 IBM公司正致力开发的Power 4微处理器, 每个芯片内含两个主频大于1 GHZ的CPU, 并可方便地直接互联成多处理机系统。

图4 所示是Compaq正在开发的Alpha 21364微处理机芯片及以其构成的多机系统。这些为层次结构的硬件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图3》

图3 基于POWER 4 构成的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图3 基于POWER 4 构成的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Fig.3 SMP system based on Power 4

《图4》

图4 Alpha 21364构成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图4 Alpha 21364构成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Fig.4 SMP system based on Alpha 21364

3) 从软件编程角度, 所谓层次结构是指存在两种编程模式, 即超结点内共享存储, 超结点间消息传递编程模式。一些应用问题本身的物理特性存在两种粒度不同的并行性, 层次结构可以有效地映象到两种不同的编程模式上。

《3.2层次结构可扩展性好, 但编程困难》

3.2层次结构可扩展性好, 但编程困难

层次结构减少了每一层上互联的结点数, 既可简化互联网的硬件结构, 又可在每一层上提供较好的扩展能力。但是两种编程模式给用户编程带来较大困难。给用户提供自动、高效, 对层次透明的编程支持是人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4 关于系统平衡性设计》

4 关于系统平衡性设计

系统设计的平衡性直接影响系统的可扩展性, 不同应用领域对并行计算机系统各部分能力的平衡要求不同。如美国ASCI 计划, 根据核模拟应用问题特点, 提出系统各部分能力应按如下比例扩展:

《图5》

《4.1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4.1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4.1.1 MPP系统中, 输入/输出带宽往往是用户业务流程中的瓶颈》

4.1.1 MPP系统中, 输入/输出带宽往往是用户业务流程中的瓶颈

目前CPU计算性能已超过1GFlops, 互联网每个互联方向的通信性能超过1 Gb/s, 存储带宽也超过5 GB/s。预计未来1~3年内, CPU峰值性能将达3~4 GFlops, 每个互联网方向通信可达10 Gb/s, 存储带宽可大于10 GB/s。而I/O技术的发展则远远落后, I/O系统的可扩展能力往往成为制约系统整体性能的瓶颈。

《4.1.2 全局操作是通信技术中制约系统可扩展性的重要因素》

4.1.2 全局操作是通信技术中制约系统可扩展性的重要因素

N是参加计算的CPU数, 在实现一次全局操作的通信中, 最少需要lb N个操作步骤, 如Broadcast (广播) , 而实现Gather / Scatter (收集/散布) 这样的全局操作, 则需要N-1个操作步骤才能完成。规模越大, 一次全局操作的开销越大, 全局操作开销制约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4.1.3 高存储带宽是系统平衡的基础》

4.1.3 高存储带宽是系统平衡的基础

从体系结构角度看, 存储子系统是现代并行计算机系统的中心, CPU、输入/输出、机间通信均要共享存储带宽。因此高存储带宽是系统平衡设计的基础。

《4.2系统各层次间的和谐是平衡性设计的难题》

4.2系统各层次间的和谐是平衡性设计的难题

一个实际问题映像到并行计算系统, 可以分为三层模型、两级映射, 见图5。如何协调三层模型, 两级映射的关系, 以使系统设计整体和谐, 是并行计算机设计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图6》

图5 实际问题到并行计算系统映像Fig.5 Mapping from the real problem to the parallel computer system

图5 实际问题到并行计算系统映像Fig.5 Mapping from the real problem to the parallel computer system  

1) 面向应用作针对性设计, 是提高MPP系统实用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不同应用问题的数学物理模型具有不同的并行计算特征, 例如, 数值天气预报全球谱模式呈现一层并行性, 核物理问题则具有粒度不同的两层次并行特征。因此一台大规模并行机系统很难做到高效地通用。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 ASCI计划的并行计算机, 能利用50 %以上系统能力的题目约占5 %。面向应用作针对性设计, 是提高并行计算机实用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

2) 并行程序设计是从并行算法到生成高效、可扩展性好的并行程序过程中关键步骤, 性能优劣依赖于并行程序设计人员对并行体系结构的了解。优化数据的划分和分布是减少通信量、实现高可扩的关键。对含千万个CPU的高端系统, 系统很难自动实现优化的数据划分和分布, 必须靠并行程序设计人员结合并行体系结构的特点进行设计。

3) 硬件实现接口原语、系统软件支持多种优化策略可提高性能、价格比。应用程序编程人员给出指导策略信息, 可较合理地协调各层关系。如在CC-NUMA系统中, 处理机调度问题的实现可以是:硬件实现同步等基本原语, 系统软件实现自调度 (SS) 、块自调度 (CSS) 、指导性自调度 (GSS) 等多种策略。并根据应用问题的特点, 通过编译指导方式选择不同策略, 从而较有效地解决处理机调度、负载平衡等问题。软、硬件技术结合, 可降低硬件实现的复杂度, 提高系统的性价比。

《5 关于对称结构设计》

5 关于对称结构设计

MPP系统中结点按职能分工可分为计算结点 (PN) 、输入/输出结点 (ION) 、服务结点 (SN) 、控制结点 (CN) 等。对称结构设计是指硬件上把职能不同的结点均设计成相同的结构。硬件对称和软件可裁减能增强系统可扩性并可降低系统软件开销。随着硬件设备和器件成本的下降和功能的增强 (如存储芯片、硬盘等) , MPP系统诸结点按对称结构设计已成趋势。结构对称的硬件和配置可裁减的软件, 使系统可根据应用特点 (计算密集型、数据密集型或通信密集型) 对结构作不同配置, 以提供计算、I/O 等能力的灵活升级、扩展。

《6 值得重视的群机 (cluster) 技术》

6 值得重视的群机 (cluster) 技术

90年代以来, 随着高性能工作站、服务器及高速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 cluster正成为超级计算系统中的一支劲旅, 实际上, MPP与 cluster 间的界限已变得模糊。今天提供高性能计算的cluster已不再是传统的工作站加局域网 (LAN) 组成的工作站网络 (NOW) 或者工作站群 (COW) , 而是采用专用、同构结点和专门设计的高速紧耦合互联网组成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其重要特点与传统MPP系统的区别, 是各部件均遵照国际标准接口设计的商用产品, 其主要优势是可扩展性好, 造价低。表2列出了Compaq公司基于cluster结构发展超级计算机的计划。现Alpha Server SC系统已做到点点通信延时:driver级 <3 μs, MPI级<5.5 μs。1999年底, 国际上超级计算机排行榜TOP 500前10名中cluster结构占4席, 见表3。

表2 Compaq MPP系统发展之路

Table 2 Way of Compaq ´s HP System

《表2》


年代
主频/MHzCPU数 (SMP) 节点数TFlops

1999
66741280.8

2000
>70032128≈7

2001
>1 00064256≈30

2002
>1 20064256≈40

2003
≈1 50064256≈100

表3 TOP500前10名 (1999年底发布)

Table 3 The top ten of TOP500 (Late of 1999)

《表3》


Rank
Manufacturer
厂商
Computer
名称
Rmax
/GFlops
CountryYearArea of
Installation
#
Proc
Rpeak
/GFlops

1
IntelASCI Red2 379.6USA1999Research9 6323 207

2
IBMASCI Blue-
Pacific SST
IBM SP 604e
2 144USA1999Research
Energy
5 8083 868

3
SGIASCI Blue
Mountain
1 608USA1998Research6 1443 072

4
Cray/SGIT3E1200891.5USA1998Classified1 0841 300.8

5
HitachiSR8000/128873.6Japan1999Academic1281 024

6
Cray/SGIT3E900815.1USA1997Classified1 3241 191.6

7
SGIORIGIN2000/
250MH
690.9USA1999Research2 0481 024

8
Cray/SGIT3E900675.7USA1999Research
Weather
1 084975.6

9
Cray/SGIT3E1200671.2Germany1999Research
Weather
812974.4

10
IBMSP Power3
222 MH
558.13USA1999Research960852.4

cluster技术促进了并行计算技术的普及, 大量并行系统软件、并行中件软件、并行应用软件等自由软件应运而生。许多提高性能、方便应用的并行技术, 如单一系统映像 (SSI) 技术、分布共享存储 (DSM) 技术, 资源管理与调度 (RMS) 技术等蓬勃发展, cluster技术给MPP技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预计, 随着并行、串行源同步通信技术、光互连技术、高性能I/O标准 (如, NGIO) 、存储总线标准及SSI等技术的发展, cluster技术将呈现更强的竞争力。

《7 后记》

7 后记

人们把“并行计算机系统”定义为“并行算法”和“并行体系结构”的结合, 它说明了并行计算机系统与应用领域的紧密相关性。算法设计人员与系统设计师之间广泛、深入的交互, 在系统设计阶段有利于指导强化系统设计能力和成本的重点投向, 以提高系统的性价比。在系统定型后, 可以帮助编制出结合系统特点的高效并行程序。用户与系统研制方紧密配合, 应用软件开发与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同步进行的“并发工程 (Concurrent Engineering) ”模式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模式。要进一步加强的是更多更宽地从应用问题算法入手, 结合应用全过程分析模拟信息流的特点, 设计出整体性能均衡、高效的MPP系统。体系结构的创新源于对算法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