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阅读 过刊浏览 作者中心 关于期刊 English

《中国工程科学》 >>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强震成功预报的曙光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发布日期: 2009-06-15 15:28:48.000

下一篇 上一篇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30多次成功预报了中、强地震的发生;近20年来国外有些地震学家对几次强震预测失败感到失望,逐渐将地震研究的主攻方向转变为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鉴定、加强建筑物抗震措施和建立现代数字台网,以便迅速准确确定强震的发生地点,可以即刻到现场救援;国内地震界部分地震学家受他们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也放弃了对强震预报的努力。所幸的是部分专业和业余地震学家仍在强震预报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图片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参考文献

[ 1 ] 钱钢.中国的地震预警史[J].炎黄春秋,2008,(11):39-45 链接1

[ 2 ] 李均之,陈维升,夏雅琴.综合多学科观测方法预测强地震[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7):778-784 链接1

[ 3 ] Li Junzhi,Xia Yaqin,Chen Weisheng.Future Systems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 .New York: Nove Science Publishers

[ 4 ] 夏雅琴,孙学波,刘程艳,等.基于ARM9的次声波采集与网络传输系统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9):985-988 链接1

[ 5 ] 夏雅琴,胡争杰,郑菲.震前次声波信号特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1(5):461-465 链接1

[ 6 ] 耿庆国.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巨震预测过程的简略回顾[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 7 ] 赵璧如,赵健,张洪魁,等.PS-100型IP到端可控源高精度大地电测仪———CDMA技术首次在地电阻率测量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进展,2006,21(2):675-682 链接1

[ 8 ] Qian F Y, Zhao Y L, Xu T C, et al.A model of an impending - earthquake precursor of geoelectricity triggered by tidal forces[ J] . Phys Earth Planet Int, 1990 , 62 :284 -297 链接1

[ 9 ] 钱复业,赵玉林.关于“川滇地区1~3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地电学方法监测应急措施方案”的建议(2003年12月)[J].国际地震动态,2008,8:1-12 链接1

[10] Zhang H K,Zhao B R,Zhao Y L, et al.PS100 anti -interference electrical observ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udy[ J]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2006 , 31 :172 -181 链接1

[11] 赵玉林,赵璧如,钱卫,等.印尼Mw9.0级地震的短临地电波波动前兆———HRT波法进行短临地震预测可能性的探讨[J].国际地震动态,2006,(8):6-21 链接1

[12] 刘德富,黎令仪.多种活动的自律现象[J].中国科学B辑,1989,2:191-198

[13] 黎令仪,刘德富.震级序列的门限建模[J].地球物理学报,1985,3:303-310 链接1

[14] 刘德富,康春丽.地球长波辐射(OLR)遥感与重大自然灾害预测[J].地学前缘,2003,10(2):427-434 链接1

[15] 刘德富,康春丽.苏门答腊岛8.7级大地震前的辐射异常现象[J].国际地震动态,2005,1:37-39 链接1

[16] Dimitar O, Liu D F,Kang C L, et al.Outgoing long wave radia- tion variability from IR satellite data prior to major earthquakes [ J] .Tectonophy -sics, 2007 ,431 :211 -220 链接1

[17] 徐好民.卫星热红外地震预报研究新世展[J].地球信息科学,2001,3(4)

[18] 徐好民.地震预报的新思索[J].地球信息科学,4(2) 链接1

[19] 李玶,黄广思,杨美娥.中国强震发生带地震构造的几点思考[J].高教地质学报,2001,7(3):245-255 链接1

[20] 李玶,杨美娥,赵东芝.城市规划中抗震减灾的新构想[J].中国工程科学,2007,4(7):1-6 链接1

[2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GB18306-2001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