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前言

“民以食为天”,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和食物 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人口众多,对农 产品需求量大,而全球农产品贸易难以满足我国对 食物的需要 [1],这就决定了中国食物供给不可能 像日本、韩国那样依赖进口 [2],而只能立足国内, 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食物基本自给。2013 年年底召 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 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时期国家粮 食安全战略,特别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事都要 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那么,国内农业生产对食物 安全保障程度如何?未来 10 年,随着我国经济持 续发展、城乡结构急剧变化,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 消费需求又将如何变化?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分析 了当前粮、棉、油、肉、蛋、奶、水产品等大宗 农产品供需情况,通过定量分析,估算了 2025 年、 2030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提出了保障我国 农产品供需平衡的思路和建议。

《二、我国主要农产品供需现状》

二、我国主要农产品供需现状

《(一)粮食的供需形势分析》

(一)粮食的供需形势分析

1. 三大谷物基本自给

近年来,小麦、稻谷、玉米三大谷物总产量 不断提高,自给率始终保持在 95 % 以上,国内供 给基本有保障,但差价净进口态势明显。2005— 2015 年,我国三大谷物总产量从 4.013×108 t 增加 至 5.63×108 t,国内消费量从 4.072×108 t 增加至 4.693×108 t(见表 1),自给率始终保持在 98 % 以 上。受国内外价差影响,从 2009 年开始,三大谷 物(农产品贸易中稻谷、小麦、玉米分别指稻谷产 品、小麦产品、玉米产品)呈现全面净进口态势, 而且净进口量不断扩大,2015 年三大谷物净进口量 为 1.069×107 t。

《表 1》

表 1 2015 年我国主要大宗农产品供需状况

 

注:数据来自《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中国粮食发展报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和中国糖业协会,并经整理得到;供需缺口 = 国内消费量 – 总产量;自给率 = 总产量 / 国内消费量。

稻谷供大于需。受国家粮食支持政策鼓励, 特别是国家 2004 年开始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 策,我国稻谷产量年年增产,2015 年全国稻谷总 产量为 2.082×108 t。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稻谷 口粮消费维持刚性增长,2015 年稻谷消费总量为 1.895×108 t,其中口粮消费为 1.69×108 t,占稻谷 消费总量的 89.2 %;饲用和工业用粮为 1.92×107 t,占 10.1 %;稻谷自给率为 109.9 %。

小麦供需处于紧平衡。2015 年,我国小麦消费 量为 1.098×108 t,其中口粮消费为 9×107 t,占小 麦消费总量的 82.0 %;饲用消费量为 6.5×106 t,占 5.9 %;全国小麦总产量为 1.302×108 t,实现了小 麦产量“十二连增”;小麦自给率为 118.6 %。

玉米供大于需。2004 年以来,在国家粮食生产 支持政策下,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快速增长, 是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作物。2003—2015 年,玉米 产量从 1.158×108 t 增至 2.246×108 t,新增产量为 9.982×107 t,占同期粮食增产总量的 56.6 %。2015 年,玉米消费量为 1.7×108 t,其中饲用消费量为 1×108 t,占玉米消费总量的 58.8 %;工业用粮为 5.05×107 t,占 29.7 %;玉米自给率为 132.1 %。

2. 大豆严重依赖国外

受国外进口大豆挤压和国内大豆玉米效益比价 的影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下滑,播种 面积从 2005 年的 1.439×108 亩(1 亩≈ 666.667 m2 ) 下降至 2015 年的 9.759×107 亩,年均减少 3.8 %; 产量从 2005 年 的 1.635×107 t 下降至 2015 年 的 1.179×107 t,年均减少 3.2 %。与此同时,大豆 进口量迅猛增加,成为我国粮食进口的主要产品。 2015 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已达 8.169×107 t,占粮 食进口总量的 65.5 %。2015 年大豆国内消费量为 8.775×107 t,其中榨油消费量为 7.6×107 t,占消 费总量的 86.6 %;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为 1.08×107 t, 占 12.9 %;大豆供需缺口达 7.597×107 t,大豆自给 率仅为 13.4 %。

3. 玉米饲料加工替代品进口量快速增加

近年来,大麦、高粱、玉米酒糟、干木薯等饲 用玉米的替代品进口量快速增加,并对国产玉米销 售和国库库存销售形成冲击,造成国产玉米滞销积 压。2015 年,我国玉米产需过剩达 5.462×107 t; 而同期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净进口量达到 3.761×107 t(见图 1)。

《图 1》

图 1 历年我国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进口量

 

注:数据来自中国海关。

《(二)棉油糖供需形势分析》

(二)棉油糖供需形势分析

1. 进口油料持续增加

我国是油料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棉籽、大豆、 油菜籽、花生、葵花籽、芝麻、胡麻籽、油茶等八 大油料总产量基本维持在 6×107 t 左右 [3]。2015 年我国八大油料的总产量为 5.944×107 t,其中,棉籽、大豆、油菜籽、花生四种作物产量约占油籽总 产量 90 %,这四种作物所生产的油脂再加上棕榈油 一起构成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消费产品。

为满足我国食用油市场供应和饲养业发展的 需要,近 10 年来我国进口油料的数量一直居高不 下。2015 年,我国进口各类油料为 8.757×107 t(折油 1.560×107 t),较 2014 年增加 1.005×107 t,增 长 13 %,其中大豆和油菜进口增幅较快,占油料进 口总量的比重也最大。2015 年我国大豆进口达到 8.174×107 t,占油料进口总量的比重高达 93.3 %。 2008 年以前,油菜籽进口量基本在 1×106 t 以内; 2015 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迅速增加到 4.47×106 t,占油料进口总量的 5.1 %。

2. 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2004 年以来,我国食用植物油始终处于较 大净进口状态 [4]。2015 年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 为 8.39×106 t,其中棕榈油进口量为 5.91×106 t, 占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 70.4 %;豆油进口量为 8.2×105 t,占 9.7 %;菜籽油进口量为 8.2×105 t, 占 9.7 %;其他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 8.5×105 t,占 10.1 %。如果算上进口的油料折油,2015 年我国总 进口食用植物油及油料折油约 2.4×107 t(见图 2)。 分品种看,棕榈油全部依赖进口,豆油自给率为 2.9 %,菜籽油自给率为 73.3 %,花生油自给率为 96.9 %。

《图 2》

图 2 历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情况

 

注:数据来自中国海关。

3. 棉花供需缺口增大

近年来,受纺织服装品消费低迷、国内纺织品 产业向国外转移、种棉效益偏低等因素影响,我国 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滑。2015 年我国棉花种 植面积 5.695×107 亩,较 2007 年减少 3.194×107 亩, 年均减少 5.4 %;棉花产量为 5.6×106 t,较 2007 年 减少 2.02×106 t,年均减少 3.8 %。据统计,2015/ 2016 年棉花期末库存量达到 1.306×107 t,库存消 费比达 182.1 %;棉花消费量为 7.16×106 t,产量为 5.22×106 t,自给率为 72.9 %。

4. 食糖产量消费量总体呈增长态势

糖料生产在波动中上涨。2015 年我国糖料总产 量为 1.25×108 t,较 2014 年增加 3.048×107 t,增幅为 32.2 %。其中甘蔗产量为 1.17×108 t,占糖料 总产量的 93.6 %;甜菜为 8×106 t,占 6.4 %。目前, 我国糖料总产量基本稳定在 1.2×108 ~1.4×108 t。

食糖产量消费量总体呈增长态势。随着我国居 民膳食结构改善,食糖消费刚性增长。据中国糖业 协会统计,2014/2015 年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为 1.56×107 t,同比增长 5.4 %;而该榨季食糖产量为 1.16×107 t,食糖自给率为 74.4 %。

《(三)畜禽奶水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三)畜禽奶水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1. 肉类进口量扩大,但占消费比重不大

2015 年,我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 8.454×107 t, 比 2006 年增加 1.50×107 t,年均增长 2.2%;表观消 费量(畜禽、奶类、水产品消费量均为表观消费量, 表观消费量 = 产量 + 进口量 – 出口量)为 8.61×107 t, 比 2006 年增加 1.637×107 t,年均增长 2.4%;自给 率为 98.2%。1998 年以前,我国猪牛羊禽肉基本为 净出口,出口量维持在 2×105 t 以内;1999 年转变 为净出口,出口量为 4.54×105 t;2000 年以后,净进 口量呈波动上升态势,2015年净进口量为1.56×106 t, 占国内消费量的 1.8%。

2. 奶类消费和生产不断增加

2015 年,我国奶类(文中均指液态奶)消费 量为 4.355×107 t,比 2006 年增加 9.74×106 t,年 均增长 2.9 %;国内产量为 3.87×107 t,比 2006 年 增加 5.68×106 t,年均增长 1.8 %;奶类自给率为88.9 %。近年来,奶类进口量快速增加,其中鲜 奶进口量从 2008 年的 7×103 t 增加至 2015 年的 4.6×105 t,奶粉进口量从 2008 年的 1×105 t 迅速 增加至 2015 年的 5.6×105 t(按 1 ∶ 8 折液态奶为 4.47×106 t)。

3. 水产品消费稳步提升

2015 年,我国水产品国内消费量为 6.702×107 t, 比 2006 年增加 2.087×107 t,年均增长 4.2%;国内 生产量为 6.7×107 t,比 2006 年增加 2.116×107 t, 年均增长 4.3%;自给率为 100.0%。从贸易来看, 进出口量都在迅速增加,其中出口量从 2006 年的 3.02×106 t 增加至 2015 年的 4.06×106 t,进口量从 2016 年的 3.32×106 t 增加至 2015 年的 4.08×106 t, 贸易顺差从 2006 年的 50.6 亿美元增加至 2015 年的 113.5 亿美元。

《三、2025、2030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需求预测》

三、2025、2030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需求预测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1. 研究方法

对未来农产品需求量的预测,国内外研究已经 取得丰硕成果(见表 2)。从预测方法来看,可以 分为人均营养摄取推算法 [5~9]、趋势和经验估算 法 [10~15]、结构模型预测法 [16~19] 三类。综合考 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率等因素影响,采用最常用的、相对简单可行的时序模型来分别对未来我国 主要农产品需求量进行预测。

《表 2》

表 2 主要农产品定量预测结果汇总

 

注:①仅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②仅包括猪牛羊禽肉;③指谷物;④指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作物。

2.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部分各类农产品人均消费量数据来自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中国 居民调查年鉴》。在外就餐比例采用中国健康与营 养调查数据(CHNS)的调查数据。原粮与成品粮 的转换比率采用《农业技术经济手册》中提出水 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和薯类的平均 出米率,并结合历年各品种产量所占比。食用植物 油、食糖和棉花人均消费量通过历年食用植物油、 食糖和棉花的总消费量计算而得,消费总量数据来 自历年《中国粮食发展报告》《中国糖酒年鉴》《中 国棉花年鉴》。人口预测综合考虑中国人口与发展 研究中心、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等相关 研究成果 [24],确定我国 2025 年、2030 年城市化 率分别达到 65 % 和 70 %,人口规模分别为 14.2 亿 人和 14.5 亿人。料肉比系数综合考虑肉类产量与 耗粮系数、畜产品活体与酮体、成品粮与原粮的转 换 [25,26]。

《(二)主要农产成品消费量预测》

(二)主要农产成品消费量预测

1. 人均消费量

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 2025 年、2030 年我 国城乡居民人均主要农产品消费量(见表 3)。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均口粮消费量将进一步下降,到 2030 年全国人均口粮消费为 119.3 kg,较 2015 年 减少 13.4 %。食用植物油、食糖、奶类及奶制品、 畜禽水产品还将持续刚性增长,到 2030 年将分别 达 到 32.2 kg、17.0 kg、30.1 kg、95.8 kg, 较 2015 年分别增长 49.6 %、49.7 %、130.7 % 和 85.8 %。

《表 3》

表 3 我国人均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

 

2. 全国主要农产品总消费量预测

从中长期来看,全国粮食消费需求量仍将继 续增加,其中口粮略有减少,饲料粮还将继续平 稳增长(见表 4)。到 2030 年,全国粮食消费需求 总量达到 6.85×108 t。其中,受粮食人均消费量 减少和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口粮需求量将下降至1.73×108 t,较 2015 年减少 1.639×107 t,降幅为 8.7 %。受肉类刚性需求影响,饲料粮需求将进一步 增加,达到 4.09×108 t,较 2015 年增长 63.4 %。随 着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用粮等非食物用粮还将 进一步增加,2030 年达到 1.02×108 t,较 2015 年 增长 2.513×107 t。

《表 4》

表 4 全国主要农产品总消费量预测

 

注: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其他用粮按照总消费量的 15 % 计算。

《四、保障我国农产品供需平衡的政策建议》

四、保障我国农产品供需平衡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随着城市化水平和居民收入的提高,2030 年 前我国食物需求还将进一步提高。要保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从现行农村状况来看,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仍是限制 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因素,特别是自然条件较 差的西部地区,因此,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任务。二是 加快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 区)划定。通过聚焦目标地块、聚焦作物、聚焦主 体,将发展粮棉油糖胶生产支持政策精准落到优质 地块,实现“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的战略转变。

《(二)引导合理消费》

(二)引导合理消费

据估算,当前我国在畜牧养殖、食物和酒类 消费、粮食加工仓储等环节共有 5.49×107 t 的节 粮潜力,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10 % 左右 [27];按 照居民合理膳食模式,2030 年粮食需求量最高仅 5.86×108 t [7],而 2015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已到达 6.21×108 t,这表明我国膳食结构优化空间和节粮 空间巨大。实施节粮战略,我国粮食安全战略要实 现三个方面转变,即在粮食安全理念方面要从通过 增加供给确保粮食安全向增产和节粮并重转变,在 政策措施方面从生产政策向生产政策与消费政策并 重的方向转变,在粮食生产方面从注重现实的生产 能力向注重可持续的生产能力转变。在具体措施上, 一是要加强政策层面引导,编制节粮规划,从畜禽 养殖业、粮食加工仓储、食物消费环节,在政策、 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方面科学谋划,调动各 方面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大消费领域的节粮宣传, 通过网络、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 并借助社区的力量进行加强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和 舆论监督,提高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让消费者在 食物消费过程中少饮酒、少剩饭剩菜,提高公众的 节粮意识。

《(三)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农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 一,农产品供需深度融入国际市场。自 2004 年由 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目前已 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 国。在立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 适度进口农产品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 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可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加一道保险。因此,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 市场、两种资源,着眼于全球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不仅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也要 更好地实现农业“走出去”,拓展我国的农业发展 空间。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技术推广》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技术推广

鉴于我国农业生产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日益突 出和食物需求刚性增长,只有科技创新才是保障国 家食物安全的唯一出路。一是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投 入,强化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的技 术攻关,重点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态农业技 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上有所突破,积极推进传 统实用技术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农业遥感技术等组 装和集成配套,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 是加强农业技术应用培训和人才培养,以基层农技 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技 术培训,加快培育一批懂技术的农业科技示范户, 带动农业技术的示范辐射。